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们的“红旗”情结
2014-09-16伊军令
伊军令
“红旗” 作为国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谈起它, 国人骨子里透着一种民族的自豪与骄傲。它的问世,是中国自主、民族自强精神的体现。它的成长则更多地与“政治”、“领袖”这些词语紧密相连。现在经过几十年时间长河的洗礼,无论辉煌、蛰伏,还是没落、复兴,它已经超越了一个品牌,更积淀成一种文化,凝结成一种“红旗”的精神,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红旗的盛名之下,不仅国人热衷,国外也极其看重。历史上,很多国外元首访华时,“指名”要坐中国的红旗轿车。尤其是法国的几任总统都毫无例外地表现出了对红旗的好感。
关于红旗的故事
1958年,第一辆CA71“东风”牌小轿车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小轿车的历史。
但小轿车造出后,作为紧凑车型的它却太小了,不适合首长们乘坐。
在此之前,毛泽东主席的“座驾”是前苏联送的一辆吉斯-115防弹轿车。但车内却没有空调,为保证安全,又不能随意开窗,闷热的天气下只能靠车内放一个盛冰块的盆来降温。即便这样,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前苏联又中断了其高级轿车零部件的供应,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在这样的形势下,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激励着一汽人继续奋勇前进,在东风轿车制造出来后没多久,又开始勇担制造高级轿车的任务,欲再次改写中国人不能制造高级轿车的历史,提出了“乘东风,展红旗,八一拿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的口号。
当时的中央领导积极响应,纷纷把自己的爱车赠送给一汽做样车。后来,吉林工业大学的一台1955年型克莱斯勒帝国C69被选为了设计参考的蓝本。这辆克莱斯勒帝国C69装有V8顶置气门200马力的发动机,车身长度超过5米,比CA71“东风”牌小轿车要宽敞许多。选定了蓝本后,一汽人对每个零件进行了手工测绘,然后进行自己制造。其中V8发动机的试制困难最大,聪明的一汽人硬是用“海选”的办法选出了几件铸件毛坯进行加工,最终做出了V8发动机。
很快,风驰电掣般,33天的时间过后,样车便被制造出来,“起东风”之后就要“展红旗”,这辆车被命名为“红旗”,正式编号为CA72-IE。它车身颀长,通体黑色,雍容华贵,庄重大方,具有元首用车的气派。它虽然是参照“克莱斯勒”C69型试制而来,但车身完全自行设计:轿车前格栅采用中国传统的扇子造型,后灯采用了大红宫灯,内饰仪表板运用福建大漆,周边镶以胡桃木条,座椅包裹了杭州名产织锦缎,民族气息十分浓郁。
红旗轿车的诞生过程中还曾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当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曾到一汽视察,听说红旗比伏尔加和吉姆还高级,很是高兴的说道:“噢,比吉姆还高级,你们可以多生产。现在石油很紧张,可不可以烧酒精?只要不烧茅台就行。”当时苏联轿车最好的是吉斯,次之是吉姆,最后是伏尔加。他这句邓式幽默式的话语至今让人深思。
样车试制成功后,一汽又开始快马加鞭设计制造红旗检阅车,为1959年国庆10周年庆典献礼。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红旗车各项技术的日臻完善,红旗被规定为副部长以上首长的专车和外事礼宾车。从此,坐红旗车与“见毛主席”、“住钓鱼台”一道,曾被视为中国政府给予外国来访者的最高礼遇。一汽也不辱使命,红旗CA770型三排坐高级轿车、 CA771型双排坐高级轿车、CA772型三排坐高级轿车、CA773紧凑型三排座高级轿车等车型一发而不可收。即便以今天的审美来看,有些车型至今还很经典。
但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的一纸“节油令”让红旗轿车的生产告一段落,理由是红旗“耗油过高”。此后,节能、便捷的外国品牌轿车成为中国公务车的主角。
但国人对红旗的期待没有停止、一汽人对红旗复兴的努力没有终止。后来,“小红旗”和豪华风格的“大红旗”、 红旗HQ3等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相继问世,但有的市场表现却不怎么尽如人意。不过或批评,或褒扬,或激动,或失落,“国车”的“一举一动”总能牵动着国人的心,饱含着大家对“国车”的希冀。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的武术、京剧、书法源远流长,不仅国内人喜欢“鼓捣”,国外人也更因其独具的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因子”,而反复欣赏。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汽车大国,但真正属于我国的自主品牌却一直在市场的边缘徘徊。在高端车型方面,更是被外国品牌攻城略地,琳琅满目的国外汽车“喧宾夺主”成了道路的主角。具体到公车采购,甚至省部级以上官员公车采购的车辆一度被奥迪取代。
但也许“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自己真正独立研发的富于民族特色的汽车品牌,才能博得大家的认可,走得更远。历史上,红旗正因其“国车”的定位,因其民族品牌的文化形象,博得了国外一些元首的深情拥戴,以能坐上“红旗”为快。
乔治·蓬皮杜与红旗CA772特种保险车
法国人与红旗结缘还要从1965年说起,那时红旗牌轿车CA72就曾在法国巴黎“凡尔赛会展厅”中国馆展出,当时引起了法国人民对红旗的关注,法国总统的红旗情结也由此开始。
1973年9月,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乔治·蓬皮杜总统访华期间乘坐的就是红旗CA772轿车。CA772 是特种保险车,具有良好的防弹和保险功能,当时是为落实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用车任务试制成功并生产的。曾有人回忆:“研制CA772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使命,整个研制工作都是在极其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当时一汽还从全国抽调了一批防弹装甲专家进行攻关。为保证秘密不泄露,参与人员一律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并且每天工作后,零件加工产生的铁屑都会及时回收处理掉。”
1969年4月10日,第一辆红旗CA772研制成功,被送往中南海。该车整体造型与CA770相同,发动机排量为8L,从变速箱、驱动桥,到轮胎、整个传动系统和底盘,都由自己设计制造,具有中国特色。另外,车身防弹玻璃厚度65毫米,轮胎被子弹击中后可继续行驶100公里,该车当时被誉为世界上保险系数最高的轿车。endprint
希拉克访华 :中国车或法国车
时光流转到1997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访华。当时的法方提出,总统出访时只能坐被访国的品牌汽车,或是法国品牌的汽车,不坐其他第三国品牌的汽车,否则对法国国内的舆论无法交代。
纵观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座驾,基本上都选择本土汽车品牌作为首脑座驾。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她的前任施罗德一样,选择了奥迪A8L防弹车;韩国第一任女总统朴槿惠就职当天乘坐韩国现代加长雅科仕国产防弹车,开始了她第一天的总统行程。这一方面涉及民族尊严层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国政府对于民族品牌的重视。
法国人对于民族汽车产业的重视可见一斑,当时的礼宾官现在回忆起来说:“从客观的角度看来,法方的要求非但不过分,而且令人起敬,它既表现了对被访国的尊重,又从这个小小的角度显示了法国人‘独立自主的个性。”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算过分的要求在当时却给我国出了难题。因为在那时,作为“国车”的红旗已经因油耗高等原因被迫停产,仅存的老红旗也被束之高阁。国内公务用车已经被“奔驰”和 “凯迪拉克”等外国名牌车代替。
当时的李鹏总理听后表示:“这是好事嘛!”并说:“我们有那么多老‘红旗,我就不相信找不出几辆出来。”几天后,两辆“大红旗”被找了出来,希拉克访华的座车问题解决了。
奥朗德与红旗L5“首秀”
2013年4月25日,中国北京的长安街,迎宾车队疾驰而过。这是法国总统奥朗德上任后的首次来华访问,接送奥朗德的是中国全新姿态、新型官方礼宾车——红旗L5轿车。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访华前,向中方特意提出乘坐红旗车的要求,见惯各种世界顶级豪车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可谓对中国制造的红旗轿车情有独钟。
千里之外的长春,一汽人既紧张又兴奋。这是他们时隔几十年后重新推出的全新大红旗L5,这次迎接奥朗德总统也是红旗L5的“首秀”。 L5被定位为豪华轿车(E级车),L系列车型继承了老红旗轿车的诸多“中国元素”,比如标志性的炮筒式前灯、“九梁十八柱”式进气格栅、尾灯设计借鉴传统宫灯造型等。
不仅一汽人,十几亿中国人都躁动起来——“就应该这样,到了中国坐中国车才有味道。”社会各界对此纷纷评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至此,红旗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虽历尽沧桑,但其魅力不减,国人对其的希望和梦想也没变。
不仅仅是一个品牌
从红极一时,到束之高阁,再到最近几年的重出江湖,红旗轿车品牌可谓历尽沧桑,几经浮沉。但红旗作为“国车”,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神圣地位,这将为红旗品牌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眼球效应”。 正如一位与红旗非常有缘的设计师所说:“我见过那么多的车,但大红旗的气场是别的车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生,它的使命,它的荣耀之路,都让所有接近它的人感受到凝重。”
红旗轿车诞生于领袖们希冀的目光之中,诞生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爱戴和大团结之中。它的身上已经凝结了国人太多的民族感情,随着时间的发展,愈久弥新,它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已经浓缩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符号。在世界各地,只要一提红旗汽车,那必定联想到中国。这就好比中国的武术、京剧、书法一样,在世界各地,它们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传递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也恰恰是这份民族“特色”,吸引了法国总统们。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红旗轿车通过自己的造型塑造了民族品牌的文化形象,让世界通过红旗轿车来认识中国,这正是红旗品牌的经典之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