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难者的心灵良药

2014-09-16石兴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苦难

石兴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约伯记》的情节安排,发现其作者实则是借《约伯记》否定《申命记》提出的关于“罪”与“罚”的神圣报应观,意在减轻身体本已历经磨难的以色列国民的精神重负,增加其摆脱困境复兴家园的希望。文章更是否定了现今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苦难来源于上帝的考验”的学说,提出其作者持有的“祸本无常,善可招福”的新的神学反思。

关键词:《约伯记》《申命记》“罪”与“罚”;神圣报应观 ;苦难

《约伯记》所涉及的论题是多方面的,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它的中心论题则是义人受苦。这个故事初看之下并不复杂,然而深究其内在逻辑却有自相矛盾之疑。《圣经》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体现在《圣经》之中便是人的“善”与“罪”和神对其的“报”与“罚”的神圣报应观。然而为何《约伯记》的作者却非要让这普天之下最能被视作义人的约伯遭受重重磨难呢?众所周知,神圣报应观正是《申命记》所提倡与强调的,那么《约伯记》的作者是否是想借约伯的遭遇让世人重新审视《申命记》中上帝借摩西之口提出的关于善恶因果的报应观呢?

一、被质疑的神圣报应观

《约伯记》的开篇处作者用一句简洁的陈述性语句向我们介绍了约伯的品行:“乌斯地有一个人,名为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 1:1)”而作者在描述约伯时所选用的这几个形容词也绝非是信手拈来,熟悉《申命记》的读者都知道,这些品行正是上帝借摩西之口要求他的仆人们所应遵循的。遵循的结果便是得福,背逆的下场便是受罚。既然约伯遵循了《申命记》中的约,那么他便是无故受罪。

在无故遭罪后,约伯便开始始质疑人世因果,其质疑的核心便是为何神任由好人受苦而又使恶人享福。而结尾部分耶和华终于现身,但他对于约伯的质疑却只字未提。是否神也无法道尽善恶因果的玄机?可是耶和华不是早就借摩西之口提出了苦难是缘于受罚,受罚是只因有罪的法则么,为何此处他却无解呢?如此以来作者便巧妙的借约伯之手从侧面质疑了申命派关于“罪與罚”的神圣报应观。

二、抚慰国民心灵的《约伯记》

张缨在《<约伯记>双重修辞解读》中将作者质疑神圣报应观的意图定义为“对压在受苦者心灵之上的精神重负的解脱”,(张缨 13)由于《申命记》中摩西一次次的向以色列人强调着上帝惩恶扬善的本性,致使苦难一定缘于“罪与罚”的观念深植以色列人民的脑海中。《约伯记》作者及他同时代的人应该是生活在希伯来王国的覆灭之后,那么对于自己国家所遭受的灭顶之灾,他们定会沿袭“申命派”的神学观,将其定义为“罪与罚”的结果。罗利(H.H. Rowley)就曾提到:“申命派的历史理论认为。一个民族总是自食其果(参《申》28章),在《示师记》中,信仰的变节往往成为外族压迫的起因。”(Rowley 18)那么在《约伯记》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人们自然会认为以色列亡国是因为其子民的罪恶,进而被上帝抛弃了。国破受掳的事实是《约伯记》的作者无力改变的,他能改变的也只有以色列人民关于自己已被上帝所遗弃的想法,给予他们一丝慰藉。所以他是想借约伯无故受难的故事警醒以色列人苦难不一定是因为受罚,从而减轻自己族人的心灵重负。那么作者所提倡的苦难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三、作者的报应观

关于《约伯记》所提倡的报应观,现今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苦难是缘于上帝的考验这一学说。张缨在《<约伯记>双重修辞解读》中提到“《约伯记》以戏剧故事的形式面对申命派的训诫,间接地通过约伯的无辜受苦提出了‘苦难来自上帝的考验这样一种新的考验观。”(张缨 13)冯象在《信与忘:约伯福音及其它》中也提出“虽然上帝说考验约伯是受了撒旦‘挑动,但这话是修辞性的,目的是叫神子继续考验。”(冯 16)

《申命记》确实提到过苦难与上帝的考验这一说法,但同时也提到耶和华考验他们的原因是“要知道你心内如何,肯守他的诫命不可。(申 8:2)”如此看来神给予某人考验,只是为了看清他的真心与虔诚。但《约伯记》中,上帝亲口肯定了约伯的虔诚:“世上再无人像他(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 1:8)那么《约伯记》作者其实是否定了苦难缘于考验这一说法。

《约伯记》中有大量的篇幅都是在描写约伯对于苦难缘由的追寻。而对此上帝也从未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此看来作者仿似想告诉我们苦难的缘由或许连上帝都无法一言道尽,它确实不全是由于犯罪,也不一定是缘于上帝的不信任而加之的考验,它也许本就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东西。而作者巧妙的在终场安排约伯得了上帝的恩赐,进一步提醒众生无论顺境与逆境只要心之所向为善,便可得福报。所以次作者所持有的报应观实则是:“祸本无常,善可招福”

四、结语

一直以来,以色列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年代,《约伯记》却像一贴心灵的良药,抚慰着以色列人民饱经磨难的灵魂。它时刻提醒着国民:历史的残酷虽已成事实,但只要不抛弃信仰,仍会有复国的希望。面对苦难也实在无须自责,因为它不一定是缘于自己的罪。祸本无常,应从容面对,并通过行善招致福报,重回家园。

参考文献:

[1]《圣经》,英文标准版,中文和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冯象,《信与忘:约伯福音及其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张缨,《<约伯记>双重修辞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Rowley, H. H. Job.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2.

猜你喜欢

苦难
从《活着》谈余华文学作品的生存哲学
浅析莫高窟北朝部分壁画和它产生的历史背景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
从苏童长篇小说看苏童对于苦难的思考
莫里斯的自由选择
“无法苏醒”的困境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