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

2014-09-17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15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

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5.6

基金项目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编号:082102310037)

摘 要 目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在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CBCL量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前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31,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较低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关键词 儿童 精神分裂症 儿童行为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and the premorbid behavior of the first-episode child schizophrenia

Guo Fang1,Guo Suqin(Corresponding author)1,Zhu Junjing2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Psychiatric,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nan 4530021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Psychiatric,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Henan 4500062

F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ke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Henan province(No:08210231003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and the premorbid behavior of the first-episode child schizophrenia.We reviewed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episode child schizophrenia when they were 6 to 11 years old,who were detected by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We assesse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by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We used t tes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each P300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between the group with the CBCL scale high achievers and low achievers.Results: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competence scores,the total score of cbcl,the score of depression factor,the score of social withdrawal factor,the score of aggressive factor of the CBCL scale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capacity and the P300 latency before the treatm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r=-0.231,P<0.05).Conclusion:There are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abiliti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the first-episode child schizophrenia.The lower of social ability,the more serious damage of cognitive.

Key words Children;Schizophrenia;Child Behavior Checklist;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儿童期精神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儿童期起病的患者病前特征较差,其发病前就已存在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功能紊乱,某些认知领域受损[1];而ERP-P300作为判定认知功能的指标已得到临床上广泛认可[2]。本研究通过对70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CBCL病前行为特征评估,用P300评定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病前行为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儿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11~15岁,平均(12.33±2.1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4±2.23)个月。入组标准:①符合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6个月;③年龄≤15岁。

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②排除物质滥用或躯体情况所致精神障碍;③排除孤独症等发育障碍。

对照组来自本市中小学的健康学生。排除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心境障碍、学习障碍及抽动障碍、全面发育障碍,无精神病家族史及头外伤史。本研究研究计划经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参与者及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病前行为特征评估:①评估工具:病前社会能力与行为特征评估:采用CBCL量表回顾性评估所有入组对象6~11岁的社会能力及行为特征。量表记分项目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包括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学校情况3个因子。行为问题中男性及女性均包含9个因子,本研究采用共有的7个因子(分裂强迫、攻击性违纪、社交退缩、多动、抑郁和体诉)进行研究。根据CBCL量表将患者分为高分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中位数)与低分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中位数)。②评估方法:CBCL量表入院时由熟悉患者情况的父母亲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填表前由同一名医师讲解注意事项,并予以指导。认知功能评定:ERP-P300测定:采用丹迪Keypoint 4诱发电位仪,患者在安静屏蔽室内,全身放松,集中注意力,受试者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辨认靶刺激并行按键,仪器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及命中率,每例重复2次,取平均值。ERP-P300所得结果单位为毫秒及微幅(ms,μv)。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非参数检验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CBCL量表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t检验显示,社会能力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之间治疗后P300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神经发育障碍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机。本文结果显示,病前社会能力总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社会能力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之间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精神分裂症儿童首发患者认知功能与病前的社会能力相关,病前社会能力较低者,认知缺损更严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就儿童期发病的患者而言,其神经发育障碍更为突出。如能结合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手段,深入探索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将更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寇根生,王萍,平军辉.无抽搐电休克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3961-3964.

2 杜云红,穆俊林,孙雪梅.伴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探究性眼动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7):426-427.

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儿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11~15岁,平均(12.33±2.1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4±2.23)个月。入组标准:①符合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6个月;③年龄≤15岁。

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②排除物质滥用或躯体情况所致精神障碍;③排除孤独症等发育障碍。

对照组来自本市中小学的健康学生。排除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心境障碍、学习障碍及抽动障碍、全面发育障碍,无精神病家族史及头外伤史。本研究研究计划经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参与者及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病前行为特征评估:①评估工具:病前社会能力与行为特征评估:采用CBCL量表回顾性评估所有入组对象6~11岁的社会能力及行为特征。量表记分项目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包括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学校情况3个因子。行为问题中男性及女性均包含9个因子,本研究采用共有的7个因子(分裂强迫、攻击性违纪、社交退缩、多动、抑郁和体诉)进行研究。根据CBCL量表将患者分为高分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中位数)与低分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中位数)。②评估方法:CBCL量表入院时由熟悉患者情况的父母亲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填表前由同一名医师讲解注意事项,并予以指导。认知功能评定:ERP-P300测定:采用丹迪Keypoint 4诱发电位仪,患者在安静屏蔽室内,全身放松,集中注意力,受试者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辨认靶刺激并行按键,仪器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及命中率,每例重复2次,取平均值。ERP-P300所得结果单位为毫秒及微幅(ms,μv)。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非参数检验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CBCL量表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t检验显示,社会能力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之间治疗后P300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神经发育障碍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机。本文结果显示,病前社会能力总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社会能力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之间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精神分裂症儿童首发患者认知功能与病前的社会能力相关,病前社会能力较低者,认知缺损更严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就儿童期发病的患者而言,其神经发育障碍更为突出。如能结合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手段,深入探索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将更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寇根生,王萍,平军辉.无抽搐电休克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3961-3964.

2 杜云红,穆俊林,孙雪梅.伴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探究性眼动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7):426-427.

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儿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11~15岁,平均(12.33±2.1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4±2.23)个月。入组标准:①符合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6个月;③年龄≤15岁。

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②排除物质滥用或躯体情况所致精神障碍;③排除孤独症等发育障碍。

对照组来自本市中小学的健康学生。排除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心境障碍、学习障碍及抽动障碍、全面发育障碍,无精神病家族史及头外伤史。本研究研究计划经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参与者及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病前行为特征评估:①评估工具:病前社会能力与行为特征评估:采用CBCL量表回顾性评估所有入组对象6~11岁的社会能力及行为特征。量表记分项目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包括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学校情况3个因子。行为问题中男性及女性均包含9个因子,本研究采用共有的7个因子(分裂强迫、攻击性违纪、社交退缩、多动、抑郁和体诉)进行研究。根据CBCL量表将患者分为高分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中位数)与低分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中位数)。②评估方法:CBCL量表入院时由熟悉患者情况的父母亲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填表前由同一名医师讲解注意事项,并予以指导。认知功能评定:ERP-P300测定:采用丹迪Keypoint 4诱发电位仪,患者在安静屏蔽室内,全身放松,集中注意力,受试者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辨认靶刺激并行按键,仪器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及命中率,每例重复2次,取平均值。ERP-P300所得结果单位为毫秒及微幅(ms,μv)。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非参数检验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CBCL量表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t检验显示,社会能力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之间治疗后P300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神经发育障碍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机。本文结果显示,病前社会能力总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社会能力低分组与高分组患者之间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精神分裂症儿童首发患者认知功能与病前的社会能力相关,病前社会能力较低者,认知缺损更严重。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就儿童期发病的患者而言,其神经发育障碍更为突出。如能结合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手段,深入探索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将更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寇根生,王萍,平军辉.无抽搐电休克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3961-3964.

2 杜云红,穆俊林,孙雪梅.伴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探究性眼动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7):426-427.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