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创新

2014-09-17倪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速率课程标准科学

倪娟

2014年3月26日到27日,2014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无锡赛区)在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本次比赛理化生组共有15位老师参加,笔者受邀担任该组比赛评委组长。本次展评活动的主题为“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自觉创新教学行为”,张家港高级中学何建平老师执教的“化学反应速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本次活动的主题,现以此为例就两个方面情况进行粗浅的评析。

一、创新什么: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哪些教学行为?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创新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1.教学行为所向往的三个转变。

当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堂就应该实现由“老师的课堂”向“学生的课堂”转变,由“传授的课堂”向“应用的课堂”转变,由“权威的课堂”向“民主的课堂”转变。

2.理科教学应追求的四个行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判断、实验验证,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努力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

3.创新行为要达成的四个目标。

创新型课堂就是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成以下的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关注,让每一名学生都产生科学兴趣,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理性发展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所提高。

二、如何创新:课程标准提倡具备哪些教学行为?

(一)教学目标必要的关注点

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该为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1]教学应兼顾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和助长生命等功能取向和联系。理科教学在确定目标时,应该关注:科学素养三维基础目标的达成度;科学知识内容拓展延伸的适切度;科学探究有效思维时间的深广度;理科学科思想方法观念的内化度。

(二)教学设计需要的注意点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创新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以下环节。

⒈找准结合点。

(1)基于学生发展水平选择和处理学科内容

奥苏伯尔认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江苏省天一中学学生基础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要让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何建平老师充分地考虑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等,在能力要求方面,突出了课堂的开放性、探究性,开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维度。

(2)融合合适的材料架构学科知识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理念、跨学科要素、科学与工程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基础,选择适合的切入方式,引导学生将新学知识建构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新的增长点。何老师在处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学生陷入困境时适时提醒他们联系物理学的知识,学生豁然开朗,自主探究得出化学速率的表示方式。巧妙的设计,促进了学生知识架构的完整性。

(3)注重学科内容前后知识点的关联

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内到外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激活学生相关的已有概念,将新旧概念精确类比,形成概念的网络体系。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还将在后续的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深入介绍,在不同教材中的知识编排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何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地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化学反应快慢的印象,和学生一起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还在“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拓展,为后续学习打好伏笔,帮助学生形成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网络。

2.坚持探究性。

(1)有探究时间的保证

在“化学反应速率”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为学生的思维和推理搭建“脚手架”,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寻找科学规律。课堂中采用了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了学生成功地利用实验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自主得出结论。

(2)有深入探究的空间

国外学者将探究学习分为六个基本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探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和开放性探究。综合应用不同的探究方式,给学生深入探究的空间,防止肤浅的、走过场式的探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次教学展评活动中,欣喜地看到何老师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3)有探究的不同层次

2009年国际“科学概念教学”会议对探究提供了一个建议:“关键之处不在于有多少实际的操作,而在于动脑,并让学生需要带着思考获取和使用实证,以及相互之间对证据进行讨论。“化学反应速率”课堂上从启发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引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实验探究,到学生得出结论,将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工业生产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是自由的。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促进学生的推断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辨别概念的能力,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对概念的记忆或单纯应用上面,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倡导他们课后进行深入的探究。探究过程具有丰富的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现了关注每一个的教学理念。

3.上出科学味。

科学是什么?科学教育思想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最初将科学理解为知识,接着将科学理解为过程和方法,后来将科学理解为探究,今天则将科学理解为科学理念和实践。理科课程最重要的是要上出科学味,教学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选材要有科学内涵,教学设计要符合科学思想。何建平等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这点上体现良好。

(三)理科教学策略选择的重点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让学生做。”教师如何能够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有话要表达,有事想做呢?理科教学中,最具有学科特点及当下最需要深度关注的教学策略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科学实验,创设思维情境。

(1)建构科学知识的良好载体

当学生感到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执行任务时,他们采用深度理解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教师选取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兴趣,产生了问题情境,然后提供实验资源,提出探究任务,有效地建构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载体。

(2)产生认知兴趣的科学源泉

当学生通过学习“做”而不是通过观察和被告知思考什么时,这时的积极参与最容易引发深度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中完成的,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

(3)建立认识世界的科学视角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从生活问题引入,实验探究深入,工业应用迁移,定量计算拓展,我们看到了真实而有意义的实验教学情境,它具有:①真实性;②关联性; ③问题性;④可受性;⑤全程性。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应有学科问题、情境聚焦核心知识、情境渲染正面影响、情境创设首尾呼应。在“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中,学生能够将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与新概念相适合,能够方便地与同伴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新的概念,并将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显然,这种基于实验情境的自主探究学习基本上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因而这是一节高效的课。

2.充分利用实验,深入问题讨论。

(1)关注问题的思考价值

问题不仅是学生思维的引发剂,更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关注思维深广度;具有适宜的难度,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合适的梯度,既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能让同一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

(2)设计推进课堂的问题线索

“化学反应速率”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既注重核心问题的设计,又关注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形成了推进课堂前行的问题线索,展现了教师厚实的教学功底。“问题线索”中的核心问题更多的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而生成性问题则是服务于核心问题的随机性问题,更多的是在课堂情境中随学生对核心问题的回答而生成。生成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帮助他们理解被自己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思想,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构建更完善的认知操作。

(3)在问题教学中能合理运用生成性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不是把现成的、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在对方的积极思考中,那些潜藏于内心的真理逐渐祛蔽而得以敞亮。”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向教师呈示了学生的理解,即学生知道什么、他们对某事物的了解程度或深度。生成性问题的来源:根据核心问题的解决需要而生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可准备);学生回答的情形而跟进提出的针对性、深入性的问题(可推测);根据教学中发生的有关事件和教学进程需要而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好的问题设计主要是生成性问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生成新的问题的问题,能激励学生情不自禁去探索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节优质课的努力方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观摩这次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基础上,从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出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行为创新提出四点建议。

(1)教学目标要全面明了。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悟的“基本思想”,以及可能积累的“基本经验”,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把“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四方面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握好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此指导下预设好重难点目标且找到合适的实现载体。

(2)教学结构要清晰扼要。教学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教学结构的转变。教学中应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要甘当绿叶,少讲精讲。

(3)教学手段要机智巧妙。当今课堂,教学手段纷繁复杂,视频、网络、实验、翻转课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学情,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在应用这些教学手段时也需根据课堂的实际走向灵活机动,切忌贪新求全或食古不化。

(4)教学设计要匠心独运。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把握功力,教学设计应该遵循教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自觉创新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速率课程标准科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分析
科学拔牙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