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白蛋白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9-15魏艺王欢胡元会郑昭瀛宋庆桥褚瑜光肖响孟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白蛋白年龄高血压

魏艺 王欢 胡元会 郑昭瀛 宋庆桥 褚瑜光 肖响 孟昊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白蛋白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魏艺 王欢 胡元会 郑昭瀛 宋庆桥 褚瑜光 肖响 孟昊

目的 探讨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蛋白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广安门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心内科住院及广安门医院南区2012-2013年体检科查体的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为1组,60≤年龄≤79岁为2组,40≤年龄≤59岁为3组,年龄<40岁为4组,比较各组血清白蛋白的情况。结果 各组血清白蛋白(g/L)比较:1组(35.80±3.58)<2组(47.72±5.93)<3组(50.17±5.60)<4组(51.54±1.90)。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白蛋白影响因素。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他年龄组低。受年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故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疗中,应重视血清白蛋白的监测,积极干预,以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

老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白蛋白; 影响因素

人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是人血浆中的蛋白质,其非糖基化的单链多肽包含58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6 kD,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在体液中人血清白蛋白可以运输脂肪酸、胆色素、氨基酸、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和许多治疗分子等,同时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1]。但是关于老老年高血压患者ALB水平及其与血压水平和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故本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改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病预后与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心内科住院及2012-2013体检科查体的高血压患者170例,男性91例,女性79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年龄≥80岁(26例)为 1组,男性14例,女性 12例;60~79岁(33例)为 2组,男性17例,女性 16例;40~59岁(76例)为3组,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40岁(35例)为4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2]规定: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为高血压;159 mm Hg≥收缩压≥140 mm Hg,99 mm Hg≥舒张压≥90 mm Hg为1级高血压;160 mm Hg≥收缩压≥179 mm Hg,109 mm Hg≥舒张压≥100 mm Hg为2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为3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2]受试者取坐位安静休息5 min后开始测量。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大多数成年人使用气囊长22~26 cm、宽12 cm的标准规格袖带。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以柯氏音第1音和第5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连续测量2次,每次至少间隔1~2 min,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较大(5 mm Hg以上),应再次测量。测量双上臂血压,以读数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为准。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1.2.2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计算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3]规定:BMI=体重/身高2(kg/m2)。发放测量身高的量尺(最小刻度为1 mm)固定于墙上,受检者直立,脱鞋,两脚跟并拢靠近量尺,并将两肩及臀靠近量尺。测量人员用一根直角尺放在受试者的头顶,使直角的两个边一边靠近量尺,另一边接近受试者的头皮,读取量尺上的读数,准确至1 mm。称量体重使用经过校正的体重秤,受试者全身放松,致力在秤底盘的中部,以kg为单位,读数精确至0.1 kg。

1.2.3 血清白蛋白监测及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采血前禁食12 h,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转速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用日本YMPUS 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样本,满足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若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间白蛋白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各组平均值比较,1组<2组<3组<4组(P<0.01);BMI水平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即1组<2组<3组<4组;SBP水平1组<4组<3组<2组;DBP水平为 1组<2组<4组<3组;HDL-C 1组<2组<3组<4组;LDL-C 3组<4组<2组<1组,均P<0.05,老老年组HDL-C水平最低,LDL-C水平最高;UA比较,2组与1组比较无差别,3组和4组高于1组;Cr比较,2组与1组比较无明显差别,3组与4组Cr低于1组。其余生化指标各组间比较见表1。

2.2 血清总蛋白与年龄、BMI、血压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以血清ALB为因变量,以年龄、BMI、血压、生化指标为自变量,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B与年龄、GLU、BUN、Cr呈负相关,与 BMI、SBP、DBP、AST、ALT、LDH、UA、CHO、TG、HDL-C呈正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见表2。

2.3 血清ALB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血清 ALB 为因变量,以年龄、BMI、SBP、DBP、ALT、LDH、GLU、BUN、UA、Cr、CHO、HDL-C 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BP、HDL-C为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1 各年龄组白蛋白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各年龄组白蛋白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

注:与 1岁组比较,aP<0.01,bP<0.05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BMI(kg/m2)SBP(mm Hg)DBP(mm Hg)ALT(U/L)1 组 26 14/12 83.69±2.78 22.84±4.12 137.34±14.48 64.99±6.71 16.82±17.01 2 组 33 17/16 70.33±5.67a25.81±3.39b145.10±13.48b81.99±11.35b18.17±9.15 3 组 76 40/36 49.83±5.85a27.99±3.02b145.06±16.35b91.54±12.39b33.90±26.79 4 组 35 20/15 30.60±5.19a28.68±4.76b142.12±11.99b85.10±9.40b47.82±36.28组别 AST(U/L) TBIL(mmol/L) DBIL(mmol/L) LDH(mmol/L) CK(mmol/L) GLU(mmol/L) BUN(mmol/L)1 组 22.60±12.11 21.87±26.77 3.01±1.85 168.62±36.62 79.65±119.49 5.95±1.97 6.09±3.28 2 组 19.98±6.71 16.58±5.49 3.71±1.34 198.45±83.69b91.27±51.08b7.32±9.45 7.43±17.53 3 组 22.56±10.34 16.76±6.08b3.76±1.59b182.47±35.27 120.17±65.45 5.31±1.40 4.08±0.94 4 组 28.27±18.19 15.80±4.48b3.85±1.30b185.20±40.30 107.90±47.24 4.87±1.06 4.10±1.07组别UA(μmol/L)Cr(μmol/L)CHO(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ALB(g/L)1 组 340.14±131.56 84.21±22.05 4.58±1.34 1.27±0.61 1.28±0.38 2.81±1.00 35.80±3.58 2 组 356.94±89.68 81.47±16.50 4.80±0.74 1.60±0.81 1.67±0.36b2.44±0.55b47.72±5.93a3 组 384.95±85.60b69.67±11.39b4.81±0.81 2.56±1.90b1.81±0.37b2.14±0.65b50.17±5.60a4 组 411.07±102.42b70.29±11.69b4.69±0.76 1.93±0.91 1.82±0.34b2.16±0.60b51.54±1.90a

表2 血清白蛋白与年龄、BMI、血压、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表3 血清总蛋白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及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影响动脉血管的渗透性等生理功能[4]。在临床治疗中,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生物制品,它主要作为血浆容量扩充剂而广泛应用于大出血、休克、烧伤、癌症、红白细胞增多症、白蛋白过少症等[5]。研究发现[6],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梗塞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这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对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着潜在的预测性。田昌荣等[7]对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血清白蛋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血清白蛋白值80岁以上老老年组为(35.6±3.4)g/L,低于 60~79 岁老龄组的(38.2±3.2)g/L,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在所纳入的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白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白蛋白水平与年龄变化呈负相关,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这与相关报道一致。其原因可能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脏器功能更差,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再者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较多,这些疾病对于白蛋白造成了进一步的消耗。综合原因导致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其他年龄阶段高血压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低。

本研究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BP、HDL-C水平亦为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因素,提示在高血压的进程中,动脉硬化、炎症、氧化应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老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为单纯收缩压升高。研究资料显示[8],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低心排出量和高外周血管阻力,心排出量比血压水平相同的年轻高血压患者约低25%,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壁中层出现玻璃样变,管壁增厚,动脉壁内胶原与弹力蛋白比例增加,导致动脉弹性减退,血管中钙盐沉积,动脉壁变得僵硬,顺应性下降,故易形成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研究显示[9],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状态下平均DBP水平越低,冠心病发病率、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越高。低舒张压对心功能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故降压的同时要兼顾冠脉灌注,即舒张压水平不要太低。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高DBP水平是运动相关心肌缺血的保护因素[10]。

目前的研究[11]认为,当DBP降至65 mm Hg以下,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显示,老老年高血压组的舒张压水平最低为(64.99±6.71)mm Hg,提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更高的缺血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12]显示,HDL-C通过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直接抑制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迁移至动脉壁、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中和脂多糖的细胞毒、抗单核细胞、保护内皮、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症的功能。研究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的预后有密切关系[13]。高血压发病过程亦存在氧化应激及炎症机制[14]。血浆HDLC水平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HDL-C的功能除与数量有关外,其质量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HDL-C的功能[15]。流行病学研究[16]明确显示,H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但是血浆HDL-C水平并不能代表HDL的胆固醇逆转运功能,故HDL-C的功能比水平更重要,即HDL-C的“质”比“量”更有意义。本研究显示,老老年高血压组HDL-C水平最低,提示在明确老老年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更差的同时,还有待对其机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白蛋白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对血清白蛋白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动态观察,进行更大样本、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老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改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1]赵颖怡,汪嵘,韦宇拓,等.人血清白蛋白研究进展.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21:126-128.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703-743.

[3]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349-350.

[4]张英霞,张云.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15-320.

[5]Aramwit P,Kasettratat N.Evaluation of serum album in utilization in inpatient at a private hospital in Bangkok.Yakugaku Zasshi,2004,124:631-634.

[6]佘国勇.老年脑梗塞、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白蛋白、血小板体积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研究.求医问药,2012,10:240-242.

[7]田昌荣,申潇竹,温江涛,等.老年人血清白蛋白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36-39.

[8]Dorjgochoo T,Shu XO,Zhang X,et al.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components and categories and all caus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urban Chinese women: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J Hypertension,2009,27:468-475.

[9]白旭鹏,姚依群,武云涛,等.老年高血压低舒张压现象临床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643-3644.

[10]Yamagishi H,Yoshiyama M,Shirai N,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hig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uring exercise again st exercise 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J Am Heart J,2005,150:790-795.

[11] Beckett NS,Peters R,Fletcher A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N Engl J Med,2008,358:1887-1898.

[12]舒燕,何森.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炎症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125-130.

[13]李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593-4594.

[14]Weiss G,Goodnough LT.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N Engl J Med,2005,352:1011-1023.

[15]郭锦军,蔡久英.高密度脂蛋白预防冠心病发生的研究进展.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231-233.

[16]仝其广,张坡,胡大一.高密度脂蛋白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524-526.

Serum albumin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in very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I Yi,WANG Huan,HU Yuan-hui,et al.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Guang’anmen Hospital Attached to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53,China

HU Yuan-hui,E-mail:huiyuhui55@sohu.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um albumin of ve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factors.Methods Choose patients of Guang’anmen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July 2013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 dorm and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medical examination from 2012-2013 hypertensive patients.Age≥80 years as group 1,60 to 79 years old as group 2,40 to 59 years old as group 3,younger than 40 years old as group 4,comparison between the serum albumin of each group.Results The serum albumin comparison:group 1(35.80±3.58)

Very elderly;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erum albumin; Effective factors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DZX2012109)

100053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

胡元会,E-mail:huiyuhui55@sohu.com

10.3969/j.issn.1672-5301.2014.07.002

R544.1

A

1672-5301(2014)07-0583-04

2014-03-24)

猜你喜欢

白蛋白年龄高血压
变小的年龄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