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从诚实开始

2014-09-17余秋雨

人生十六七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发言者汪先生公共汽车

余秋雨

二十年前,在上海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工作人员开始查票。查票很安静,工作人员只对乘客点一下头,乘客看一眼他的胸牌,便从口袋里取出票来。工作人员立即用红铅笔在票上划一下,便把脸转向另一位乘客。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一点声响。

终于,有一位中年乘客拿不出票来。工作人员说:“逃票要罚款。”

“逃票?”中年乘客激动起来。因为一个“逃”字,完全排除了遗忘的可能,听起来很刺耳。他看了一眼周围人的脸,发现大家都有点幸灾乐祸。乘公共汽车太枯燥,人人都期待着发生一点与自己无关的事,解解闷。

中年乘客一看就恼怒了。他拿不出票,却要快速找到不是“逃票”的理由,而且不仅要说服工作人员,还要说服周围所有的人。他憋红了脸,慌忙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张名片塞给工作人员,说:“你看我管着多少人,还需要逃票?”

他在摸名片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放在同一口袋里的一个银行存折。千不该万不该,他居然把这个存折也塞到工作人员手里,说:“你看看这个,我还用得着逃你的票吗?”

当年的工作人员很有修养,既没有看名片,也没有看存折,而是礼貌地把这两件东西塞回到他手里,说:“这与职位、金钱没有关系。上车买票,是一种城市文化。”

“文化?”中年乘客受不了当众被教育的情景,何况又扯上了文化?他不知怎么回应,便说:“你还给我说文化?我儿子已经是硕士了……”

这一下,整个车厢都笑了。大家也不清楚这儿怎么冒出来了文化,只是在笑这位乘客说不过人家的时候,拉出儿子来做救兵。

二十年过去了,社会变化天翻地覆。有趣的是,那次公共汽车上出现的一个概念——文化,已成为人们区分荣辱的第一防线。

据调查,目前多数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的差异指标,除了健康,就是文化。即有没有戏剧、音乐、文学、书法方面的兴趣相伴随。

过去,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只有文化界人士才会关注,现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关注了。但是,当大家都在向往文化的时候,怎么来处置落到自己身上的文化,也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

我认为,一个人身上要拥有真正的文化,先应当不再“扮演”文化。这个道理一听就明白。这就像真正的功夫高手不会一边走路一边表演拳脚。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凭着是否扮演,来猜测真假和深浅。

有一次,东北某地聘请我和当时还健在的汪曾祺先生担任文化顾问。聘请仪式上,发言者也许考虑到我们两人都写散文,便美词滔滔。汪曾祺先生显然有点受不住了,一边听一边轻声地把那些话“翻译”成平常口语,像一个语文老师在当场改错。他的年龄使他有资格这么做。发言者说“今天丽日高照,惠风和畅”,汪先生立即说“请改成今天天气不错”;发言者说“在场莘莘学子,一代俊彦”,汪先生立即说“改成在场学生们也挺好……”这就构成了一种幽默效果,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发言人不仅没有生气,而且以自嘲的口气感谢汪先生,说:“您老人家已经在做文化顾问了。”

拥有文化的第一证明,是不再扮演文化。

一个真正拥有文化的人,不会扮演“当代名士”。他不会写着半通不通的民国文言,踱着不疾不徐的遗老方步,数着百年文坛的散落残屑,翻着笔迹草率的谁家信笺,又矜持地抖一下宽袖。

他也不会扮演“历史脊梁”,不会用嫉妒来冒充正义,用诽谤来展示勇敢,用疯话来显露风骨,顺便再从电视剧中学一点忧郁的眼神、慈祥的笑容。

他也不会扮演“文坛要人”,总是迟到,总是早退,总在抱怨,“部长又打来电话,近期有五个论坛……”边叹气边摇头,像是受尽了折磨。

当然,文化中也有正常的扮演,那就是在舞台上。擅长于舞台艺术的人最容易识破生活中的扮演,一看便笑,轻轻拍着对方的肩,说一句:“咳,别演了,剧本太老,又在台下。”

文化,从诚实开始。

猜你喜欢

发言者汪先生公共汽车
停车挡道影响他人出行,要负法律责任吗
寻踪汪曾祺
乘公共汽车
汪曾祺:老头很“抠”
跌跌撞撞的公共汽车
末(外一首)
不一样的公共汽车站
坐公共汽车不在车上玩耍或跑跳
温暖而无边无际的包围
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