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反思

2014-09-16覃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方程式中考题目

覃艳

本学年受学校委派本人参加了一次山区农村教师的培训学习.在一次活动任务中,导师要求各教师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一内容作一份教学设计,各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最后在上交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大多教师选择了将解题的格式、步骤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学行为围绕着它进行,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点,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有着定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技能是初中生必备的计算技能.本课题是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依据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这是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涵义的具体运用.这一内容也是后续化学计算(如含杂质的反应物间的反应、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甚至是多步反应的计算)的基础与核心.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的深刻理解与初步运用.

在讨论中这些教师表示,选择这个内容作为重点,是因为在历年的中考中,计算题失分的集中表现为解题格式不规范.不可否认,目前仍有以中考成绩是检查教师教学成果的作法,使得各教师不得不以中考评分的标准来左右自己的教学.但本人认为,学生在解题格式上失分,是不是也正好说明了他们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的不理解和不会运用呢?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本着这个重点,详细耐心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那么掌握解题格式这个目标不是也能达到吗?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仍有部分教师以解题格式为中心,反复练习为主.

这让本人想起在以往的教学交流中,确实听到了许多类似的课堂.例如将解题过程归纳成六字口诀“设写找列解答”,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格式一步一步完成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迅速地掌握计算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偏离了教学的本质,注重引导学生的模仿.而对计算的依据:为什么能这样进行计算?这一个重要的疑问却简单了草的一带而过.诚然,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可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题目信息量增多,数据指向不明显的时候,学生往往就会束手无策了.只有在“在化学方程式量的涵义基础上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有定值的”的认识;不断体验“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是依据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的”,学生才不至于毫无章法地将数据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从解题格式上分析,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是相同的,所用数据也是题目提供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只有理解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有定值的”,分析反应中存在过量的问题,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解答.

第三,在教学小结的设计上,没能归纳解题的一般思路.

虽然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化学计算的难度要求,但各地的中考化学在考查计算内容时,却出现了大量的根据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此类试题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对于解决此类信息化学方程式计算题,本人认为一般思路如下:审题、析题、解题.先阅读题目中所给定的信息,审清题意,寻找并准确判断题目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然后利用题中的化学反应进行计算.虽然本课题不涉及这种类型的计算,但是若能在练习后进行必要的思路小结,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解题习惯,对之后的学习生活也是受益匪浅的.而且这种习惯不仅仅对于化学学习有利,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乃至于生活态度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方面,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环吧.

本学年受学校委派本人参加了一次山区农村教师的培训学习.在一次活动任务中,导师要求各教师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一内容作一份教学设计,各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最后在上交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大多教师选择了将解题的格式、步骤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学行为围绕着它进行,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点,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有着定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技能是初中生必备的计算技能.本课题是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依据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这是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涵义的具体运用.这一内容也是后续化学计算(如含杂质的反应物间的反应、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甚至是多步反应的计算)的基础与核心.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的深刻理解与初步运用.

在讨论中这些教师表示,选择这个内容作为重点,是因为在历年的中考中,计算题失分的集中表现为解题格式不规范.不可否认,目前仍有以中考成绩是检查教师教学成果的作法,使得各教师不得不以中考评分的标准来左右自己的教学.但本人认为,学生在解题格式上失分,是不是也正好说明了他们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的不理解和不会运用呢?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本着这个重点,详细耐心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那么掌握解题格式这个目标不是也能达到吗?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仍有部分教师以解题格式为中心,反复练习为主.

这让本人想起在以往的教学交流中,确实听到了许多类似的课堂.例如将解题过程归纳成六字口诀“设写找列解答”,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格式一步一步完成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迅速地掌握计算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偏离了教学的本质,注重引导学生的模仿.而对计算的依据:为什么能这样进行计算?这一个重要的疑问却简单了草的一带而过.诚然,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可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题目信息量增多,数据指向不明显的时候,学生往往就会束手无策了.只有在“在化学方程式量的涵义基础上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有定值的”的认识;不断体验“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是依据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的”,学生才不至于毫无章法地将数据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从解题格式上分析,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是相同的,所用数据也是题目提供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只有理解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有定值的”,分析反应中存在过量的问题,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解答.

第三,在教学小结的设计上,没能归纳解题的一般思路.

虽然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化学计算的难度要求,但各地的中考化学在考查计算内容时,却出现了大量的根据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此类试题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对于解决此类信息化学方程式计算题,本人认为一般思路如下:审题、析题、解题.先阅读题目中所给定的信息,审清题意,寻找并准确判断题目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然后利用题中的化学反应进行计算.虽然本课题不涉及这种类型的计算,但是若能在练习后进行必要的思路小结,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解题习惯,对之后的学习生活也是受益匪浅的.而且这种习惯不仅仅对于化学学习有利,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乃至于生活态度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方面,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环吧.

本学年受学校委派本人参加了一次山区农村教师的培训学习.在一次活动任务中,导师要求各教师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一内容作一份教学设计,各学习小组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最后在上交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大多教师选择了将解题的格式、步骤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学行为围绕着它进行,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点,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有着定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技能是初中生必备的计算技能.本课题是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依据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这是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涵义的具体运用.这一内容也是后续化学计算(如含杂质的反应物间的反应、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甚至是多步反应的计算)的基础与核心.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的深刻理解与初步运用.

在讨论中这些教师表示,选择这个内容作为重点,是因为在历年的中考中,计算题失分的集中表现为解题格式不规范.不可否认,目前仍有以中考成绩是检查教师教学成果的作法,使得各教师不得不以中考评分的标准来左右自己的教学.但本人认为,学生在解题格式上失分,是不是也正好说明了他们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成正比”的不理解和不会运用呢?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本着这个重点,详细耐心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那么掌握解题格式这个目标不是也能达到吗?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仍有部分教师以解题格式为中心,反复练习为主.

这让本人想起在以往的教学交流中,确实听到了许多类似的课堂.例如将解题过程归纳成六字口诀“设写找列解答”,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格式一步一步完成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迅速地掌握计算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偏离了教学的本质,注重引导学生的模仿.而对计算的依据:为什么能这样进行计算?这一个重要的疑问却简单了草的一带而过.诚然,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可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当题目信息量增多,数据指向不明显的时候,学生往往就会束手无策了.只有在“在化学方程式量的涵义基础上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加深对“具体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有定值的”的认识;不断体验“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是依据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的”,学生才不至于毫无章法地将数据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从解题格式上分析,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是相同的,所用数据也是题目提供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只有理解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有定值的”,分析反应中存在过量的问题,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解答.

第三,在教学小结的设计上,没能归纳解题的一般思路.

虽然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化学计算的难度要求,但各地的中考化学在考查计算内容时,却出现了大量的根据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此类试题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的阅读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对于解决此类信息化学方程式计算题,本人认为一般思路如下:审题、析题、解题.先阅读题目中所给定的信息,审清题意,寻找并准确判断题目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然后利用题中的化学反应进行计算.虽然本课题不涉及这种类型的计算,但是若能在练习后进行必要的思路小结,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解题习惯,对之后的学习生活也是受益匪浅的.而且这种习惯不仅仅对于化学学习有利,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乃至于生活态度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方面,也算是很重要的一环吧.

猜你喜欢

方程式中考题目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挑战一级方程式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教养方程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追根求源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