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

2014-09-13宋鲁萍秦延讯周立宇李诗贤司福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黄色素红花心肌细胞

宋鲁萍 秦延讯 周立宇 李诗贤 刘 勇 司福中

(滕州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山东 滕州 277500)

老年人心肌梗死(MI)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继发性出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细胞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变性坏死,严重者甚至引起患者死亡〔1〕。目前治疗MI主要依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联合吸氧溶栓治疗的综合疗法。本研究对老年MI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红花黄色素,对治疗前后老年MI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探讨红花黄色素在治疗老年MI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MI患者,诊断标准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具有典型的MI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学变化,排除严重的肝、肾、神经系统和血液病变及恶性肿瘤等全身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完成溶栓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55~77〔平均(65.7±11.2)〕岁;梗死部位:下壁9例,前间壁13例,中间壁10例,广泛前壁7例,后壁2例;MI后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17例,Ⅳ级7例。对照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6~78〔平均(66.4±8.9)〕岁;梗死部位:下壁10例,前间壁12例,中间壁9例,广泛前壁8例,后壁2例;MI后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治疗均告知家属及病人,并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常规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疼痛严重者给予盐酸哌替定50~100 mg止痛。同时给予基础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硝酸甘油等;纠正心律失常,临时心脏搏器、药物如利多卡因等;积极抗凝溶栓治疗,以减少MI面积,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肝素等;限制液体摄入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给予利尿剂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 mg红花黄色素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分别于用药前测血压、心率、心电图作对照,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症状、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的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所有患者分别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750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患者心脏功能参数〔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及治疗2 w后空腹采血,采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生产的LIANG-100 型血液流变检测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1.4疗效标准 疼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明显提高改善二级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一级判定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3.1%)(P<0.05)。其中显效21例(51.2%)vs 14例(34.1%),有效17例(41.5%)vs 16例(39.0%),无效3例(7.3%)vs11例(26.9%)。

2.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14 d后,SV、CO、CI、FF值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V、CO、CI、E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两组老年MI患者在治疗14 d后,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性、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集率等方面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n=4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s,n=41)

3 讨 论

MI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收到普遍重视特别对于老年患者,由于他们体质本身较弱,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MI发病可导致心室受累继发性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中相关文献研究认为MI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一方面患者本身的血液黏度增加等导致血液流速变慢,阻力增高,从而使心肌细胞的供血进一步减少〔3〕;另一方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携氧能力降低导致MI后心肌细胞进一步缺血缺氧,从而使梗死面积逐渐扩大,出现心脏重塑等改变〔4〕。另外还有研究报道MI病人的预后与临床上很多指标密切,其中EF值与MI预后关系尤为密切〔5〕。

目前针对MI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依靠硝酸甘油等缓解疼痛控制症状,缓解期治疗主要依靠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等〔6〕,基础综合治疗虽然可以尽可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数量,最大程度保护心脏功能,但其并不能挽救缺血或梗死灶周边的“垂死”状态的心肌细胞。相关中医研究报道MI病人主要病理机制为气虚血瘀〔7〕。而临床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对改善气虚血瘀有重要作用。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8〕,其药理作用主要为通过抑制血栓素A2(TXA2)的释放同时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I2),最终起到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此外还有研究报道认为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减轻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缺血程度,通过保护急性MI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死范围,同时还能起到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作用〔9〕。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可更有效改善老年MI患者的心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4 参考文献

1叶登菊.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 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5.

3张凤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代谢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硕士论文, 2013.

4苏 华,谢睿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2;23(21):97-9.

5吕总江.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3-4.

6杨萌萌,李 锦,汪 汉,等.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8):971-7.

7刘彦林.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进展及3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证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12.

8叶 斌,李文娟,郑 岚,等.红花黄色素对脑梗死血流变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19-21.

9徐国良,秦 玲.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02.

猜你喜欢

黄色素红花心肌细胞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红花榜
红花榜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红花榜
红花榜
一株黑果枸杞内生真菌RML6的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