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
2014-09-15徐宗风
徐宗风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激励和促进了金融市场创新,给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本文简要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安全、监管、信用、法律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与防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防范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经济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这种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我们通常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创新,给资金需求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与传统金融相比,其安全、监管、信用、法律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安全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安全风险也相伴而生。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高达4.56亿人次.目前网络安全性风险是与金融绑定在了一起,自由开放的网络交流,不够完善的网络加密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攻击,网络金融诈骗等极易引起消费主体的资金损失。
(二)监管方面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是从2010年才开始纳入央行的监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还是存有一定监管盲区和漏洞,还为监管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某些互联网金融业务钻政策漏洞,游离于政策性监管边缘甚至以外,行业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措施不能及时跟进,最终结果必然产生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甚至经济安全都有可能造成威胁。
(三)信用方面
信用风险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虚拟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对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难度较大,产生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而中国目前的征信体系建设非常不完善,更加增大了信用风险。
(四)法律方面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违反法律、规章的可能性,或者有关交易各方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不明确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网上交易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很多不清晰,根源也在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投资有收益,同时也有风险,互联网金融大部分以高收益吸引客户,一旦发生纠纷,在缺少相关法律情况下,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五)技术方面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金融本身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点,它的金融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来完成。如果技术不过关,网贷平台遭遇风险,那么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安全和正常运作就会受到直接影响。这种风险既有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可能来自网络外部攻击、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建立监管法律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在运行实践中我们也看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监管法律仍相对落后和模糊。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的制定应从宏观层面上进行规划,实时了解市场动向,不断强化监管法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虽然互联网金融国家标准涉及的技术环节和部门较多,但一定要避免监管法律“政出多门”,应积极从战略高度协调相关部门合力出台或优化相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征信系统
互联网金融行业中,风险管理是关键,而征信体系更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条软肋。不进入征信系统,没法制约借款人,从而会导致平台坏账率上升,更易出现借款人多重负债、拖欠还款和逃避债务等信用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打通公开畅通的信用通道,缩小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用信用体系去制衡风险管理,努力促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监督管理
鉴于互联网金融的复杂性,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已无法满足监管需求。应积极推行分业与混合两种监管模式,实现综合监管。首先要重新梳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明确其业务的监管部门,实现监管主体清晰。其次要打造互联网金融统一数据平台,建立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形成以监管主体为主,相关部门为辅的综合监管体系。再次,在监管过程中也应做到适度监管。监管过严,则有碍于金融的创新,如果监管较松,则必定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只有宽严相济,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构建安全屏障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计算机系统,一旦互联网金融的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直接面临的就是客户的资金损失,因此必须健全计算机金融管理系统,确保互联网金融系统安全。在国外企业居多的现有市场,应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对国产自主可控的网络信息系统应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网络数据流动中,构建起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间的“防火墙”,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分级预警机制,创新数字化非现场监管手段,促进互联网金融安全层级的提升。
参考文献:
[2]冯军政,陈英英.P2P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5)
[2]徐强.现阶段国内网络银行的风险特征及对策[J].商业研究20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