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灰色关联动态模型的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2014-09-17程水红

关键词:三明市农业产业产业结构

程水红

(1.华侨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闽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来,三明市农业取得较大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行,市场、资源对三明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层次以及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结构形态,其变动对经济增长有决定性影响[1]。产业结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区域经济的效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大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其目的是使农业生产能够适应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对丰富多样的农产品的需求,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3]。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度动态模型,依据各农业产业序列与农业总产值序列相似度来分析各产业与农业的关联度,找寻各产业对农业的影响大小,明晰影响三明市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三明市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三明市农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明市的几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政府为主导,缺乏市场导向,其农产品结构相对单一,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更看重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关注农产品的优质化与多样化。虽然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都有所调整,但是农业产值的比重仍然较高,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56.1%。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播种面积最高,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5%。因此,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三明市的龙头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依然不强,难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布局散,档次低”,不仅影响产业集聚和品牌打响,而且给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4]。对于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多数企业还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机构,自主创新产品少,仿造品多;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精度低,工艺不配套。

(二)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三明市耕地面积188 725.5 hm2占土地总面积8.2%。林业用地面积189.47万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5%。园地面积19.4万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牧草地面积0.67余万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3%。渔业水域面积1.14万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9%。在土地资源利用中,林地和园林面积比重偏大,而耕地面积比重相对偏小。另外三明市低产田、低产林地、低产水域面积偏大,分别占比13.8%、19.3%和62%,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加上土地开发方式粗放,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并不高。

(三) 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

按照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的划分,依据相关统计数据,2011年,三明市农民非农收入占比为55.62%,比福建省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虽然近些年三明市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是所占比重为44.38%,依然比较高。而在农业收入中农、林、牧、渔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35%、7.67%、3.96%、0.4%,林牧渔所占份额小,农业收入内部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相对比较单一。

二、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一) 结构相似系数分析

判断两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具有相似性,可利用两个地区的各产业占比。下式中,Xmk和Ynk表示产业k在地区m和n的总产业结构中的比重,Smn表示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度。本研究中,将三明市和福建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对比,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相似系数,探讨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同构的现状与变化。

依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13》及《三明市统计年鉴2013》的相关数据(见表1),计算出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表2)。相似系数值的大小,说明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数值越大,说明相似度越高。

表1 2009—2012年福建省与三明市农林牧渔产值构成

表2 2009—2012年福建省与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表2显示,在本文研究年份中,两者的相似系数都在0.85左右,说明二者产业结构有一定相似性。另一方面,二者相似系数呈现总体减小的态势,表明三明市与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表1的绝对离差显示,2009—2012年,三明市农业和林业的调整幅度高于福建省整体水平,其他如牧业、渔业等调整幅度则低于均值。

(二) 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利用三明市各产业以及农业总产值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动态模型,对三明市各产业和农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中,将农业总产值设为参考序列,其他指标构作为比较序列,计算结果见表3。从表中数据可知,在农业各产业结构中,对农业总产值影响大小依次为农业、林业、渔业、服务业和牧业,其中农业和林业值关联系数相对较大,关联程度较高,而其他三个产业的关联系数相对较小,且相差不大,表明渔业、服务业和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小,相对农业和林业来说,上述三个产业的发展也较为滞后。表中X1 、X2、X3、X4、X5分别表示农业、林业、渔业、服务业和牧业。

表3 三明市农业各产业结构的关联系数

三、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政府的职能效能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坚持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指导作用,以及政府在市场监测与调控的主导作用,强化农民在农业各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人翁作用。提高政府的引导职能,及时提供更多各产业结构的相关市场信息与咨询,给予农民在知识教育、技术指导、市场等方面的帮助与引导,有效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尊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使农民根据市场需要自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以往决定权由政府一手抓的局面,在有效调控市场的基础上提高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的职能效能。

(二) 加大对农业产业内部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和阻碍了三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何开展农业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是三明市农业产业调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内部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种为重点。在减少粮食耕种面积的基础上,改进种植条件,扩大品种生产,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做到品种多、新、奇,质量优质,为农民设更宽更长的经济道路。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不断完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生产出更加优质,用途更广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 调整农业主导产业项目

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任何产业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对经济水平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充分结合三明市的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和调整三明市的主导产业,对于三明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三明市生产力发展现状选择产业经营模式,根据自身有利条件和有利优势,选择适合并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从三明市农产品的品种来看,水果、蔬菜、茶叶、烤烟和部分畜牧产品等相对于福建省其他地区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在“深”“精”“优”字上做文章,争取多出优质名牌产品[5],可以考虑将其培育为三明市的主导产业。

(四) 正确处理农业各产业的关系

从农业来看,当前三明市农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粮食加工率低;从林业来看,三明市的杉木和松木占比接近90%;从畜牧业来看,2012年,三明市的全市畜禽产品总产量25.77万 t,同比增长10.16%,羊、家禽和兔的出栏量同比均有一定增长,但牛羊等养殖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而影响饲料供应;从渔业来看,2012年鳗鱼产量4 779 t,养殖面积225 hm2,渔业产值3亿多元,约占全市渔业总产值30%,相比三明的淡水资源和淡水鱼产量,产量很低,淡水养殖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利用三明市空气、水源、土壤无或少污染的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6];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优化农业产品品种,发展优质品质,缩小普通品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各木种之间的比例和品种,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优化畜禽品和鱼产品种结构,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上进行深加工,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五) 正确有效处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明在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同时,也要正确有效处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关系,优化经济结构。当前第一产业的经济收入占比偏高,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就成为三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要大力发展除一、二产业外的各个行业,如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等,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发展新兴的通信、咨询等新兴服务性行业。政府要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各经济主体、资本到农村投资,创造条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适当放宽相关政策,允许跨地域、各行业、各经济成分的引入,形成竞争机制,还要对从事发展第三产业的农民给与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建设和完善农副产品的供销市场,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避免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的不透明,让更多的农民敢于从事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 秦菲菲,杨山.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重构——以江苏启东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1):119-125.

[2] 陈群元,宋玉祥.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66-70.

[3] 周伟艳,高占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107-108.

[4] 曾祥添.浅谈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J].宜宾学院学报,2008(8):56-58.

[5] 尤珩.关于福建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0(2):3-5.

[6] 杨军.福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问题,2002(2):33-35.

猜你喜欢

三明市农业产业产业结构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