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岱美IPO被否破局之扰
2014-09-16张艳
张艳
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岱美”)是汽车内饰零部件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遮阳板、汽车座椅头枕、转向盘和顶棚中央控制器等。这家公司近期被广为谈论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代表性——汽车零部件商上市难,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这是整个汽车零部件商企共同的痛。
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市融资之殇
6月18日,证监会公布发审委公告,当天上会接受审核的上海岱美IPO申请被否决。自上海岱美在证监会公布的第七批IPO预披露名单中露脸开始,市场对于其的质疑就随之而来。质疑主要围绕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以及公司存在治理隐患等展开。随着上海岱美IPO被否消息的传出,为那些仍在排队等待的零部件企业上市之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21世纪之初,股市开始火爆,吸引各路资本大量涌入,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缺少资金,所以上市的欲望在当时被点燃并变得逐渐强烈。时间再到2010年,10年之间,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写照是:“不在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
不少细分市场排名居前的未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或选择IPO,或选择借壳上市。自2010年起,汽车零部件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多位汽车零部件高管表示,这既源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高增长,也源于证券市场扩容速度加快。上市之意主要目标都是为了公司发展。上市后,能融到一笔发展资金,企业的资金难题将得以解决,另外,企业融资也变得相对容易。
此前,部分车企已经开始整合自己的供应商产业链,将汽车零部件率先上市或者随整车整体上市,如上汽、广汽等。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尚如此缺少资金,那些规模小、没有主机厂支撑的小企业的状况可想而知。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对股市的渴望,是由这个行业长久以来薄弱的资金规模和较差的产业基础决定的。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过去受市场所限,小企业扩张的动力不足,对资金的需求也就不显得突出。而现在随着竞争加剧,他们要想增强实力,就不得不在研发上下功夫,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要努力拓展市场,这就使得资金问题日益成为瓶颈。
缺钱时,通过银行融资是条最简捷的途径。但银行更青睐的是大企业,而且对小企业的信誉度不够信任。在找不到其他更好融资方式的情况下,众多的零部件企业自然而然把目光瞄向了资本市场,上市也就成了其最钟情的选择。
此次上海岱美拟募集的近12亿元将用于:汽车遮阳板扩产项目、汽车座椅头枕和顶棚中央控制器建设项目、汽车配套零部件产品扩产项目、工程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行业投资顾问发现,在IPO募资计划中,上海岱美计划用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偿还银行贷款,合计4亿元资金,占总募资额的34%。尽管证监会已经放开了募资用途限制,允许适当补充流动资金和还贷款,但是高达1/3募资额的占比不禁令外界怀疑,公司有必要募集这么多钱吗?除了募资圈钱痕迹重,高负债、过半子公司亏损等,也加剧了外界对岱美汽车的质疑。
上海岱美旗下有12家子公司,其中6家都陷入了亏损。至于亏损原因,上海岱美方面解释是因为一汽夏利、哈尔滨松花江内饰公司等企业采购减少导致。事实上,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旦主机厂采购减少,势必会快速影响到企业当年的经营。
近年来,汽车召回事件接连发生。今年6月16日,通用汽车宣布召回336万辆汽车,召回原因系汽车转向,刹车及安全气囊存在问题。年初至今,通用汽车回收汽车已经超过2000辆。而岱美汽车的第一大客户恰恰是“通用系”的汽车制造商,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资料显示,通用本轮的全球召回中涉及的问题与上海岱美的产品相关,但由于“通用系”在上海岱美的客户构成中占比较大,恐对未来的业绩成长构成风险。而且,汽车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恐会造成上海岱美的订单减少、存货积压、货款收回困难等问题。
一方面,上海岱美半数子公司面对亏损局面;另外一方面,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还有大客户汽车召回雪上加霜;再加上募集资金用途遭受质疑,在这种密集的聚焦下,上海岱美最终美梦落空。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方面上市的企业不足百家。企业规模小、产品低端、技术实力一般、资金压力沉重的上海岱美,似乎是我国众多零部件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个美梦的落空所涉及的问题是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承受市场调整转型的重压下,还面临人工成本高,产品升级、研发压力大,运营成本上升的压力。通过上市融资实现再发展,似乎成了很多零部件企业的惟一希望。而上海岱美的IPO被否,不禁让人忧虑,这会不会成为国内零部件企业谋求上市融资的一个分水岭?
截至6月25日晚,证监会已公布了47批、累计533家企业的预披露和预披露更新信息,其中包括上海岱美在内的将近20家零部件企业。在这“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肯定还会有企业被拒之门外。上海岱美IPO被否,为那些正在或将奔赴上市之路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敲响了警钟。其他后赴上市征途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引以为戒,不管大环境如何,也要将自身完善,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市之困。
破局——谋求成功上市之路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涉及的产业多,作为整车上游产业,汽车零部件大约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50%的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偏向于发展整车,上世纪80年代又着力对引进的国外车型进行国产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伴随着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行业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的占比也迅速提高,由此前的10%左右提升至近年来的30%左右。
产业的整体提升促使其发展壮大,就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虽然存在很多诟病,但上市之路始终是最好的融资手段。回首曾经,2006年、2007年,分别只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市;2008年增至3家;2009年又增加3家;2010年则增加8家;2011年前9个月上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有10家,还有3家是借壳上市。此外,2010年汽车零部件IPO融资总计74亿余元,2011年升至77亿余元。endprint
2012年,汽车零配件企业IPO之路开始艰难,2012年2月,在14家被证监会终止审查的申报企业中,有3家主营汽车零部件。它们分别是浙江德宏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马汽车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专业致力于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汽车转向系统产品的企业浙江世宝,创下了中小板最低募资额的历史纪录,其成为A股首例亏本IPO,发行量由原计划6500万股缩减至1500万股,募资额由5.1亿元缩水93%至3870万元。
这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所热衷的上市融资之路无疑雪上加霜,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行业产能过剩调整已成定局,而资金、规模、技术实力更薄弱的零部件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平平,缩小了未来的升值空间。由此看来,汽车零部件企业确实需要面临调整和提升自主创新技术以改变现有局面。
此次继上海岱美之后,奥力威、玲珑轮胎、腾龙股份、德宏股份、宁波高发、亚普、亚虹模具等十余家零部件公司,还将继续等待“过会”。这些企业中除了玲珑轮胎、亚普等几家企业是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外,其他大多数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而且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冲压件、汽车热交换系统(空调)管路、车用交流发电机、汽车操控系统、汽车塑料油箱、座椅头枕、头枕支杆、座椅扶手、全钢子午胎、汽车油位传感器、燃油系统附件、汽车内饰件、塑料模具、车载导航系统等领域,大部分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并不高。
另外,众多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客户结构不合理,对大客户的依赖度过高等缺陷。其中联明股份、腾龙股份、宁波高发、亚普、宁波继峰、奥力威等9家企业的前五大客户在其总业务中占比均已超过60%。其中,联明股份、奥力威的大客户占比甚至超过90%,单一的客户风险压力凸显。
面对种种问题,突出重围实现上市或许是众多零部件企业的出路,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应联合起来针对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以及技术进行研发和攻关,汽车强国应该以零部件强国为前提。分析人士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形成集团化规模优势,在进一步加强并购和合资,还需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
汽车零部件企业毛利率低问题一直广受诟病,专家分析,精锻科技以及特尔佳等企业,因为其主营产品专而精,所以利润较高,而一汽富维2013年的毛利率仅为5.35%,原因则在于没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显然,汽车零部件上市融资之外,抱团取暖,加强自身研发能力,拥有专而精的产品才是发展之道。当然,提升自身产品的自主创新性也是关键性问题。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如果给100位汽车零部件从业者提出这个问题,“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无疑是高频答案。
针对当前中国的7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市公司年报,除10家企业未披露研发投入状况,其余6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均明确披露研发投入状况。在披露的 61家企业中,有41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本年度营业收入比例高于3%;仅20家企业研发投入低于3%,其中5家研发投入低于1%。研发投入与本年度营业额占比高于3%的企业,似乎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缕曙光。显然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以自强,希望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
并非是上市公司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那些奔跑在上市路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要注重提升自主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唯有提升自身产品品质,增加实力,才能为未来上市,以及上市后更强大的发展铺平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