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业,促进语文课堂拓展延伸
2014-09-16周兵
周兵
摘要: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案灵活设计作业,为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要善于拣选和整合,真正做到作业设计的“优化”、“细化”和“活化”,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都能够有效完成作业并取得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有效;作业;素质;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80-1一、明确目标,找准目的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动物园里的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领导指示员工加高围栏,从10米加高到15米,第二天,袋鼠又跑出来了。动物园领导大发雷霆,要求员工将围栏从15米加高到30米。这时,旁边笼舍里的长颈鹿哈哈大笑,对伙伴们说:“我敢打赌,如果这帮蠢人不关好笼门,围栏加到100米也没有用。”虽然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的故事,但确实反映出一种现象。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就能从中明白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解决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就不会完美地解决问题。同样的道理,语文作业设计也必须要有针对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教学方案灵活设计作业,善于拣选和整合,为学生“量身定制”作业,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如,可以结合重大节日来设计:劳动节、中秋节、教师节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与家人一同体验生活的同时,以各种方式书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加地贴近生活,此时学生一定不会觉得困难。这样目标性强的语文作业设计就会使得学生乐于去完成,从而增强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内需,富有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一定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建设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途径,用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多联系身边的事物,将有趣的事物与语文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便可提高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比如,描写《夏天》作文,为了让学生有所体验,教学前,我会带着学生来到校园旁边的荷花塘,更好地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去领略夏天的味道,倾听夏天的故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就感,因而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地制宜,体现层次性
《学记》写道:“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针对所教学生语文能力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提高、创新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老师可以让大家自己选择完成,选择的范围如下:1.喜欢读书你就阅读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2.喜欢郊游你就去寻找春天的脚步。3.喜欢诵读你就朗诵一篇描绘春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喜欢绘画你就用手中的画笔去勾画这美丽的季节。5.喜欢积累你就摘录课外书籍中描写春天的诗词。6.喜欢习作你就用优美的语句去描绘这诱人的春色。”这样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适度挖掘,突出思考性
柏拉图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考虑到趣味性,但缺乏一定的思维含量,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培养,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作业失去应有的敬畏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对文本进行适度挖掘,通过设计比较、假设以及反问等形式来增强作业的可思考空间,达到让学生开动脑筋的目的。如:教学《詹天佑》一文,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思考题,詹天佑为何会取得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取得的背后,詹天佑都做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去想,去思考,然后记录下来。
五、自主设计,彰显生本性
从目前的教育状态来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依然表现出不够科学。作业的内容繁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较多,即使设计一些有选择的题型,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离我们理想的针对性强个性化的作业相差甚远。长此以往,那些学得不好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动力和兴趣。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一方面使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为,控制在合适的时间上;另一方面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