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经验看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影响
2014-09-15黄林梅
黄林梅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影响,对比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讨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情况和前景。并着重着眼于利率市场化对居民和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经验 影响 发展 前景 银行业
一、利率市场化概况
(一)利率市场化介绍
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是国内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都是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且多是把放松利率管制作为整个金融改革的先导。
无论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更好的利用市场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都需要重视利率市场化这一关键课题。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从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至今,经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个年头,利率市场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今已实现了贷款利率取消下限,存款只管上限的制度。然而市场化的需求仍然非常迫切,中小企业贷款难,利率高问题早已不是新闻,大量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被迫倒闭。而由于利率过低,所以大量民间资本资金并没有存入银行,为了取得资本报酬,而产生了炒房等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资金市场来解决。
2013年至今,金融界一大热点问题——互联网金融,掀起了很大的讨论。其中涉及的货币基金和小额贷款,都对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有着很大影响。货币基金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用尤其巨大,直接带来了银行业的震动。其实在美国,同样的情形早已发生过,货币基金这个产品正是在美国的Q条例(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条例)管制下产生的,在1970年,美国国会取消了Q条例中关于10万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额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对存款小户的利率歧视。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进行金融创新,货币市场基金便随之应运而生(将小户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大户的姿态出现在金融市场上)。这种基金规避掉银行存款的许多限制,又保留了银行存款的许多特性。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具备了活期存款的许多特征,可以提现,可以转账结算,甚至可以转入资本市场的其他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虽然不保底,但实际上由于其投资风险较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客户可以通过投资这种基金获得远远高于Q条例所规定的最高存款利率的收益,因而至今在发达国家仍占有最大比重。我们如今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只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手段,把不为人所知的货币基金带入大众视野,重现了当年美国的金融创新。货币基金的迅速兴起使得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存款利率,反过来又倒逼利率市场化。这也和如今发生在中国的情形一致。
中国和美国所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商业银行发起的货币基金,也就是说银行业和企业、普通储户一起,共同打破条例限制,完成了供给——需求这一过程,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在中国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却是与金融无关的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很多银行反而站在了对立面,换句话说,银行成为了利率市场化的阻力,原因很简单,美国的银行本身就是属于市场的,依靠市场来生存发展。它需要与市场需求对接。而我们银行并没有完全融入市场,受国家政策等影响,很大程度上凭借垄断地位来赚取利润。它有着自己独立的供求圈。这么来看,要它们放下自己独有的优势,来参与到市场的浪潮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跟当年的美国相比,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大难题。
但是市场化的大趋势确是势不可挡的,实现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尚需时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来展望未来,做好准备。
二、利率市场化给居民带来什么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那么首先对于我们普通居民而言,到底会带来些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会得到更多的收益
美国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从低估到接近GDP,具体来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美国的实际利率(1个月存款利率与CPI的差)长期明显低于GDP增速,但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实际利率与GDP增速基本趋近。(如图)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之间竞争将加剧,提供更具有差别化的服务。充分依据市场的供求来调整价格,比目前的规定价格显然会更高。不同的银行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如此,实力强、信用度高、服务优及电子化程度高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因为这些银行存款的安全系数高。而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则可能用高利率吸引储户,这样才能吸收到存款。普通市民既可以选择高利率银行以期获得高息,也可为保险起见选择利息不高但有实力、风险小的银行。除存款利率的上升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创新步伐也会加快,会有更多的存款以外的金融工具出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
(二)居民融资将会更容易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个人的消费贷款利率也将实行市场化。不同的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息也将不同,个人信用程度记录将在消费信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银行完全按照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及职业、学历等综合情况决定每个人的贷款利率,如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且学历较高、有固定职业的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易地从银行贷到款且利率可能很低,信用良好者将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对于美国,利率市场化后,普通居民贷款难度大大降低,例如学生群体贷款几乎没有障碍。这在我们中国还远没有实现。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此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以外的融资方式也会随之增多,居民将有更多的渠道获得资金,金融普遍性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三)居民会增强对理财的认识
利率市场化后,与以往一刀切的利率不同,银行会有多种多样的存款产品供居民选择,并且新型的理财产品等也会产生。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期限、收益、风险的组合。并且与各行各业联系起来。通过产品的推广和选择,有助于居民培养理财意识,增加对金融投资的认识。
(四)居民将直接面对金融风险
在非市场情况下,由于国家的控制和银行的垄断地位,银行业非常稳定,抗风险能力强。而引入市场机制竞争之后,银行失去国家支持,在竞争中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当面临大的危机时,有的银行就会破产倒闭。最终会使居民的存款受到损失。例如美国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就与银行缺乏监管和为了赚取利润不当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中产阶级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市场优胜劣汰的特点决定了在给一部分群体带来好处的同时,必然要使一部分群体遭受损失。对于银行业,市场化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点,带来竞争的活力,能让表现更优秀者获得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增加了一些风险和不稳定。
(一)银行业必须进化以适应市场化
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追求资本自由化的商业银行,我国银行的自由化意识和市场化意识非常欠缺。当下尽管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兴起给银行业带来痛楚,但是这也是对银行业进化的一种最好的刺激。正所谓良药苦口。从长远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所做的这些产品只是市场化微小的一步,但却是市场化开始很好的一步。利率市场化真正依靠的中坚力量必然是银行,可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却因为种种原因,停滞不前。互联网企业有一个特点——快速,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首先进入这个领域。企业懂得利用市场,懂得需求是什么,这让企业合理的配置资源。所以一时间互联网金融全面开花,而传统银行业措手不及。之前低利率是一种保护和垄断,而现在慢慢变成一种桎梏。因为利率太低,不能跟各种理财产品竞争,导致活期存款不断流失,如果国家能坚定市场化,只规范不叫停互联网金融,而让这个趋势保持,那么银行业为了生存,就会自己调整,从反对利率市场化,变成支持利率市场化。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市场化的推动。
(二)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向新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已经习惯利率管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比较高且稳定,一般在3%左右,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放开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商业银行在没有了政府的隐形保护之后,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将难以持续发展。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银行的资本成本开始上升。虽然利率管制的放开,增强了银行存款的竞争力,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投资渠道的拓宽,银行也面临激烈的资金竞争,使得银行资金成本出现上升。另外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了银行的定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的平均降幅超过了存款利率的降幅,导致银行的存贷利差变窄。各家商业银行都碰到了经营环境恶化、业绩下滑的情况,出现了大量中小银行倒闭的现象。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美国银行业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其中比较一致的做法有:调整风险偏好、提高贷存比和高收益贷款比重,特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不断提升。伴随利率市场化,随着美国的综合化经营管制逐步放松,美国银行业通过综合化经营,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美国在利率管制时期,非利息收入占比长期低于20%,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加深,银行不断加强表外业务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渐上升,从1979年的18.25%上升至2000年的43.11%,而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81.75%下降至2000年的56.89%。
通过加强业务创新,调整业务结构,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3%,上升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1.67%,提高约30%。由于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契机,培育出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美国银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更具盈利能力。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些大型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但是不同银行的应对策略又不完全相同。
(三)利率市场化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与冲击
在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波动幅度也会加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以前没有的不确定风险。
一方面,在过去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很少考虑利率风险,所以,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相关经验,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利率波动剧烈时,可能没有能力有效应对。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根据信用差异来决定贷款利率,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信用质量差、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企业更倾向于银行贷款,从而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加剧银行的信用风险。这就给银行对信用的审查提出了要求。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金规模小、揽储能力不强,资金议价能力弱,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上,会有可能被大型商业银行挤垮。日本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就出现了大型银行故意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利差为负,以此挤垮,收购小型银行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因推进利率市场化不当,造成大量中小银行破产倒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总体来说业务单一,综合实力较弱,收入严重依赖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远大于大型商业银行,更容易被市场淘汰。我国的法律和金融制度还不健全。因此,我国的现行金融制度现状决定了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要选择逐步放开利率的渐进方式,在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切不可急功近利。
(四)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服务,优化客户结构
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比重逐渐下降。以前丰厚的利润减少,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金融创新,会有大量的新型金融产品出现,那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意义之一就是推动行业竞争和金融创新,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享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定价权加大,商业银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定价自主权,这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的机会。同时营业的差异化会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业务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利率市场化促进国有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依靠客户与银行全部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情况、银行提供贷款需要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来确定不同利率水平,一边吸引重点优质客户,一边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较大客户的风险补偿,优化银行客户结构。
四、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它一方面带来银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它提供了重新配置资金、调整资本结构、重组资产的广阔天地。也会给居民带来利益。因此,在进入利率市场化前的过渡期,应多借鉴参考其他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体现的特点、遇到的问题,并与我国国情结合,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宋方.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利率研究,2006(5):48-51
[2]利率市场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J].中国金融,2002(4)
[3]刘伟厚,徐婧.理财产品对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N].金融发展研究
[5]彭小贵.从民间借贷来看正规金融担保制度再创新[J].财经视点,2009(1)
[6]陈贞刚.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经济知识,2012(10)
[7]侯英.商业银行的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策略.[J]武汉金融,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