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量材施教

2014-09-17曹坤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金刚石教者科学素养

曹坤

泰兴市洋思中学刘文兰老师的专题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的这节课从教学设计的理念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及问题生成、解决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改新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仔细揣摩,这节课被评为一等奖,绝非偶然。

一、以人为本,构思精巧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倡导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复习课让学生知道“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是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节课教者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方法建构,学以致用。

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是找寻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而这种联系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来建立。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每组物质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共性是建立同一类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到物质鉴别方法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本节复习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对比、归纳等方法的运用。例如金刚石与石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木炭的燃烧(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等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有意识记的方法,如列表对比等,引导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化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新课程建构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学重点应突出化学核心知识与化学基本观念,避免事实性知识面面俱到。本课在复习教学中,以“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为主线复习,以诸多化学基本观念为暗线将化学事实性知识串联在一起,以观念建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如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引出结构观;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引出物质的变化观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用化学观念学习同类知识减轻学习负担,也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留下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二、量材施教,教为不教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教师要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决定复习效果的另一关键因素。

1.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本课在实施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复习,巩固已会知识,暴露不足之处,“生成”的问题,再抓住这些“生成的问题”展开教学。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练为主,教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得自主,教得灵活。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而是要用高质量的新问题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温故重在知新。复习课一定要把旧知识重新打造、包装,以全新的面貌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教者没有逐一讲授,而是学生带着要求自学,学什么内容、可以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的课堂赋予学生平等、自主的学习机会,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者的教学策略丰富:如行间巡视(搜集学生中典型、共性的问题),质疑问难(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为什么存在明显差异呢?为什么CO、CO2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个别询问,板演(书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讨论(复习思路的建构)等,彻底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上“教”的方式精彩纷呈。教者运用了“生生互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解决学生中的大部分疑难;学生间相互讨论找出规律。作者还运用了“师生互动”:及时肯定学生,引导分析、补充不完整、不深刻的知识。如通过对碳的单质、化合物间的纵向比较找出性质上的共同点。本节课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亲和度,对学习难点有效点拨和引导,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这堂课还有许多精彩之处尚可挖掘,由于版面所限,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系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金刚石教者科学素养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世界上最硬的矿物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家在纳米尺度实现金刚石超弹性
为什么金刚石特别坚硬?
人造金刚石的故事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