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摄突尼斯 从地中海到撒哈拉漫游记

2014-09-12穆杉伯男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哈马突尼斯老城

编者按:

对于职业摄影师穆杉伯男来说,他的环球之旅从未间断,短短几年间,他的足迹就遍布20多个国家。这一次,他来到北非神秘的国度突尼斯,穿行在美丽的地中海和火热的撒哈拉沙漠之间,完成了《漫游突尼斯》的专题拍摄。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文字,他为读者深度解读了这个陌生的阿拉伯国家。

当朋友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去突尼斯时,我的回答是:“只因喜欢!”的确,在大多数中国游客选择去埃及或摩洛哥这些非洲著名的旅游胜地时,我的选择似乎显得有些冷门。但突尼斯的确让我心向往——这个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国家,同时拥有地中海的浪漫与撒哈拉沙漠的荒凉,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阿拉伯文化,让我迫切地想要前去一探究竟。

2013年冬天,我带着相机游历了这个梦想中的国度,而这次旅行的奇妙经历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湛蓝的地中海,夕阳下庄严的迦太基古城遗址,极具阿拉伯特色的老城,壮观的火烈鸟群,星空下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帐篷酒店……这些挥之不去的记忆,不断催促我再一次去到那里。

夕阳下的迦太基古城

此次突尼斯之行定在2月,面临长达半个月的远途拍摄,在器材选择上,是需要非常慎重的。我携带了佳能5D Mark III,以及被称为“大三元”镜头组合的EF 16-35mm f/2.8L II USM、EF 24-70mm f/2.8L USM和EF 70-200mm f2.8L USM,这不仅可以减轻我的负重,如此的器材组合几乎涵盖从广角到长焦的全焦段,而全套顶级的红圈镜头,则可以保证我拍摄出高画质的图片。

此行我乘坐的是卡塔尔航空公司的航班,从北京出发,途中需要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换乘,整个航程加起来近20个小时。由于抵达突尼斯时是中午,按照计划,下午我会投入拍摄,因此在航行的后半程我一直在睡觉,养精蓄锐。

飞抵首都突尼斯城的迦太基国际机场,我随即在机场办理了货币兑换和租车手续。突尼斯使用的货币是第纳尔,1第纳尔约合人民币4元,国内银行并没有直接换取第纳尔的业务,需提前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或欧元,再到当地兑换。而租车,则是为了保证此行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到满意的图片。

离开机场,我驾车直奔订好的Villa Didon酒店的西餐厅享用午餐。餐厅露台面朝地中海,满眼漂亮的蓝色,让人心情舒畅。选在这里用餐,主要是因为它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地迦太基古城,可以沿着海边小路步行到那里。

“若到突尼斯,必游迦太基”,我的拍摄也不能免俗。迦太基是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坐落在突尼斯城东北约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与古罗马隔海相望。迦太基曾是地中海上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后来在与罗马帝国的三次战争中,迦太基以战败告终,都城也被烧毁。数十年后,罗马人在废墟上建立起了规模仅次于罗马的新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历史名城几经兴废,如今人们只能从遗址上的断墙残柱,去遥想它曾经的辉煌。

一路上边走边拍,宫殿、神庙、剧场、安东尼浴室、圣路易斯大教堂等都在我的镜头里留下了身影。不过,我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了小小的困难,那就是语言不通。虽然突尼斯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当地人几乎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法语,英语不是特别好使,景区的标识也以法语居多,这着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拍摄,我只能将所有的标识都拍摄下来,等回国后慢慢查阅。当然,想要听明白有关迦太基的历史故事,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请一位英文导游。

整整半天的拍摄让我过足了瘾,傍晚时分,站在遗址的高处,当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古城,壮观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唯有本能地按下快门,记录下眼前那些令人震撼的画面。

在苏塞老城的“特殊”待遇

如果说第一天的迦太基之旅让我感受到了突尼斯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接下来的哈马马特之行,则可以说是别样的人文之旅。

从突尼斯城驱车向南不到一小时,便可抵达哈马马特的麦地那。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老城”,是位于北非的阿拉伯城市旧城居民区的统称。老城的最高建筑是哈马马特古堡,登上古堡,整个老城尽收眼底。这里非常适合掏出三脚架,架设好相机,拍摄一幅大像素180度全景接片。老城仍然保持着传统格局,城内多是低矮建筑,窄小的胡同曲曲折折。而从老城到新城,则如同进入另一个天地:漂亮的海滨旅馆,港口豪华的私人游艇,争奇斗艳的花卉草木,曲径通幽的人工小道,各种肤色的游人,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在哈马马特拍摄没多久,天空便从阳光明媚变成了阴云密布,这样的天气并不容易拍到漂亮的照片,于是我干脆找到一间特色餐厅去寻觅美食。在这里,我意外发现了一种名为“西格尔”的外形古怪的龙虾,经餐厅老板介绍,这是龙虾中一个非常古老的品种。虽然一只西格尔的价格高达500多元人民币,但我还是经不住诱惑,决定破费享受美味——因为在我看来,美食是美妙的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让我开心的是,在和餐厅工作人员沟通后,我还被特许进入厨房拍摄,用镜头记录下烹饪龙虾的整个过程。在阴霾的天气下,我能获得如此难得的拍摄主题,真是兴奋不已。

离开哈马马特,继续驱车南行,便来到了突尼斯第三大城市苏塞。在这里,我将麦地那作为拍摄的重点,以弥补在哈马马特老城未能拍到满意照片的遗憾。

苏塞的麦地那依旧保留着7世纪以来阿拉伯传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好似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蓝色石门和镶嵌着阿拉伯图案的窗栏后面,是平静祥和的传统阿拉伯生活。而走进麦地那的集市,犹如穿梭于一座阿拉伯文化博物馆。集市的巷子按照生产和经营的商品进行了分类,如铜器巷、金银手饰巷、皮革巷、地毯巷等,方便人们各取所需地进行购买。每一条巷子里,还有出售各种食品的小摊或副食店,无论是谷物、干果、腌制食品还是奶酪,这些极具当地特色的食品都会刺激你的味蕾。

穿行在集市中,时刻都可以感受到突尼斯人的开朗与热情。在拍摄中,不时有店主跟我打招呼,有的还上前与我合影。最有趣的是,在一家售卖挂毯的店铺,当我勉强用英语和一位正在进行手工织毯的女子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后,她竟让我坐下,并教我织毯,还告诉我怎样辨别羊毛毯的真假。面对如此“特殊”的待遇,我自然欣喜万分。endprint

当然,偏爱肖像摄影的我,镜头自然不会错过形形色色的居民。为了能拍摄出人们最自然的状态,我常常会采用70-200mm的长焦镜头,站在远处静静地去发现那些让我感动的瞬间。

撒哈拉腹地的落日和星空

告别了苏塞的麦地那,按照计划,下一站是突尼斯知名的旅游胜地——坐落在地中海上的杰尔巴岛。驾车从苏塞沿着海岸线向东南方向行驶大约 300多公里,便可到达杰尔巴岛。

杰尔巴岛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岛上不仅高级酒店林立,娱乐设施也十分丰富。来到这里,不能不参加的活动就是坐“海盗船”出海,跟着乔装成海盗的水手过一天“海盗”生活,感觉真是奇妙无比。不过,我们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遇到西班牙商船,大约两个多小时后,航行告一段落,我跟着“海盗”们登上另一座小岛,这里是他们的“基地”。在这里,我花了10个第纳尔(人民币约40元)在海滩上过了一把骑沙滩摩托飞驰的瘾,一番“折腾”后,我已饥肠辘辘。此时,“海盗”们已经准备好了午餐,并以海上独有的方式,敲锣打鼓般地把食物端上了桌。这些食物颇有突尼斯特色,例如突尼斯“蛋卷”和阿拉伯国家所独有的主食“酷丝酷丝”。不过悲哀的是,作为摄影师,我必须要完成拍摄后才可以进餐,这种饿着肚子拍美食的感觉,让我难受不已。

由于杰尔巴岛是突尼斯境内最大的火烈鸟栖息地,所以火烈鸟自然也就成了我拍摄的对象。拍摄鸟类最好使用超长焦镜头,这样可以捕捉到它们美妙的姿态。不过,要拍摄火烈鸟群,最好的方式却是航拍。当我从动力滑翔翼上拍摄到壮观的火烈鸟群时,心情无比激动。

杰尔巴岛上快乐的生活结束后,我将离开湛蓝色的地中海,开启本次旅程的另一种奇妙体验——在撒哈拉沙漠腹地生活。

出行前,我的座驾换成了丰田陆地巡洋舰4500,还雇了一名司机,因为当地法律规定,租越野车前往沙漠腹地,必须配备当地司机。

驾车从杰尔巴岛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小镇马特马他时,我们进行了简单补给。马特马他最吸引我的是奇特的居民建筑,这些建筑为“穴居式”,跟我国黄土高原的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花了点小费便成功进入一间民居进行拍摄。主人十分好客,还拿出烙饼和薄荷茶款待我,这成为我在荒漠中的第一顿午餐。

从马特马他出发,便直接进入了撒哈拉腹地,这一路上,风光从城镇渐渐变为了荒漠,再从荒漠变成了漫漫黄沙。我们的目的地是地处撒哈拉腹地的火星帐篷酒店,到达时已是傍晚,气温骤降,穿着厚冲锋衣的我还得披上一件当地人的羊毛长袍才能御寒。我们坐在沙丘的一角,一边欣赏日落,一边看酒店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美酒佳肴。

晚餐后,我跟其他游客一起围坐在火堆旁取暖,酒店老板还叫来歌手和乐师为我们表演。随着氛围渐渐高涨,我们纷纷起身,跟着音乐载歌载舞。夜里,当人们入睡后,我还爬到酒店附近的沙丘上,支起三脚架,用长时曝光拍摄下璀璨星空下的帐篷酒店。镜头里,每一顶白色的帐篷外都闪烁着微弱的烛光,在浩瀚的星空之下,那唯美而浪漫的景象让我沉醉不已,直到夜深才依依不舍地离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马突尼斯老城
热情不改就是成功
漂洋过海
春回老城
热情不减就是成功
投 降
老城之梦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