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中新媒体之新
2014-09-15彭沂
彭沂
[摘要]新媒体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移动信息设备在学生中开始普及;课堂教学条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飞速改善。作为应对策略,英语教师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熟练掌握网络交流、移动学习、在线搜索等新的教学和科研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到英语文化中并利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是颇有裨益的。另外,英语教师的传统教学素质仍然不能忽视。
[关键词]新媒体 英语教学 变化 学生 课堂 文化学习
一、 新媒体的崛起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大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崛起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步入了移动信息时代。
在移动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一互联网终端设备新生代,逐步取代着传统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据《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1]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5.38亿,其中3.88亿为手机用户。造成这种趋势的关键原因是移动操作系统的兴起。类似于安卓和iOS这些新兴移动操作系统拥有数不胜数的应用程序。原来只能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视窗”系统中完成的任务如今在使用者的掌中就能轻松完成。同时,新生代互联网终端的超级便携性使网络交流变得易如反掌。互联网使用者可以使用这些便携设备“全天候”从事各种网络社交活动:查收电子邮件、和网友聊天或者更新微博,等等。
如何面对新媒体对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是一个很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可以从学生、课堂和文化学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 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新变化
移动信息时代的学生有着更丰富的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他们沉浸在新媒体带来的各种便利之中。年轻人更乐于接受新的交流方式:他们用手机收发短信来和同伴交流;他们专注于网络游戏,并迷恋于虚拟的人际关系;他们定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主页,并热衷于转载和回复好友的博客。
于是,对于移动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师来说,熟悉现代交流技术是必须的素质。他们必须熟悉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功能并用之来辅助英语教学过程。为了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英语的学习是需要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但对于新e代的学生来说,科技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诱惑,他们在内心深处开始排斥诸如记单词、背课文、晨读这些“需要努力”的英语“学习传统”了。英语教师很有必要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技术和移动信息资源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可以建议学生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自己课文朗读的声音,然后上传到个人博客,以供其他学生跟帖或进行评论。
现在的智能手机拥有数以千计的教学类应用软件以供使用者下载。英语教师应随时准备好发现适合自己学生的软件并应用进教学。有了智能手机的便利加上英语教师的正确指导,新e代学生也可以在相对不费力的情况下“全天候”学习英语。
语言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的交流的,英语老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交流。而移动媒体时代的英语老师应擅长新的电子交流方式: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社交软件聊天、发手机短信等。更高级的电子交流形式还有: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博客(微博)网站,并定时更新其中的内容和回复好友(学生)的留言。英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英语通过网络途径和自己交流,因为这也是很好的英语写作练习机会。但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使用网络语言,例如: bbs (be back soo,很快回来),plz(please,请),lol(laugh out loud,大笑),等等。毕竟英语教师的职责是教授正规英语。
学生的网瘾是移动信息时代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2]可知:截止2009年底,14.1%的城市青少年网络用户上网成瘾,这些孩子大部分沉溺于网络游戏中。面对染上网瘾的学生,英语教师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电脑游戏(推荐解密类游戏,如Nancy Drew),更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这些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势时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英语教师也应该警惕:这种方法可能失败。有时学生会发现英语游戏没有以往玩的游戏有趣,或认为游戏中的英语太难,无法继续下去,于是最终放弃。所以教师在游戏中的监控和辅导很有必要,但这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寻找投入和效果的平衡点是英语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移动信息时代的教师还要面对另一个头疼的问题:学生们会在课堂上偷偷使用手机。对于教师来说,手机铃声时常打断本来流畅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玩手机成为了分散注意力的主要原因。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手机的使用在很多场合是受限制甚至是禁止的(课堂就是禁用手机场合之一)。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手机的使用礼仪可以成为很好的文化教学切入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西方人手机使用礼仪”的信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适合于中国课堂的手机禁用规定。这样的文化学习过程,既使学生学到了文化知识又使学生主动地认识到了课堂上用手机是不文明的行为。
三、 新媒体带来的课堂教学新发展
在课堂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如果黑板被定义为一种教学技术,那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现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交流技术(ICT)的发展,技术辅助语言教学(TELL)的概念孕育而生。接着到了2006年,在日本召开了第一届“移动学习(M-Learning)”国际大会。现代教学课堂已经和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了。在中国,众多大学和中学课堂都配置了电脑,音响设备和影像设备(背投电视、投影仪),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充分发挥这些现代设备的功能。我们要认识到,利用现代信息设备教学不是仅仅向学生展示电子幻灯片或几段视频。它所要求的是教师对于现代技术的综合掌握能力。
加文·迪德尼在他的专著《如何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教英语》[3]中提出了现代英语教师应该掌握的一系列新媒体技术技能:会使用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或其他拥有类似功能的软件);会搜索有教育意义的网站并应用这些网站到教学中;会收发电子邮件(和其他网络交流形式);会组织与学习有关的网络交流活动;会设计和维护自己的个人主页或博客;会利用搜索引擎(谷歌或百度)辅助学术研究;会设计和制作电子教学材料。
除了上述技能外,为了使课堂更加有效率。中国的英语教师还应该认真考虑无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e代的学生普遍拥有智能手机,现代的教学场所大都被无线网络热点所覆盖,这些因素都为无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智能手机的网络浏览器可以即时向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比如说,英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学生不是太熟悉的主题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的网络浏览器对该主题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归类和分析。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四、 新媒体带来的文化学习新机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英语教师更应该把兴趣作为成功学习语言的突破口。有语言学家[4]认为:语言的学习也是一种形式的文化学习。除了词汇、语法、句型结构和阅读技巧,事实上,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是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一个国家的文化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疑意味着,无论一个学习者拥有何种兴趣,他都可以在目标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兴趣领域,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个“找到”的过程变得更加的快捷。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自己就应该兴趣广泛,对英语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应有所了解。其次,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文化入手,向学生介绍他们感兴趣的英语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教师不能因为自己不感兴趣就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漠不关心。一位合格的英语教师时刻都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放在首位。在移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充分应用无疑给文化信息的获得带来了便利。“这表明,即使某一课程指定了教材,教师们也可以从网络获得与教材相关的补充材料。”[5]例如“棒球”这一体育项目,中国的教师可能对这种风行与美国的球类运动所知甚少。如果有学生在英语课本上看到了“American football”这一词汇,并提问:“美式足球的规则是如何的?”这时,教师就可以暂且把课程停下来,打开教室电脑的搜索引擎,输入“American football”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结果后再用影像设备向学生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对于能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的教师来说只会花不到一分钟时间。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应多多在线收看英语节目(电影、电视剧、记录片);常和外国同行进行网络交流;积极参加出国短期培训和访问学者计划。通过这些途径,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体验英语文化,提高人文修养。
五、 小结
通过掌握和使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教学手段,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新奇和高效。围绕着实现教学目的这一中心,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体现人与现代技术的统一。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方面,英语教师应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也应不断强化传统英语教学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清晰的课堂语言、精确流利的英语口语、优美的板书、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对课堂熟练的掌控,以及对英语教学法系统的掌握。最后,英语教师还应该拥有一颗对学生和语言教学事业的热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R],2012.
[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R],2009.
[3]G.Dudeney & N. Hockly.How to Teach English with Technology [M].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7.
[4]P. R. Moran.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Heinle & Heinle (a division of Cengage Learning) ,2001.
[5]T. S. C. Farrell.Planning Lessons for a Reading Class [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2002.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一年级工作部 湖北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