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2014-09-17陈爱群
陈爱群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流行,多发生于婴幼儿,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可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生命,近年在我国多处地方暴发流行,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属于“时疫”、“温病”之范畴,我院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手足口病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均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手掌、足部、口腔黏膜有红色斑丘疹或椭圆形灰色水泡,周围环绕红晕,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1]。研究对象剔除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者。
根据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以及家长是否愿意接受中药保留灌肠分组,对照组36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12±0.85)岁;体质量8~16kg,平均体质量(11.34±3.62)kg;病程1~3 d,平均病程(1.86±0.74)d;其中男童21例,女童15例;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8例、大专7例、高中12例、初中9例。治疗组43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3.18±0.78)岁;体质量7~18kg,平均体质量(11.58±3.28)kg;病程1~3 d,平均病程(1.94±0.67)d;其中男童25例,女童18例;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11例、高中15例、初中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病程、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抗病毒治疗,剂量为10 mg/(kg•d),并进行吹敷口腔,手、足、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等对症处理[2]。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方用金银花10 g、连翘6 g、薄荷6 g(后下)、大青叶10 g、板蓝根10 g、滑石10 g(包煎)、生石膏15 g(先煎)、蝉蜕6 g、甘草3 g。上药1剂/天,水煎取汁100 mL备用[3]。1岁以下患儿15毫升/次,1~3岁患儿30毫升/次,3~6岁患儿50毫升/次,2次/天。嘱患儿排便后将药液抽吸入一次性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保留塑料管部分,前端涂抹液体石蜡。轻轻插入肛门约5 cm,缓慢推注药液,药液温度为38 ℃左右。注药完毕拔出塑料管,以手捏双侧臀部约10 min,药液在肠道内保持1 h以上[4]。
1.3 评价指标
治愈:手、足、臀部皮疹、疱疹消失,口腔水泡、溃疡愈合,体温恢复正常,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消失;有效:手、足、臀部皮疹、疱疹明显消退,口腔水泡、溃疡减轻,体温恢复正常,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改善;无效:皮疹、溃疡消退不明显,体温持续升高,合并皮肤、口腔感染,或出现心、脑、肺等并发症[5]。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疗效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其中以A组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皮疹、疱疹,如治疗不当,可能引起无菌性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引起患儿死亡,西医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抗炎、补充维生素、促进溃疡愈合等对症处理,但是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有一定优势,中医理论认为小儿手足口病属于“湿温”、时疫"等范畴。湿邪、热毒入侵肌体,犯于肺络。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肺失宣降则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而后邪毒犯于中焦,湿热困脾,脾为水谷之海,司运化,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湿毒郁而成疹、聚而成疱。起病1~2 d后可见口腔黏膜、手足部出现米粒大小的红斑或疱疹,治则宜清热解毒、利湿透疹。
本方中以金银花、连翘、薄荷共为君药,取金银花宣散风热、清解血毒;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辛凉解表、利咽退热之功效,三药合用,清热解毒之效大增。且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机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起到抑制炎性反应、解热镇痛、抗内毒素的作用。大青叶、板蓝根共为臣药,二者相须为用,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滑石祛湿敛疮、利尿通淋,使湿邪从小便而解。生石膏清肺胃热、泻火除烦、止渴。蝉蜕祛风止痒、解毒利咽。甘草清热利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
中药保留灌肠法始载于《伤寒论》,属于八法中的“导法”。药液灌肠后经肠黏膜直接吸收,抑制病毒在肠道增殖,并阻碍其吸收入血,能直接较长时间地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有效发挥局部用药效应,具有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提高治愈率。保留灌肠法避免了口服给药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破坏,同时解决了小儿口服药物依从性差的弊端[6]。本科室结合中医特色利用肠黏膜的吸收功能,用中药灌肠以达到清热解毒、利湿透疹之效,受益匪浅。
本研究结果表明,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1]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6-560.
[2]韩大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62例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4):431-432.
[3]张芳玲,吴军.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手足口病105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9,5(6):23-24.
[4]陈秀荣,孙桂芳,黄春霞.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16-1717.
[5]江丽平,臧敏,李权,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农村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1):32-33.
[6]郑辉,李艳华.清热灌肠液治疗手足口病发热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