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2014-09-17王单萍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经济生活道德教育中学

王单萍

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政治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高中政治教育的《经济生活》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在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这对学生全面认识经济生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传授经济理论知识时,重视和正确进行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每个中学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道德教育的含义及《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所谓道德教育,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的系统的道德影响。道德教育主要是使人对善恶的原则界限加深理解,并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它偏重于说理,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使人们懂得善恶、是非、荣辱,更重要的是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深入人们的内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通过学习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明确经济生活中人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道德修养及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通过《经济生活》的教与学,落实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教师应当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努力践行社会公认的市场经济道德准则。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学业道德缺失、社会公德沦落、爱国精神不强等不良现象,通过经济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培养“纳税人”意识,培养自觉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努力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观念,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爱国者。

二、当前《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调知识目标是必要的,因为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通过发展智力,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及发展知识。虽然知识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所追求的唯一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虽然三类目标的地位都很重要,但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的主要形式,应该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然而,目前仍有一些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的唯一参考,仍然以成绩作为塑造心目中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必然使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

(二)教学内容中道德教育不明确

中学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中学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但是,教材上没有明确的道德教育内容。《经济生活》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习,教材并没有列出专门的道德教育模块,所以一些中学政治教师对经济教学中哪些知识必须而且可以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应该培养一些什么道德素养,犹如摸黑走夜路,即使认识到了课堂中应该进行道德教育,也知道要培养哪些道德观点,但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道德教育。

(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僵化滞后

虽然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各地的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观念,但是,部分中学政治教师还是采取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一张嘴巴,干巴巴地讲一些大道理,不仅没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排斥。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践渗透道德教育,而是一味地说教,显然不能达到中学政治教学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学生本身的不良道德观念

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各种思想都多少冲击着学生原有的观念。中学生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道德教育的不当,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道德观念,比如自私自利、考试时弄虚作假、好逸恶劳、纪律涣散、不懂礼貌等。浮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能给中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侵蚀着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

三、探寻《经济生活》教学中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让学生在反思经济现象中提高道德认同感

学生在对生活中经济现象的观察中,往往会自发形成一定的道德感知,如对拜金主义的反感,对假冒伪劣的憎恶等。将这些感性的道德认识上升为理性的道德信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经济现象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经济生活中是非、好坏、善恶的正确态度和评价,切不可把一整套抽象固定的道德标准硬灌进去。如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简单地将“穿名牌”、“贷款消费”与“艰苦奋斗”的道德要求对立起来,就难以让学生信服,甚至会引导学生说假话,削弱道德教育效果。再如面对“毒牛奶”等食品安全事件,教学中除谴责个别企业唯利是图、强调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外,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此类事件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反思自己如果置身那样一个环境,能否坚守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底线,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二)教师要在揭示经济规律中发展学生道德思维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往往很难简单地用是与否、善与恶评价。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关键是使他们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面对经济活动中多样的道德冲突,能够理性地做出取舍和选择。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或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两难的经济生活问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引导他们在对道德冲突的思考、比较、讨论和争辩中,将尊重经济规律和坚守道德责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例如,在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全资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社会上许多反对的声音。汇源与可口可乐的交易到底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还是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品牌的背叛行为?对此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深化学生对商业原则、道德原则的理解。

(三)让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

生活德育论认为:“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经济生活不能没有道德,参与经济生活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道德学习的过程。在《经济生活》教与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德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将德性自觉转化为德行,从而过上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经济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方式提出要求并作必要指导,启发他们自觉接受考验,逐步养成知行合一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如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不乱用零花钱;生活消费不攀比,不刻意追求名牌;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诚实守信,保持自己和家庭良好的信用记录;保护知识产权,不购买使用盗版书籍、影碟;关注社会公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智对待外国产品,等等。在生活中强化道德实践,可促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不断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生活道德教育中学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探讨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