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2014-09-18冯年华宣卫红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协整因果关系

冯年华 宣卫红 王 艳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冯年华 宣卫红 王 艳

基于江苏省1978-2012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的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并且是单向因果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应积极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并提出针对性地措施和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化;协整分析

引 言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衡量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刘易斯等发展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显著作用①。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城镇化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主要影响②③。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城镇化滞后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④⑤;二是认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⑥⑦⑧;三是从理论上分析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存在双向效应,但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城镇化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⑨。

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西方经济理论赖以生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和地区差异性来加以应用。因此,本文利用《江苏省统计年鉴》1978-2012年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⑩,深入分析改革开放后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变量和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的关系,需要构建两个方面的指标:首先,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标(CXSRB)。本文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来衡量。它的优点在于:它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准确度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直接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得到,具有唯一性。其次,反映城镇化率指标(CZHL)。城镇化率是用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11)。本文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1978-2011年)。从两个时间序列的经验分析(见表1、图1、图2)可以看出,城镇化对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的影响,且在长短期内有所差距。因此,本文把城镇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纳入分析框架中,着重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表1 江苏省1978-2010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收入比数据

图1 1978-2010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

图2 1978-2010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发展趋势

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来实证分析城镇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协整分析是用于非平稳变量组成的关系式中长期均衡参数估计的方法,但是有协整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或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是常用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具体地,首先利用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两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的,就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对于存在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则利用协整方程的残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绝大多数经济数据都是非平稳的,如果基于非平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极易导致伪回归现象。因此,首先要对处理过的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取增广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y-Fuller,ADF)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列与城镇化率进行平稳性检验(12)。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率序列在1%、5%和10%水平下都不显著,因此,接受序列有单位根的假设,序列不平稳(13)。由于二者原序列均存在单位根,故需要对原序列进行差分,以消除数据不平稳。通过序列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序列ΔCXSRB在1%水平下平稳,ΔCZHL在1%、5%和10%水平都不平稳;二阶差分检验结果显示出,序列Δ2CXSRB、Δ2CZHL检验值在1%水平下平稳,判定序列Δ2CXSRB、Δ2CZHL都属于二阶单整序列(见表2)。

表2 时间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

2.协整检验

当所研究的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存在这一组不全为零的实数 λ1,λ2,λ3,……,λp,使得这些变量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协整(Cointegration)关系,λt称为协整参数。如果两向量是协整的,那么协整方程就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14)。

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来检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Johansen极大似然检验包括迹统计量检验(Trace)和最大特征值(Max-Eigen)统计量检验,以 5%显著性水平来判断,迹(Trace)统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与最大特征值(Max-Eigen)统计量检验的结果一致(见表3、表4),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3 Johansen迹(Trace)统计计量检验结果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经济时间序列常出现伪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才能真正确定序列之间的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是利用经济关系发挥作用的时间差和滞后效应,根据经济变量各自的前期指标(用滞后变量反映)在相互解释、影响对方指标中的显著性程度,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和方向。

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滞后期为1时,10%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水平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Granger原因;滞后期为2和3时,5%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水平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Granger原因;滞后期为4时,1%显著性水平下,城镇化水平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不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Granger原因(见表5)。

表5 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协整方程

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是在短期波动的不断调整下实现的。误差修正模型实际上描述了变量向均衡状态调整的非均衡动态调整过程,其优点在于把解释经济增长变量的长期作用和短期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着重揭示时间序列之间的领先(Granger cause)与滞后(does not Granger cause)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因果关系,重在影响方向的确认,而并非完全的因果关系(15)(16)(17)。

由协整关系检验可知,变量CXSRB与CZHL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由此可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也即协整方程,其关系式如下:

对(1)进行OLS回归分析,可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协整方程,即为:

从长期来看,改革开放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比例关系,它们的变化受到协整方程(2)的约束。从影响程度上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城镇化水平每增长一个单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增长0.016825个单位,说明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大诱因(18)。

城镇化(CZHL)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CXSRB)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2)式中的误差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进行OLS回归分析,可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的误差修正方程,即为: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城镇化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μt-1的估计系数-0.281734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之间短期互动关系不明显,但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尽管这一实证结论仅仅从统计关系上进行了验证,但同样有助于重新认识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关系,反思现有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可喜的是,从江苏省2009、2010年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有所下降。但是仅仅依据这两年的数据作出预测缩小差距判断也有失偏颇。因此,缩小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其一,转变土地城镇化为农业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与规模并举。当前要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首要任务,放松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不平等制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限制,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其二,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建立互动平衡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江苏人多地少,城镇密集的基本特点,坚持以“紧凑型城镇、开敞型区域”为空间发展目标和原则,从城乡规划统筹、产业互补、设施共建和生态网络等方面强化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集聚功能,提高小城镇建设品位,建立互动平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其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需要农村配套、提供原料和能够吸纳大批农业劳动力的产业,推动适宜于农村发展的第二、三产业项目向农村发展,特别是向中心镇或中心村布局或建网布点。鼓励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要素下乡和农民进城“双向流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其四,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和有偿使用转让的市场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在土地利用中的调节作用,让农民获取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实现土地收益在农民、城镇居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公平合理的分配。

注:

①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②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③范晓莉:《城市化、财政分权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相互作用的计量分析》,《现代财经》2012年第3期。

④苏雪串:《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⑤姚耀军:《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2期。

⑥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⑦贺建风、刘建平:《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⑧符想花:《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模拟与预测》,《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24期。

⑨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化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⑩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1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谢织予:《计量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林少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白雪梅:《对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的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6)Engle R F,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Econometrica,1987,55(2):251-276.

(1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谢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动态关系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12年第7期。

〔责任编辑:宁 军〕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Feng Nianhua&Xuan Weihong&Wang Yan

The measurement of ADF unit root test,co-integration analysis,Granger causality test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fo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1978-2012.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stable relationship were existed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income and urbanization rate,and is a one-way causal relationship.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level,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gradually widening trend.Therefore,we should actively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urbaniz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urbanization;co-integration analysis

C915

A

1001-8263(2014)07-0147-05

冯年华,金陵科技学院教授、博士 南京211169;宣卫红,金陵科技学院教授、博士 南京211169;王艳,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211169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协整因果关系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论环境侵权的“无因果关系”及其认定规则的健全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探究刑法的因果关系
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