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迁徙中不断融合的客家文化

2014-09-12刘正刚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客家人族群四川

刘正刚

客家学研究大师罗香林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客家研究导论》中指出,客家民系自东晋开始从北向南不断迁徙,终于在宋代汇聚于闽粤赣交界山区而形成。因此可以说,客家人的迁徙就是一部漫长的文化诗卷。

自明代开始,由于闽粤赣地区人口膨胀,客家人开始有规模地向外迁徙,并一改以前单一的由北向南迁徙模式,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其中以向西跋山涉水进入四川,向东渡海进入台湾,甚至漂洋过海向境外发展最为凸显。

客家人在迁入地与其他族群交流互动,渐渐融入当地文化,而这种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婚姻来实现。清代台湾曾流传着“有唐山公,无唐山妈”的说法,揭示的正是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大陆移民与当地人通婚的事实。古时,大陆被称为“唐山”,从大陆到台湾叫做“唐山过台湾”。清朝前期对台湾的移民政策较为保守,只准大陆单身男性移民到台湾,而当时台湾土著社会又流行男子入赘女家的婚姻模式,因此,从大陆移民过来的男性便把婚配对象转向台湾土著女性,所以便有了“有唐山公,无唐山妈”的现象。正是在通婚过程中,移民与当地人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文化交融。

与此同时,千里迢迢迁入四川的客家人,也与当时各地移民族群发生通婚现象。笔者在成都龙泉区附近的刘家沟调查时发现,这里既有湖广移民后裔,又有“土广东人”(湖广人对客家人的称谓)。笔者还从当地老人口中了解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如说曾有一名客家男子偷学湖广话,勾引湖广姑娘,结果遭到湖广人的反对,双方发生了矛盾,于是客家人遂发誓“只说客家话”。这个故事将语言与情感、融合与冲突糅合在一起,显示出不同族群之间真实的文化交流。但男女通婚,需要双方有一定的语言交流和基本的心理认同感,因此客家人通过婚姻,在迁入地不断调适自己的心态,并渐渐融入当地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关系不仅把不同地区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不同移民之间的心理隔阂。

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文化,但无论如何,他们在迁入地与不同族群相互交流、彼此认同对方文化的同时,也从未放弃原乡文化。客家移民在迁入地较长时间都保持和沿用自己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方言的代代传承,即是最好的例证。

另一方面,客家人在迁徙后,几乎都与祖籍地保持着联系。早期台湾的客家移民大多属“侯鸟式”迁移,因为单身男性移民的家眷大多留在祖籍地,故他们与祖籍地的联系也相当密切,对祖籍地的情感认同也十分强烈。迁入四川的客家人也如此,尽管大多数人在进入四川时就已做好扎根四川的心理准备,但他们迁川后,仍然把祖籍地视为心灵的归宿。

客家人在迁入地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好转,他们开始按原乡构建家族组织,其中对族谱的编纂再次凸显客家人对祖籍地的认同。在明代以来纂修的族谱中,客家人都将祖先追溯到中原。清代迁徙台湾与四川的客家人在构建宗族时也基本上以原籍为蓝本,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与祖籍地沟通,甚至在新修族谱时还冠以原籍名称,如四川泸州的《广东五华徐氏族谱》,编纂者还专门派人回五华寻根对谱。而祭祖则是客家人寻求精神归宿的最好方式。客家人在台湾多以唐山祖为奉祀对象,在四川则多祭拜入川的一世祖先,但也多把原籍祖先放置祠堂一同祭拜。

客家移民在迁入地也有着统一的组织管理。一般而言,移民社会早期多通过地缘组织管理和约束移民,当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血缘组织也随之建立,并与地缘组织共同发挥管理职能。随着家族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客家人从心理上对迁入地的认同感也更加明晰,移民社会也逐渐过渡到定居社会。

总之,客家人在不断迁徙的历史过程中与迁入地的其他族群不断交流互动,最终形成的客家文化已不是纯粹的中原文化,其中添加了许多迁入地的文化元素。这说明历史上的客家人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迁徙中不断吸收其他外来文化元素,最终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家人族群四川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赖炜炜作品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行酒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7 Craziest Extreme Sports七大最疯狂的极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