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三法
2014-09-12左丽丽
左丽丽
【关键词】有效教学 生活化
逻辑思维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103-02
新课改理念突出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增加贴近生活、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并且重视个体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课标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
一、从表里到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采用科学、正确、合理的思考方法,对事物进行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还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处于“飞跃”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应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既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又遵循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表里提升到本质的过程,学生以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出示相应的感性材料,学生在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对事物进行明确的表象认识,教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将这些感性材料反复辨析,在脑海中经过从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知上来,真正达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时,笔者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了如下教学:
笔者出示红领巾、三角尺,并提问: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物品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师: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吗?
生A:金字塔。(准确来说,金字塔的每个面是三角形状的)
生B:衣架也是三角形的。
……
师:很好!这些图形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生C:它们都有三条边。
生D:它们都有三个角。
生E:它们都有三个顶点。
师:同学们都把三角形的特点观察得很仔细,那么,该如何给三角形下定义呢?
生C:有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D: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E:有三个顶点是三角形。
师:根据同学们下的定义,我们来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的图形。
生A:这些都不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应该怎样下才正确呢?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围成的封闭图形。
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们从生活中的三角形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图形判断帮助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本质认识,学生的认识层面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已有的认知层面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新课改理念强调“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旨在注重大众化数学,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搜寻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把典型的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课堂中,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笔者进行了如下生活情境创设:
昨天老师拿着10块钱想去买一个储蓄罐,到了商店之后,储蓄罐标价是20元/个,如果一定要买这个储蓄罐,老师身上的钱够不够呢?如果不够,该怎么办?
学生A:不够!老师,你可以和老板讨价还价,让他10块钱卖给你。
学生B:回家多取10块钱再来买呀!
学生C:可以去另外一家商店再逛逛,看看有没有10块钱的储蓄罐。
……
在以上过程中,通过创设“买卖物品”这一生活中学生们经常接触的情境,模拟了购物过程中经常出现“钱不够”的问题,学生们纷纷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拥有敏锐的眼光和完善的知识储备,全方位、多渠道地搜寻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
为了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是最有效的措施。分层教学克服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首先,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正视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情况等不同,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按一定的比例把全班依次分为优等生、中等生、“潜力生”,每个层次的学生是动态变化的,根据每个学生成绩的进退情况,不定时地调整学生的层次类别。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教学目标分层和课堂提问分层。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中,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提出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方法等要求,具体为:优等生教学目标要在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地提高、加强;中等生教学目标为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潜力生”教学目标要达到教学大纲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课堂提问的分层设计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为原则,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即:思维难度大、复杂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适中性问题让中等生回答;基础性、简单的问题让“潜力生”回答。最后是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布置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即:优等生应布置运用型作业,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为主;中等生应布置基础变式型作业,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例题的简单变式;“潜力生”应布置模仿型作业,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题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分层教学(如右表):
在以上过程中,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类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个体得到了充分发展。分层教学的实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教师的教学用语,要求各层次之间的学生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