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

2014-09-18姚山季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就业机会维度资本

费 军 姚山季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

费 军 姚山季

尽管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然而到目前,还尚未有文献从维度层面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及其更为广泛的结果影响进行过系统的实证研究。在划分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维度组成的基础上,本文以我国处于求职阶段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对就业机会的积极影响显著;就业机会对就业质量有着积极影响;就业质量对就业满意具有积极影响;就业机会对就业满意的积极影响不显著。

社会资本 大学生 就业 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现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阎凤桥和毛丹,2008)。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不少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业务订单量下降,用工需求明显减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并达到峰值,与此同时,2013年,全国就业岗位数同比平均下降15%,北京、上海毕业生的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从而造就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现实。

从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实践来看,社会资本及其对就业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都为高校、大学生所高度重视。基于高校和大学生层面的微观视角,对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本文从社会资本出发,尝试剖析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模型和假设

林南(2005)指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组织、团队及个人社会关系中的一种财富或利益,主要包括关系结构、人际互动和关系结构中个体所拥有的共同愿景及语言等,因而在各种活动中,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Nahapiet and Ghoshal,1998),社会资本的维度组成一直都是学术界的关注重心。例如,Putnam(1995)提出可以将其划分为公民参与网络、信任和规范三个维度。Gabby(1997)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与关系维度两个方面。Nahapiet and Ghoshal(1998)则提出社会资本是由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三个维度组成的著名观点。与Gabby(1997)的研究结论相似,Raymond et al.(2009)的元分析却指出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两个维度,该观点也为本研究所借鉴。

在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有学者指出社会资本是影响就业机会与就业结果的重要因素,成为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基础(姜超,2010)。进一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的关于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就业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Canabal,1998;徐莉和郭砚君,2010;陈宏军等,2011)。近些年,已经有学者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就业不仅会受到与其相关的社会资本的一般影响,更会受到大学生所处社会地位及其与外界关系的深度影响。正如赖德胜等(2012)指出,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越是丰富,越是可以带来更多机会,意味着就此为大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信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成功的满意就业。因此,很多高校、大学生开始更加重视相应社会资本及其有效积累,甚至出现了不少有意识地利用社会资本来驱动大学生就业的新局面(姜超,2010)。毫不夸张地说,社会资本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获得机会及形成满意就业结果的重要前置因素。在上述文献中,普遍是从就业结果出发来笼统考虑社会资本对其的相应影响。然而,随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就业结果进行维度划分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关注。其中,从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的维度出发考虑就业结果的组成是一种趋势(Canabal,1998;向芳,2010)。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将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开展深入的理论探索。

一方面,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理论探索需要往前发展;另一方面,将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进行维度划分以开展实证研究的趋势不可避免。因此,本文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局面下的毕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鉴Nahapiet and Ghoshal(1998)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两个维度;借鉴Canabal(1998)、向芳(2010)的研究,将大学生就业划分为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三个维度,以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框架模型。本文认为性别、所属学科及学校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业结果,因而将它们作为控制变量纳入。

图1 研究的框架模型

1.结构资本与就业机会

Nahapiet and Ghoshal(1998)认为结构资本是指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非人格化特征,主要揭示的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成员与谁链接、链接方式、链接的丰富程度、链接的权力配置及链接频率等。涂晓明(2007)以高职高专毕业生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毕业生所在家庭的关系资源以及其嵌入于学校关系的深度等是他们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的决定因素,这在(Granovetter,1985)的研究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换言之,大学生所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更为明显的非人格化特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结构资本对就业机会具有积极影响

2.关系资本与就业机会

Nahapiet and Ghoshal(1998)指出关系资本是指通过创造关系或由关系手段而获得的资产,包括信任与可信赖、规范与认可、义务与期望以及可辨识的身份等。林南(2005)从非正式社会资源在社会联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出发,发现大学毕业生获得首份工作过程中运用社会关系的占57%,获得现有工作过程中运用社会关系的占59%,充分说明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维度的关系资本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向芳(2010)以研究生为实证对象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中的关系积累对研究生就业情况有着显著影响,关系资本的积累越丰富,研究生越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关系资本对就业机会具有积极影响

3.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

当大学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时,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得到有价值的岗位信息,进而毕业生可以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能力来解读这些信息,从而缩短求职期限,降低了就业成本,带来更高水平的就业质量(万茗,2010)。陈宏军等(2011)的研究表明在求职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这不仅会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通过就业机会的获得也可以从总体上为求职者带来更好的就业质量。现实中的很多高校特别注重为大学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就业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就业机会对就业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4.就业机会与就业满意

当存在更多就业机会时,大学生求职者更有可能获得高水平的就业满意结果。张美娇和韩映雄(2011)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学科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五大不同学科门类(文、理、工、医、农)的博士研究生在总体就业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就业机会的多少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Canabal(1998)指出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取与其就业满意之间关系密切,尤其是持续获得机会时会显著降低他们的不满意感觉,从而树立起对就业市场的信心。事实上,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的求职者更有可能带来满意的求职结果。基于上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就业机会对就业满意具有积极影响

5.就业质量与就业满意

史淑桃(2010)设计了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就业满意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工科类专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即工科类专业学生之所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就业满意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之前的就业质量水平较高而导致。阎凤桥和毛丹(2008)指出社会资本不仅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且他们当年的就业质量状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未来工作的满意感觉,这一观点在Canabal(1998)的研究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现实中,高校的总体就业质量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带来满意的就业结果更是说明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就业质量对就业满意具有积极影响

三、研究设计

1.变量测量

本文测量量表大都来源于国外文献,为此,我们首先进行双盲(Double-blind)翻译。将量表先由英文翻译成中文,再译回英文,对那些与原文存在明显差异的译句进行仔细讨论以确定贴切翻译。其次,我们又选择8位四年级的大学生(4位已经签约,4为正在找工作)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确定他们对量表理解的准确程度。最后,邀请1位教授和2位讲师对问卷进行审阅并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经过以上步骤,最终的调查问卷被确定下来。

在量表选择方面,就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的测量,参酌Nahapiet and Ghoshal(1998)的研究,分别设计出4个和5个条目。参考向芳(2010)的研究,为就业机会设计出3个测量条目。对于就业质量,借鉴龙志(2012)的研究,设计了4个测量条目。对就业满意的测量,参酌阎凤桥和毛丹(2008)的研究,设计出4个条目。本文所有测量均采用里克特5分量表的形式进行,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2.数据收集

本文以参加过找工作的大学生求职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正式调研于2012年12月初开始,至2013年5月底结束。具体调研程序如下:第一,利用相关社会资源,与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人员取得联系,由他们负责提供求职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从而确定出大致的调研范围。第二,与这些大学生进行电话联系,确定他们是否正在找工作以及是否有兴趣参与调研,结果456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求职者表示愿意配合调研。第三,在学工人员的协助下,将纸质问卷按照每人一份的标准交由学生在找工作期间或是找到工作后填写,并详细告知填写的注意事项。为确保填答者符合要求,我们使用了一个里克特5分的条目来测量他们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熟悉程度(1=非常不熟悉,5=非常熟悉)。经过6个月后之后,在学工人员的帮助下共回收312份问卷。第四,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有效问卷筛选:1)存在多处缺填现象的予以删除;2)填写呈现明显规律性的予以删除,如选项呈“Z”、“S”形排列、大部分或所有选项都选择同一编号等;3)“中立”选项过多的予以删除;4)存在明显雷同的予以删除。经过仔细检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67份。第五,按照回收时间,将有效问卷分为第一批回收样本(165份)和第二批回收样本(102份)两个组别。根据Armstrong and Overton(1977)的建议,对这两组问卷进行了比较分析——T值检验,并未发现显著差异,表明本文的调研不存在无反应偏差问题。

四、实证分析

1.信度与效度

我们使用LISREL8.70软件进行潜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5因子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数如下:χ2(186)=334.10(p<0.001),χ2/df=1.80,RMSEA=0.074,NFI=0.95,NNFI=0.94,CFI=0.94,IFI=0.95,RFI=0.92,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说明本文的测量模型与数据拟合地较好。各潜变量的α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前人所建议的最低临界水平0.7,这说明本文测量具有很好的信度保证。最后,根据Bagozzi等(1991)的观点,各变量平均提炼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5,说明测量的收敛效度较好;各变量AVE的平方根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判别效度较好。根据表2,本文均达到上述标准,从而表明本文测量具有很好的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

2.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LISREL8.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的全模型分析验证假设。在样本量达到最低要求200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偏度(Skew)和峰度(Kurtosis)检验,符合偏度小于2、峰度小于5的临界水平,表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满足利用LISREL软件的要求。根据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本文的5个外生潜变量一次是:性别、学科、学校类型、结构资本、关系资本;3个内生潜变量分别是:就业机会、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路径系数检验结果

根据表3,基于理论框架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如下:χ2(170)=311.12(p<0.001),χ2/df=1.83,RMSEA=0.069,NFI=0.94,NNFI=0.95,CFI=0.96,IFI=0.96,RFI=0.90,表明拟合指数较好地满足所设定的前提标准,整体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较好(Bagozzi等,1991)。在结构方程全模型的路径估计中,只要相应t值绝对值大于1.96,即可认为其至少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如上表所示:结构资本(β=0.58,t=5.83)、关系资本(β =0.50,t=5.20)对就业机会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表明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对就业机会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假设1、假设2得到验证。就业机会对就业质量(β=0.35,t=3.34)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表明就业机会也对就业质量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假设3得到验证。就业质量对就业满意(β=0.27,t=2.75)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说明就业质量对就业满意的积极影响也成立,因此,假设5得到验证。就业机会对就业满意(β=0.13,t=0.87)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不显著,说明就业机会对就业满意没有积极影响,所以,假设4未得到验证。

五、结论及启示

1.研究结论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出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我国处于找工作阶段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对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就业机会对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就业质量对就业满意的积极影响显著;就业机会对就业满意的积极影响不显著。

2.研究启示

首先,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提升社会资本水平。针对大学生,高校要特别注重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实习、创新创业岗位,使得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外部主体发生联系并建立长久关系;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注重积累社会资本,通过与潜在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开展情感交流、进行感情投资以形成稳固合作关系等方式来提升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的积累水平,以在求职阶段获得更多可能的就业机会。

其次,高校应该建立以就业机会获得为核心的运行机制。高校可以通过倡导并开展以用人单位满意为核心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并实践深度挖掘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活动机制,让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成为高校运行的核心,通过就业机会的增加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当然,高校还应该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指导工作之中,充分加强与用人单位关于学生成长、培养、发展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更多潜在就业机会。

第三,高校也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特有背景下,高校应该通过定期与大学生开展大量互动活动以及培育有益于交流的感情文化氛围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大学生求职者形成真实的关于就业质量的感知,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就业满意程度。当然,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创造可以更容易积累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外在条件,以让大学生求职者有更多机会实现高质量的满意就业。

本文仅仅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而将来则可以深入探讨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的深度影响。鉴于样本选择的地域性,未来有必要在更广范围内收集数据,以验证本结论的普适性。虽然Harman单因子检验表明同源方差并不影响分析结果,但作为横剖研究,本文的同源方差不可避免,未来则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研究方式进行克服。

〔1〕阎凤桥、毛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4期。

〔2〕孙士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概念模型及运作机理研究》,《教育与经济》2008年第2期。

〔3〕陈宏军、李传荣、陈洪安:《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绩效关系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4〕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Nahapiet,J.and Ghoshal,S.Socila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6〕Putnam,R.D.Bowling Alone:America’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Democracy,1995,6(l):66-78.

〔7〕Gabby,S.M.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Financial CaP-ital:The Case of Network Marketing.Illinois:Stipes Publishers,1997.

〔8〕Raymond,V.W.,Justin,S.and Marjorie L.Social Capital,Knowledge Transfer and Outcomes:Meta-Analysis of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Volume 2009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Conference Theme:Green Management Matters)/2009.

〔9〕姜超:《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0〕Canabal,M.E.College Students’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r Force:Determinants and Relationship to School Performance.College Student Journal,1998,32(4):597-605.

〔11〕徐莉、郭砚君:《大学生就业质量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2〕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

〔13〕向芳:《社会资本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15〕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高教探索》2007年第2期。

〔16〕万茗:《社会资本视阈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理论探讨》2010年第3期。

〔17〕张美娇、韩映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学科差异分析——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第1期。

〔18〕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9〕龙志:《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专业差异的视角》,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0〕Armstrong,J.S.and Overton,T.S.Estimating Nonresponse Bias in Mail Surveys.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7,14(8):396-402.

〔21〕Bagozzi,R.P.,Yi,Y.and Phillips,L.W.Assessing Construct Validity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1,36(3):421-458.

〔责任编辑:秦 川〕

Social Capital and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Analysis

Fei Jun&Yao Shanji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however,there ’s no publications on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broader results conducted by systematic and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the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till now.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ompon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the thesis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se issues above by ta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are hunting for job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It turns out that the structural capital and relational capital influence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significantly;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fluenc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positively;employment quality influences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positively;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fluence the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but insignificantly.

social capital;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relationship.

C913.2

A

1001-8263(2014)07-0056-06

费军,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211816;姚山季,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博士 南京211816

* 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学科视角下社会资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2011SJB88008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就业机会维度资本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创业就业机会更多了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分析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