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与人文有机交融中让学生主动建构

2014-09-17吴举宏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说达尔文刘老师

吴举宏

在刘海燕老师执教的课堂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老套却永恒的话题——到底什么是好课?叶澜教授曾提出“好课”的五个特征: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固然是好课不可缺失的要素,但是好课的核心要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地达成学习目标”。“主动建构”是过程、是方式,“达成目标”是结果、是效率。循此道,对刘海燕老师执教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课堂导入:引人入胜

上课的铃声刚刚停止,教师就邀请学生欣赏一部动画片的精彩片段。为了增强学生观看的欲望,教师介绍:“这部动画片在北美上映一周创下4470万美元票房纪录,在中国上映一个月票房2.94亿人民币。你们想看吗?”很快,学生被动画片《疯狂的原始人》中可爱的原始人和卖萌的剑齿虎所深深地吸引,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Grug庇护下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接着,教师承上启下地说:“我们对原始人倍感亲切,因为这些活蹦乱跳的家伙是我们的祖先。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且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得还不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回望历史的长流,有一个古老的问题让人类一直魂牵梦绕——人是怎样产生的?在你知道的故事中,谁是万物的创造者?”

一个充满想象和富有情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于是学生们沉浸在上帝创造万物、女娲抟土造人等东西方古代神话故事中。然后,教师在屏幕上呈现拉马克的肖像,学生开始学习“拉马克的进化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变化一般呈倒U形,在课堂的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逐渐集中,思维活动水平逐渐活跃,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伊始尽快地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学习:目标引领

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选择了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以问题形式提出阅读学习目标,“让我们尝试着梳理这样三个问题: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食蚁兽的舌头细长有什么适应意义?为什么鼹鼠的眼睛会退化?”然后,学生阅读学习,并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参与其中,引领完善。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开阔知识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力;阅读可以开启心灵之窗,塑造灵魂,涵养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使人更富于人性,更懂得审美和为善;阅读可以改变心境,增加生活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情趣,更具意义。PISA测试主要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三个方面,第一次PISA测验把研究重心就放在阅读能力上。PISA研究报告曾指出,具备优秀阅读能力的学生比例“可能会影响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脑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和联想力、创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关联。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竞争都以知识为主,而知识的获取离不开阅读。PISA主要从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三个层面来测量和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而易见,PISA所测量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阅读学习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而且应该是所有学科中都比较常见的学习活动。但是,生物学科中的阅读学习并没有被大家所看好,主要问题可能有二:一是缺乏理论上的指导,二是缺乏实践上的研究。而刘老师组织的学生阅读为什么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呢?我想主要原因有:明确了阅读学习目标,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了阅读学习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使阅读学习避免了“一盘散沙”“信天游”的局面;具有后续的教学跟进,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互动、质疑释疑和问题探讨,既检查了阅读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又纠正了学习过程中的谬误和偏差,还增强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建构模型:深化理解

在《生物课程标准》中,“生物的进化”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显然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没有直接列入具体内容标准。本节课的课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因此本节课是下一节课的铺垫和基础,是为学生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打下伏笔。故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处理好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分清主次,既不能“与拉马克、达尔文纠缠不休、情有独钟”,也不能“将拉马克、达尔文拒之门外或置之不理”,而应重在理清脉络,弄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通过对刘老师执教的课堂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在阅读学习基础之上先后构建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较为妥帖地处理好了这个问题。在模型建构中,提炼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内在关系,在历史的回溯中凸显进化学说的发展性和局限性,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没有让学生倾听拉马克和达尔文事无巨细的“唠叨”,而是在理解他们的学说之后用模型表达核心观点和思想精髓。这种建构解释模型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对他们进化思想理解的深化,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表达,刘老师组织学生建构的模型可以归属于概念模型,这两个模型就是分别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概括。建构模型的过程,实质上是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可以推测研究对象的结构、功能和规律,借助模型可以获取、拓展和深化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因此模型建构和研究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对于生物学教学而言,构建概念模型,可以整合零碎知识,可以简化复杂知识,可以建立知识联系,可以深化概念理解。

四、重温历史:亲身感悟

要弄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那就一定需要和学生携手走进历史。刘老师引领着学生走进了古代“神造论”的故事,走进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所诞生的时代。除此之外,刘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二次处理和开发,重拾当年法国学者波尼尔所做过的栽植树种的实验、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论以及德国科学家魏斯曼所做过的老鼠断尾实验。上述两个方面的结合,让那段科学史变得更加丰厚而全面,变得更加生动而曲折。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沿着“神创论→用进废退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发展轨迹,一路走过,并且为即将奔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岁月而打点行装。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一个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年代,听到了拉马克、达尔文等人铿锵有力的声音,经历了波尼尔、魏斯曼等人严谨执着的实验,同时也耳闻了当时纷至沓来的质疑声、批判声,甚至是谩骂声、讥笑声。“生物进化”的话题,从第一次提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一个充满分歧与争辩、证伪与证实、修正与完善的永久话题。也正是这些永无休止的争论,体现了生命的无限奥秘和无穷魅力,也证明了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影响。在刘老师执教的课堂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重现了那段生物学史,并且在学习和领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让科学与人文进行有机交融,让科学理性中弥漫着人性的光辉。

生命科学发展史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把握科学本质、体验科学方法和感悟科学精神,因而科学史教育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刘老师执教的课堂中,科学史教育具有如下一些值得借鉴的特色:基于史实而不囿于史实,教学没有止步于科学史的事实和知识形成的过程,还提炼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与主要思想,挖掘了科学家的思维品质与科学精神;严格区分了课程内容与教学素材,精挑细选的教学素材让科学史变得丰厚,但没有使学习内容变得沉重;科学史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有史料的精读,有故事的讲解,有问题的串引,有话题的辩论,让教学远离了单调和乏味;让学生对科学史持有“温情与敬意”,客观公正地看待科学家认识的时代局限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后面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夯实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做到了让科学史不但“在场”,而且“照亮学生的未来”。

五、教学语言:亦庄亦谐

有人说,语言是文化的家;有人还说,教师的嘴就是一眼泉水,从那里流淌形成知识的溪流。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教师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这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语言功底。

在课堂导入时,刘老师说:“这些活蹦乱跳的家伙是我们的祖先。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且告诉他们我们生活得还不错。”这让学生顿时伸展想象的翅膀,走进了远古时期。

在谈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时,刘老师进行了德育渗透:“长得漂亮的,就能生存么?有背景的,就能生存么?高学历的就一定能生存么?其实,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播放“啤酒诞生之前”的广告片前后,刘老师还有精彩的说辞:“达尔文的伟大不仅在科技方面,文化也因达尔文更出彩!不信,我们来看一下这段广告视频。”“广告感谢的不是CCTV而是达尔文,感谢达尔文通俗易懂的自然选择学说,缔造了这样一个奇思妙想的advertisement!科学让广告更有内涵、更出彩!”

在启发学生思考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时,刘老师说道:“完美的是故事,缺憾的才是真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遗传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达尔文还同意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说法。”“达尔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同时代有一位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解释遗传问题,并且他还特地写了一封信给达尔文,可惜达尔文收到后根本没有打开看,这位研究者就是孟德尔。历史有时就是这样阴差阳错,无奈这也是生活的味道。”

学生陶醉在优美的语言之中,更在语言之中领略历史的波澜壮阔,体悟人类的聪明才智,欣赏科学之美、人文之魂!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学说达尔文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达尔文的新发现
春天的样子
幽默的刘老师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学说英语
动物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