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主题复习形散神聚

2014-09-17刘文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单质制法共性

刘文兰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散学习了许多身边的物质,如氧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常见的金属、酸、碱、盐等,其中碳和碳的化合物是教材中全面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典范。这一复习主题涵盖了碳的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简单有机物等内容,学习时间较分散,前后跨度大,涉及知识点碎,反应转化多,物质间的联系复杂。

复习好这一主题能帮助学生形成复习主线(即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思路,进一步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深化对“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解,巩固基本的化学观念,强化学习能力,为后续“身边的物质”主题复习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单质和化合物。

2.难点:“身边的物质”复习思路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巩固碳的单质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巩固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初步学会复习“身边的物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观念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元素化合物复习思路的建构有较大的难度,确定采取讨论法;基础知识的梳理、回忆采取自主学习法;CO2的实验室制法及碳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采取比较、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运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主要流程为:明确学习目标→建构复习思路→指导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检查点评→比较应用→当堂训练。

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身边的物质”,如氧气、CO2、H2O、各种金属、酸、碱、盐等等,那么我们学过的含“碳”元素的物质除CO2外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举例讨论。

生:碳的单质。

师: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又属于哪一类呢?其他物质呢?

生: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属于酸,而碳酸钙、碳酸钠属于盐,甲烷、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碳和碳的无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至于像甲烷、葡萄糖、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我们以后再专题复习。

(设计意图:人人参与课堂,以碳元素为中心,回忆常见物质,进一步建立物质的分类观。)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1.初步学会对“身边的物质”复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巩固碳单质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3.巩固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都能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本节知识的信心。)

二、引导构建复习思路

师:同学们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复习?

生茫然。(可提示引导讨论)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因学生从没有考虑过如何自主复习,习惯了在教师带领下按部就班地复习;引导学生讨论建构元素化合物主题复习的思路,即以“化学研究的内容: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为复习主线,也为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做好方法准备。)

三、引导复习“碳的单质”

2.学生复习,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沿主线复习的好处,采用图表形式复习,便于比较、归纳;学生自主复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教师的低效、新授式梳理,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学生在回忆中知不足,在实践中暴露问题,教师搜集学生中典型、共性的问题为“后教”做准备,使“后教”更有针对性。)

3.展台呈现学生不同的复习情况,提供典型、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点评。

(1)木炭、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常用于工业脱色和滤毒罐中。

(2)思考(PPT投影):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为什么存在明显差异呢?(生: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设计意图: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在课堂互助中共同进步;引导学生学会在复习中对同类物质进行比较,深化化学基本观念: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

(3)碳的不同的单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都比较稳定;在较高温度下,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4)引导得出:C、CO、CO2的转化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碳的单质向氧化物的转化,在学习过程中强化物质转化观念。)

四、引导复习碳的氧化物

(设计意图:旨在提醒学生学会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提高学习能力;相同的复习思路,不同的复习内容,意在强化复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2.学生复习,老师巡视。

3.展台呈现学生不同的复习情况,提供典型、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点评。

(1)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2)实验室制法:进一步学会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CO2的检验、验满。

(3)由实验室制法引导复习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4)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碳酸盐的用途。

(设计意图:在用途与制法的复习中引出碳酸盐的检验,让元素化合物主题复习的主线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使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化、系统化。)

六、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设计分层次练习,有基本题,有提高题。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及时反馈复习过程中的不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不同课时分散认识了碳的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缺乏物质间的联系,造成学生对物质认识的片面、零散,如果复习时仍由教师“手把手”地、地毯式梳理复习,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接受,缺少自主复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更不能形成独立的复习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复习主线自主复习,理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法、用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起“身边的物质”主题复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毕竟,“教”是为了“不教”。

2.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设计,从复习思路的建构,到复习方法的运用;从“兵教兵”生生互助,到问题的分析解决;从给定时间的自学,到当堂训练。学生是教学各环节的主角,教师只是搭建平台的“后勤工”,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学生迷路时的“指路者”。

3.量材施教,有的放矢。大多数复习内容学生只是“回生”了,稍作回忆就能唤醒记忆,但不同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尽相同。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更有效?毫无疑问,教师主宰下的“地毯式”梳理知识只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极大浪费,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断发现典型、共性问题,这是“量材”;将典型、共性问题作为“后教”的内容,教师引导找出共性问题的内在联系,并着重引导“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这是“后教”。如此量材施教,及时反馈信息,抓住主要矛盾,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夯实基础,落实转化,深化观念。复习不只是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也在于将不同章节相互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寻找不同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同类物质的不同之处,探究其异同的微观本质,强化化学基本观念,提高化学素养。

5.利用比较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找寻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而这种联系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来建立。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碳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寻找共性是建立同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寻找不同类物质间的区别,从而得到物质鉴别方法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复习设计中用表格形式进行同类物质的横向比较,不同类型物质的纵向比较,突出对比、归纳等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突破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设计意图:在用途与制法的复习中引出碳酸盐的检验,让元素化合物主题复习的主线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使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化、系统化。)

六、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设计分层次练习,有基本题,有提高题。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及时反馈复习过程中的不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不同课时分散认识了碳的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缺乏物质间的联系,造成学生对物质认识的片面、零散,如果复习时仍由教师“手把手”地、地毯式梳理复习,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接受,缺少自主复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更不能形成独立的复习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复习主线自主复习,理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法、用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起“身边的物质”主题复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毕竟,“教”是为了“不教”。

2.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设计,从复习思路的建构,到复习方法的运用;从“兵教兵”生生互助,到问题的分析解决;从给定时间的自学,到当堂训练。学生是教学各环节的主角,教师只是搭建平台的“后勤工”,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学生迷路时的“指路者”。

3.量材施教,有的放矢。大多数复习内容学生只是“回生”了,稍作回忆就能唤醒记忆,但不同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尽相同。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更有效?毫无疑问,教师主宰下的“地毯式”梳理知识只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极大浪费,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断发现典型、共性问题,这是“量材”;将典型、共性问题作为“后教”的内容,教师引导找出共性问题的内在联系,并着重引导“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这是“后教”。如此量材施教,及时反馈信息,抓住主要矛盾,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夯实基础,落实转化,深化观念。复习不只是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也在于将不同章节相互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寻找不同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同类物质的不同之处,探究其异同的微观本质,强化化学基本观念,提高化学素养。

5.利用比较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找寻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而这种联系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来建立。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碳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寻找共性是建立同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寻找不同类物质间的区别,从而得到物质鉴别方法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复习设计中用表格形式进行同类物质的横向比较,不同类型物质的纵向比较,突出对比、归纳等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突破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设计意图:在用途与制法的复习中引出碳酸盐的检验,让元素化合物主题复习的主线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使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化、系统化。)

六、当堂训练

(设计意图:设计分层次练习,有基本题,有提高题。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及时反馈复习过程中的不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反思】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不同课时分散认识了碳的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缺乏物质间的联系,造成学生对物质认识的片面、零散,如果复习时仍由教师“手把手”地、地毯式梳理复习,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接受,缺少自主复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更不能形成独立的复习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复习主线自主复习,理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法、用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起“身边的物质”主题复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毕竟,“教”是为了“不教”。

2.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设计,从复习思路的建构,到复习方法的运用;从“兵教兵”生生互助,到问题的分析解决;从给定时间的自学,到当堂训练。学生是教学各环节的主角,教师只是搭建平台的“后勤工”,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学生迷路时的“指路者”。

3.量材施教,有的放矢。大多数复习内容学生只是“回生”了,稍作回忆就能唤醒记忆,但不同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尽相同。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更有效?毫无疑问,教师主宰下的“地毯式”梳理知识只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极大浪费,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断发现典型、共性问题,这是“量材”;将典型、共性问题作为“后教”的内容,教师引导找出共性问题的内在联系,并着重引导“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这是“后教”。如此量材施教,及时反馈信息,抓住主要矛盾,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夯实基础,落实转化,深化观念。复习不只是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也在于将不同章节相互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寻找不同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同类物质的不同之处,探究其异同的微观本质,强化化学基本观念,提高化学素养。

5.利用比较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找寻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而这种联系常常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来建立。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碳的不同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寻找共性是建立同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寻找不同类物质间的区别,从而得到物质鉴别方法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复习设计中用表格形式进行同类物质的横向比较,不同类型物质的纵向比较,突出对比、归纳等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突破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猜你喜欢

单质制法共性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鸡蛋的药用
自制药蛋,对抗衰老
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几种“反常”
一道高考题对化学教学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