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教学初探
2014-09-15谈保成
谈保成
摘 要: 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从多方面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方可达到课改的目的。文章围绕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应该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多媒体的发展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促使语文训练趣味化、生活化。因为,多媒体课件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了“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例如在教完《观潮》前,就让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现场直播的钱塘江观潮节目,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播放中国石拱桥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感受课文描绘的情境,从而更好地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
生动的多媒体手段有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老师可以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在播放视频时就给学生讲解:这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在延伸阅读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丰富了知识,语文素养获得了提高。
多媒体的运用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遵循适当、适量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一张嘴巴”的不足,多媒体手段只能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必须摒弃“不怕多用,只怕不用”的原则。这里提倡的是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种媒体教学,要让多媒体手段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
二、加强情感教育
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师应将更多的情感因素倾注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激情充沛、激情昂扬,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获得美的享受、知识的提高、能力的增强。艺术的力量,不仅在于作品本身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还在于作品本身能教导人们正确对待现实生活本身,从而重新品味生活,加深爱憎,最终领悟真谛。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生情,陶冶情操。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不仅应该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应该通过开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性认知,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激荡、抒唱学生情感的海洋,应该让学生在情感积淀中感到愉悦,感到满足,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加强美育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课是与美育关系最密切的课程之一,其美育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特别是这两年来,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文学教育的成分大大加大,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厚重和审美情趣的丰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美育,让学生体会语文课文中的美。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看来,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首先要让学生“发现美”,然后“开发美”。比如在歌剧《白毛女》“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这一场中,通过动作、演唱、景物的融合,展现出了劳动人民的人情美:即使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在对地主阶级憎恨的同时,还有着对亲人深深的爱;对罪恶抗争的同时,还有着对光明和美的热烈追求。这人情多么美,多么珍贵。
四、转换师生角色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有人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活动”。教师的理解是教育使人成为自主的、独立的、有个性的人。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因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活动,教学行为的中心是学习行为。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感知,提高能力。课堂的重心是学生充满生命活力与个性张扬地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需求的提供者和学习质量的评价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目前,在四川新课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因循守旧,“满堂灌”,教学方式单一,而且常以成人化标准、方式方法对待学生,给很多学生带来有害刺激和情感的伤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其实,师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老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帮助。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实际,不要把自己当“圣人”或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参考文献:
[1]胡余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
[2]王南.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2009(02).
[3]秦志宏.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8(35).
[4]曾学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6).
[5]莫玉林.浅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