APP下载

体育消费对提高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4-09-18梁思雨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活动量消费水平消费

梁思雨,杨 光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007年5月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着重强调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大学生是社会发展所倚重的高端人才和后备力量,其健康问题一直倍受国家关注。近年,高校因学生“体质低下”所引发的一系列意外事件,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加身体活动量、形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进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身体活动量不足成为主要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消极因素的同时,体育消费却作为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对提升大学生锻炼意识、形成锻炼习惯、增强锻炼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通过探讨体育消费与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量效关系,旨为找寻出一个有效“媒介”,借此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解决路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样本选取辽宁省地方师范类院校四年制在校本科生,主要涉及文、理、工、商、法、外语、教育、软件、师范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共发放6000份,回收5822份,剔除填写不全及无效问卷98份,共计有效问卷5724份。其中男生1481份,女生4243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网刊检索资源,以大学生、身体活动、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为关键词进行文献采集。并依照钟天朗[2]对体育消费结构的定义进行分类,即:实物型消费、参与型消费和信息型消费三种;此外,考虑研究对象会同时具备多种消费方式的可能,本研究特设定混合型消费作为第四种消费形式。

1.2.2 问卷调查法

身体活动量调查主要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IPAQ),其中包括剧烈体力活动、中等剧烈体力活动及低体力活动三项,运用公式对每个活动的持续指标加以计算得出个人一周内的总身体活动量(TMets)。IPAQ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于大学生的身体活动情况调查[3]。

体育消费水平的定义:低体育消费水平Ⅰ组(年均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中等体育消费水平Ⅱ组(年均体育消费在200元以下)、高体育消费水平Ⅲ组(年均体育消费在300元及以上)。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的功能对奇异数据、缺失值进行检查和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将身体活动量作为因变量、体育消费类型和水平作为自变量,调整因素年龄、专业、民族、年级作为协变量,组间比较运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个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LSD)的方法进行分析,置信区间为p<0.05。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与身体活动量的组间比较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的体育消费过程中受一定社会生产制约的由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所规定的消费对象的种类和比例关系。即实物型消费、参与型消费和信息型消费。如表1、2所示,除信息型体育消费外,无论男女,有实物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经历的大学生近一周的身体活动量均明显高于无两种体育消费结构组;而混合型消费形式也反映出同样趋势。

表1 体育消费结构与身体活动量(Mets)的结果(男性)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身体活动量的组间比较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间内按照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4]。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够承受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即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体育商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5]。表3、4研究显示,即使在考虑调整因素(年龄、民族、年级、专业)的前提下,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与身体活动量的提高仍然有正向关系。

表3 体育消费水平与身体活动量(Mets)的结果(男性)

表4 体育消费水平与身体活动量(Mets)的结果(女性)

2.3 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差异下身体活动量的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显示,男大学生的三种消费水平除Ⅰ组和Ⅱ组的身体活动量无差异外,其余组间有显著差异(见表5)。而女大学生三种消费水平均有显著差异(见表6)。

表6 体育消费水平差异下身体活动量的多重比较(女性)

3 讨论

3.1 身体活动与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发生了悄然变化。生活习惯不规律及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得大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急剧减少,由运动缺乏和营养过剩[6]导致的体质下降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已表现的尤为突出。积极的身体活动对健康促进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末期的大学生群体,它能有效促进生长激素和皮质激素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二次发育”发生率。科学研究证明,身体活动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积极的体育活动还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从而消除由脑力活动而引起的脑疲劳,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在青春期发育之后,后天的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大,与身体活动较少者相比,身体活动量较高者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有明显差异[7],不仅仅体现在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对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抗氧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也有显著影响;能有效促进肌肉力量、心肺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身体体能的发展[8],特别是对改善“弱体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作用。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追求自我实现的奋斗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身体活动是缓解学业和生活压力及释放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改善心境状态、消除抑郁情绪、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生命在于运动”,积极的身体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和工作效率、改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健康的“最利”因素。个体每周身体活动量的多少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每周的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及锻炼强度,从而判定个人的锻炼行为和锻炼习惯,它是评价人类健康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3.2 体育消费结构与身体活动量

大学生身体活动量主要是由周身体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所构成,科学、合理的身体活动量对大学生增强体质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学角度看,一定量的体育消费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体育消费结构中所涵盖的消费类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体育实物、服务和享受资料,可有效满足人们对各类体育消费的需求。体育消费的现状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反映出体育消费者的身体活动状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无疑是受到身体活动需求的驱使下形成的,当体育消费能够满足身体活动需求时,将有效促进了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实物型消费经历、参与型消费经历及混合型消费经历的大学生其身体活动量均显著高于无以上消费经历(P<0.05),而信息消费经历未呈现出特定的趋势。这是由于不同的消费类型对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增加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实物型消费着重于满足人们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对必备物质的需求。运动服饰、鞋帽是人大学生参与身体活动的首要条件,同时,实物型消费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如今,体育服饰的多样性、潮流性、舒适性和实用性已得到大学生群体的高度认可,它不仅仅只适用于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同时还具备日常、居家、出行等服饰所具备的特点。一套适宜的着装可有效改善大学生在进行身体活动时身心的紧张和拘谨状态,从而使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得以增加,反之,那些较为休闲和正式的服装,不仅阻碍大学生进行身体活动,还易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不利于身体活动的顺利进行。参与型消费为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专门的场所和更加专业的服务,可满足大学生对精神文化和强身健体的需求。大学校园内组织的各类社团或俱乐部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服务,大学生正值精力旺盛期,尤其男生多喜爱一些对抗性较强、技巧性较高、活动量较大、强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跆拳道、速度轮滑、乒乓球等;女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及生理的特殊性多选择活动量较小、较为柔和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瑜珈、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9]。而上述运动项目的特点是需要在满足场地设施及器材的情况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那些有参与型消费的大学生群体就具备了更好的身体活动场所和条件,延长了身体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反之无参与型消费的大学生群体则受到场地设施、环境因素、天气状况的影响使个人身体活动量有所下降。而信息型消费经历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信息型消费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体育比赛、大众传媒、期刊报纸、体育彩票的方式满足人们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一般这类型消费适用于各运动项目的“体育迷”[10],由于信息型消费的独特性与人们消费观念中的务实性有着较悬殊的差距,与实物型和参与型消费相比,信息型消费不能够直接作用于身体活动之上,加之,网络的发达程度足以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资讯的需求,因此,有、无信息型消费对身体活动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

混合型消费是指消费者对体育消费结构中三种消费类型的需求达到两种及以上的大学生消费群体,这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动机,对体育锻炼及身体活动持有更加积极的锻炼态度和身体活动行为。混合型消费群体在满足物质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服务消费和享受消费,以满足身心的协调发展,使个体在相对最佳的状态下进行身体活动。舒适的运动服饰、专业的运动器材、完备的场地设施、专业性的指导服务,在这种完美状态的结合下,混合型消费必然会增加大学生群体参与身体活动的时间和频率。以满足学生“物有所值,消有所得”的心理需求。

另外,从纵向比较的结果显示,有实物型消费、参与型消费、信息型消费和混合型消费经历的大学生,其身体活动量的高低也有所不同,男女大学生身体活动量主要表现出混合型消费>参与型消费>实物型消费>信息型消费的特征,可见,不同类型的消费经历对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高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3.3 体育消费水平与身体活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量的体育消费支出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体育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2],同样,一定量的体育健身消费支出也是人们更好地参与体育健身、提高健身效果的重要条件[11]。一般认为,体育消费水平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强、身体活动效果越好,所起到改善和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作用就更加明显。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12],有调查显示,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13],说明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别的体育消费水平与身体活动量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女大学生均表现出消费水平越高,身体活动量越大的特点,通过逐步加入协变量的方法,检验这一特点时,进一步证实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对身体活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男生各类型体育消费水平Ⅰ组与Ⅱ组均无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个人所消费的实物、服务、享受资料具备差异性,如购买一个篮球大概需要100~150元,而购买一个网球仅需要3~10元,不能仅因为篮球价钱较高就说明篮球运动对身体活动量的增加效果一定要好于网球。另一方面,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所选择和从事的身体活动项目有关,如跑步就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在校园内或操场上均可完成,也不需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各高校都设有室外和室内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室内场地的优势在于不受天气、环境的影响,且设备和器材较为完善,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优越的环境,但要收取相应的费用,而室外场地是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其装备和配置长期置于室外,不可避免的出现老化现象。可见,室内、外场地均有各自的优势,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但从整体分析看,室内效果可能在“程度”上要好于室外。再一方面,两组间钱数差异小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而女大学生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消费水平的低、中、高均对身体活动量有显著影响,表现出随消费水平的升高,身体活动量增加的趋势,这可能是受性别、性格、生理、兴趣、运动参与项目[14-15]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所致。

4 结论

四种体育消费类型经历对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意义,其影响效果排序依次为,混合型消费、参与型消费、实物型消费、信息型消费;此外,体育消费水平差异下大学生的身体活动量呈不同趋势,说明体育消费水平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活动量高低的又一重要因素。可见,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活动量、增进体质健康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 / /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49/312984.html,2013-09-08.

[2]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4.

[3] 卢会醒.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及抑郁状况调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4] 梁思雨,朱琳琳,杨 光.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研究述评[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2):8-11.

[5] 韩文星.体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30-135.

[6] 孟 莉,杨 光.营养状况差异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辽宁省中学生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6):115-117.

[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98-405.

[8] 朱 斌,宗 敏. 身体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策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604-606.

[9] 梁思雨,杨 光,白翠瑾.体育行为对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4):36-40.

[10] 张小玲.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15-17.

[11] 文 静.城市居民健身消费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

[12] 杨 静.对内蒙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参与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3] 程新英,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51-52.

[14] 白翠瑾,杨光,梁思雨,等.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15-17.

[15] 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11(3):29-32.

猜你喜欢

活动量消费水平消费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