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的紫玫瑰》叙事方式评析
2014-09-15郭文正
[摘 要]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执导的电影《开罗的紫玫瑰》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影片,该片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主线,通过对比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描述了塞西莉亚银幕内外的不同境况,电影将荒诞的情节融于故事叙述之中,使得影片具有幽默温情的风格,该片的叙事方式是将现实结构与银幕结果相互结合,在电影与现实的表意系统中呈现出丰富而曲折的意蕴。因此,本文对影片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探究了影片的叙事方式,阐明了这部影片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叙事方式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繁重的生活压力使得许多人选择逃避现实,虚拟的世界成为人们治疗伤痛的伊甸园。人们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之间时,其内心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混乱反应,其被情感绑架、陷入了梦幻的泥潭之中。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剧情简单而又富有新意,再现了普通女子的生活状况,折射经济衰落后美国社会的状态,剖析了现代社会人群如何在虚幻中迷失自我,使得观众明白了虚幻再美,也必然要面对真正的现实世界。
一、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简介
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故事是以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当时工厂倒闭、许多工人失去工作,城市中到处都是挣扎于生死边缘的人,片中的女主人公塞西莉亚是一名女招待,由于失去工作,她内心苦闷,加上丈夫对她的打骂,使得她更加逃避现实生活,一次次走进电影院欣赏同一部影片,电影使得她暂时忘记了烦恼。塞西莉亚逐渐爱上了电影《开罗的紫玫瑰》中的男主角汤姆。塞西莉亚第五次去观看电影之时,汤姆从银幕走了出来,汤姆的出走打乱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使得电影无法继续正常播放,汤姆角色的扮演者吉尔展开了疯狂的搜寻。这一过程中,汤姆深爱上了塞西莉亚,并向她表白。这种突然到来的幸福使得塞西莉亚过得很快乐。但为了让汤姆回归电影,吉尔也对塞西莉亚展开了追求。原本逆来顺受的她,面对两个优秀的绅士时,一个是完美的短暂,一个是真实的长久,最后她众望所归选择了吉尔,吉尔却利用塞西莉亚的感情帮助他找回汤姆,自己却违背诺言。影片结尾,塞西莉亚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她仍然要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并开始在新的电影中寻找寄托与安慰。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物质和情感的贫瘠已经达到了极端,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中导演巧妙地添加了幽默、荒诞、神话的元素,并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使得电影角色能够进入现实社会,真人又可以进入虚拟世界,人们能够透过银幕随意交流,这成为影片故事情节得以延续的基础,也是塞西莉亚与汤姆交流的纽带。影片的镜头不断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来回切换,先是塞西莉亚对银幕世界的向往,再是丈夫蒙克对她欺凌和辱骂的凉薄;先是电影院里光影交错的梦幻,再是她撞见蒙克外遇的凄惨。影片中每次美好的出现都会被现实的残酷所冲破,生活的场景、普通的交际,使得观众与女主人公及其故事情节产生了共鸣。
二、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叙事方式
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界限模糊处理,形成了“戏中戏”的叙事模式,但最后现实与虚拟回到各自运行轨道。这部电影中,许多情节生动地讲述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差距。比如,汤姆请塞西莉亚用餐,却因不知银幕中的钞票无法在现实社会中使用,最后不得不带塞西莉亚逃跑,电影中的人物不能适应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的人也不能适应虚拟。人们永远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的轨迹,红酒、鲜花、爱情终究不属于塞西莉亚。又如,汤姆将塞西莉亚带入虚拟世界之中,虽然她对灯红酒绿的生活无比心动,但当她享受美酒之时,却只尝到了“平淡”,她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无奈。这部电影中的虚拟世界,虽然表面华丽多彩,但其存在与否,都不会影响到现实世界的发展。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荒诞的喜剧片,却用幽默反讽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梦想在现实面前是无奈的。
这部影片的导演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人与物相互联系起来,淡化二者之间的界限,打乱各自顺序进行重组。这种两个空间的重新组合看似是简单的聚合。但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影片中,因汤姆的“出走”,使得富商开始好奇外边的真实世界,电影中的角色与影院里的观众展开了冲突,因一位男性观众认为影片角色指责了自己的太太,他与银幕中的“伯爵夫人”展开激烈争执,其他的观众享受着错乱的场景,他们所欣赏的不是单一性的电影叙事,而其能够从叙述的某个横断面展开,延伸向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描述。当影片的虚幻叙事被解构,其现实的真实秩序也会受到挑战,戏中一个角色强烈反对停止播放电影的角色向人们大喊:“让我们重组我们的定义,重新确定我们为真实世界,而他们是虚幻世界,明白吗?我们是现实,他们是梦境……”但这位伯爵夫人与电影院里观众对骂时,其认为自己是真正的伯爵夫人,她也将自己的世界当做真正的世界了。因此,当电影和现实进行重构时,其解构的是虚幻的电影世界,但因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模糊化,其解构的未尝不是真实世界。这种“戏中戏”的叙事模式使得影片具有多重意义,吸引了观众参与到电影文本的构建之中。
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套层非线性叙事结构,将电影的整体结构展现给观众,让他们努力去剥去其中的假象,电影按照非线性的情节推进,同时也没有任何引导,将“现实”和“银幕”交叉起来进行情节叙述,但最终汤姆回到了银幕中,吉尔回到了明星世界,塞西莉亚回到现实生活中,导演运用这个奇妙的组合揭示了电影的主题,使得观众能够亲自体验到两个世界的不同。
另外,《开罗的紫玫瑰》中对人物的把握恰到好处,影片中塞西莉亚这个角色描述得最为精彩。这部影片主要塑造了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安全感特性的塞西莉亚。影片中塞西莉亚经常受到快餐店老板的冷眼,而回到家中又遇见丈夫出轨的场面。作为一个女人,塞西莉亚软弱的性格使得她逃避现实生活,将自己的情感、期待都转移到影片之中,影片中极尽浪漫奢华的氛围,彻底迷惑了她的内心。因此,塞西莉亚对汤姆的情感并非爱情,而是她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解放和对爱情信仰的迷恋,人物个性饱满。
三、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的艺术价值
电影是传统大众文化的有效途径,其因受到工业化、市场化的影响而失去了自身的个性,仅仅是大众用力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美国在经济大萧条之后,人们的内心需要抚慰,这一阶段的电影主要以奢华与享乐为主题,使得观众的审美陷入了疲劳状态,电影情节的程序化模式和人物对话的俗套使得观众无法真正地思考现实社会问题。电影是最为贫民化的艺术,但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一直努力捍卫主流意识思想不被颠覆,它不会引导观众批判社会,而使观众置身于光影幻想之中无法抵抗主流的价值观,不会给予观众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因观众一旦有了思考空间,好莱坞电影的梦幻效应也就荡然无存了。美国电影《开罗的紫玫瑰》通过幽默反讽的方式,展现了塞西莉亚荒诞有趣的经历,质疑传统的好莱坞电影模式。这部电影看似荒诞可笑,其本质上却揭示了好莱坞电影业的衰败。观众或许从好莱坞电影的理想化世界中得到内心的抚慰,但观众却一直被动认同电影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并没有冷静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实际意义。电影《开罗的紫玫瑰》通过展现女主角塞西莉亚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的不同状况,引导观众回归现实,帮助人们重新思考生活和社会。20世纪末期,好莱坞电影的艺术性深受商业因素的冲击,导演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了对传统电影模式和电影业的不满,其希望电影业能够健康发展。这部电影以悲苦的题材加之以喜剧形式,其内容贴近生活、充满趣味,但主题内涵却表达了人们精神的迷茫和失落,繁华的背后总是隐匿着令人深思的现象。这部电影比真正的悲剧更能触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当人们满怀欣喜观看影片,大笑之后,却感到了面对现实社会的诸多无奈,通过喜剧揭示现实社会的残酷,正是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所在。电影中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其将荒诞的情节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现实与虚幻的元素被神奇交错在一起,影片以独特真实性为基础,将现实中存在的荒诞元素“如实”表现出来,运用银幕的虚拟更加烘托出现实残酷。人们因现实的残酷才会选择虚幻,因虚幻的美好而不愿回归。两者的差异在于,虚拟世界是幸福的,但却麻痹了人们的精神;现实世界是痛苦的,但却使得人们能够清醒对待人生。电影艺术是源于生活的、但又高于生活。如果电影艺术过于脱离现实,也就失去了其艺术价值。人们也只能从电影中获取精神上的安慰,最终回到生活的轨道中。因此,影片超出了观众的想象,塞西莉亚在连番的好运和爱情之后,仍旧回到了那个市井小家,这一出乎意料的结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电影结尾处,塞西莉亚再次回到电影院时,她盯着曾经走出汤姆的银幕,潸然泪下,但嘴角又略微一笑,暗示了电影仍是她逃避现实的方式,或许还有下一个汤姆出现,电影便戛然而止。
电影《开罗的紫玫瑰》虽然简单地讲述20世纪末期电影工业对观众心理的异化作用,但面对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影片的现实意义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 有情人终成眷属” 的爱情电影,还是“英雄拯救世界” 的科幻电影,这些作品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针对观众的喜好,在好莱坞电影中,“美梦成真”“皆大欢喜” 这样的结局比比皆是。然而电影制造的梦想世界越趋于完美,它与现实的距离就越遥远,这部电影折射了大众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其不仅局限于电影,而是整个虚拟媒介,人们过度依赖于虚拟聊天工具、虚拟小说、影视作品等,以此来找慰藉人们内心的创伤。人们内心的脆弱和渴望脱离现实,导致人们被情感所绑架。这部影片通过“戏中戏“的手法提醒我们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抚慰是短暂的,现代社会的人们因压力过大,感到心灵的缺失、焦虑和浮躁。因此,我们要认清在高速发展社会背后所隐藏的空虚与失落,及时调整人们的心态、积极面对现实生活。
这部影片拍摄于1984年,是伍迪· 艾伦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他对电影与生活、梦想与现实之间互动关系的诠释独具匠心,令人回味。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依旧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现实世界始终是残酷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仍然存在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开罗的紫玫瑰》这部电影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梁建华.电影依旧美好,现实依旧残酷——从《开罗的紫玫瑰》看好莱坞电影里的幻梦效应[J].电影文学,2009(01).
[2] 刘一兵,张民.虚构的自由——电影剧作本体论[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3] 陈宴.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浅析电影《开罗的紫玫瑰》[J].今传媒,2012(09).
[4] 张云.《开罗紫玫瑰》:对三十年代美国电影的又一次审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
[作者简介] 郭文正(1979— ),男,河南郑州人,文学硕士,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