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2014-09-12王娣

新闻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媒体

王娣

【摘 要】北京时间2013年4月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發生后,新浪、百度、搜狐等各大网站第一时间发布地震的相关信息并制作专题报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纷纷加入,它们通过现场播报、开辟寻人和爱心通道等方式,保证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成为信息整合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新媒体 公共事件 雅安地震 信息传播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持续性、破坏性等特点。①突发公共事件一般都具有强烈关注度和重大新闻价值。新媒体因为具有反应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到随发随报、滚动播报,这与地震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有着天然契合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用户群大量增长,信息源也相应增多。2010年以来,几乎国内所有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都是由微博首发,例如2010年的玉树地震、上海11·15特大火灾、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2012年的7·23北京暴雨,2013年的“雅安地震”都是由微博上首先传出信息。

一、雅安地震: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关于危机管理,过去有24小时黄金时间的说法,即要求快速、公开地发布信息和采取措施,自从新媒体产生以后,这个时间被大大缩短了。

根据新浪微博网友提供的数据显示:

8:03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消息称“测到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但说明最终结果以正式报道为准;

8:06分,成都晚报官方微博发布“地震了?吓死了!”,这是第一家发出地震消息的官方媒体;

8:07分,成都微博用户“@要致富走夜路”发微博“四川成都刚发生地震,震感强烈”;8:08分,雅安芦山县微博用户“@meaningless-批话多”发微博“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成为第一个发微博告知地震的芦山县网友;

8:08分,新华网发布快讯报道四川雅安5.9级地震的消息,成为最早发布地震消息的全国性媒体。

地震发生18分钟后,各方救援活动开始。②

根据2003年我国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向上报告,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传统媒介是零和媒介,用过多的篇幅就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必然要损害信息的传递,而网络传播克服了这一难题,③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和使用,雅安地震的信息报告和救援准备时间缩短为18分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微博、微信、手机等新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持续对现场救灾情况、灾区紧缺物品、人员伤亡情况等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为政府和民众了解动态、参与救灾提供了便捷迅速的渠道。

正如M.E.麦克姆斯和D.L.肖总结的那样,大众媒体通过对某一事件和问题突出持续的报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从而成为舆论的中心议题。④传统媒体受发行时间和版面容量的限制,在危机来临时无法全面满足受众的个人信息需求,新媒体则弥补了一缺陷,如果将雅安地震中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那么前者在速度、内容、参与程度上都远胜于后者。

二、围观改变中国:新媒体实施舆论动员

在地震发生后,微博、微信、手机等新媒体同时变成了信息聚合平台和救助动员平台。张志安在《微博舆情及运营沟通策略》中提到,类似微博这类的新媒体具有议程设置和生成舆论的功能,微博舆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舆论形成的迅捷性和裂变性;二、舆论议程设置的草根性;三、舆论的抗争性和非理性⑤。正是由于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使得公共事件的发起和讨论可以转移到微博、微信等进行,大家的发布、评论和转发形成官民积极互动的舆论场,使得新媒体在救灾保障中的信息传播效率得到有效加强。

1、官方舆论动员

政府作为抗震救灾的核心力量,首先利用新媒体平台采取措施。地震区的政务微信“四川雅安”的主要职能是发布灾情和救援动态,“广州公安”和公安公众微信“寿光公安”在介绍地震的自救知识的同时提醒公众谨防地震诈骗。军方微博如成都军区雅安芦山抗震救灾微博“@ 雅安芦山抗震救灾”等也迅速开通,对救灾现场进行直播。⑥交通部门如“@成都发布@成都交警@成都交警五分局@平安成都”等官方微博账号实时报道路况、关注地震灾情,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

全国各媒体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关注地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视点”等微博通过“微评”“微直播”的方式及时发布灾区动态,“央视新闻”也通过微博报告地震伤亡人数。“中国国际救援队”呼吁:“如果您的手机有信号,那么请您快快告诉我们您的位置、震感和看到的破坏情况。”该条微博短短一天时间就被转发42万次。⑦

2、民间舆论动员

继通信正常的灾区民众率先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地震信息后,许多微博名人、认证机构也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救灾动员、普及地震相关知识,他们在此次的信息传播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加强了舆论导向和信息扩散的效果。

由于地震破坏了部分通信网络,微博、微信成为某些受灾地区最重要也是唯一的通信渠道,它们承担了传信息、报平安的任务。4月20日,“@雅安寻人”微博开通,其所发的600多条微博都是地震寻人信息,腾讯官方开通的“雅安地震救助”微信账号中提供了在线求助、在线捐款、在线寻亲等服务。微信启动一对一客服服务帮助灾区的个人及公益机构,为公益组织公众账号扩容至2000人。同时,新媒体在进行雅安地震的信息传播中,也出现了更加理性的声音。如有些学者提示媒体,要进行报道资源的整合,不要只关注受灾地区也要关注直播地图上被忽略的区域;还有的学者通过微博呼吁为了减轻道路和救援负担,不要一股脑的涌向灾区。

截至4月20日下午五点,根据新浪微博的统计数据:有关雅安地震的微博共有6400万条,其中寻人微博231万条,报平安微博总数1008万条,这些数字十分惊人。正如张志安所说,“微博与微信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大众普遍关注的主流媒体,它们的超强时效性决定了其在突发事件中可大有作为。”⑧

三、辟谣:新媒体的“把关人”角色

“把关人”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提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传播学者怀特指出,在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把关人理论形成和完善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新媒体传播越来越成为新趋势的网络时代,把关的主体、意义等有了新的变化。

随着手机、微博、社交平台等网络新媒体及其技术迅速扩散与应用,整个社会的传播格局和传播主体发生转型,对媒介信息内容进行把关和影响的力量正在由“传者”向“受众”手中转移。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在接收和发布的过程中,谣言也可以得到澄清或者不攻自破。雅安地震发生4天后,人民网总结了地震中的十大谣言:

从表中可以看到,十大谣言有五条是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得以澄清的,网友成为地震辟谣的生力军。而新媒体之所以有强大的辟谣功能,从受众把关理论分析来看:第一,新媒体是多元信息的聚集地,受众可以通过对信息自我把关做出理性的取舍和抉择,这是一种信息载体的“自净化”现象。第二,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所具有的知识鉴别和智力判断等社会共享机制,由谣言引发的社会恐慌可以在新媒体舆论平台的传播交往行动中有效消除。⑨受众在这一传播交往活动中,具有传播者和把关人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受众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对正确的有意义的辟谣信息进行散播,另一方面,受众通过自身的权力把关,对谣言进行鉴别并自觉抵制。因此,在净化网络环境、抵制网络谣言、培育独立受众等方面,新媒体有着巨大的潜力。

当然,新媒体在此次雅安地震中的信息传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有学者批评报道过于煽情、网络谣言泛滥、内容缺乏深度等,但总的看来,新媒体的自身运行机制在不断完善、法律监管得到加强,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①突发公共事件,[EB/OL].http://

baike.baidu.com/link?url=1cON4LkQvJ

KZiQXot0osHlSMqSjD8_cAs4rVZu3pslaTjn8j3Jj_G4KWTW6QKMGQ

②《简析雅安地震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合》[EB/OL].科讯广电网,[2013-

04-24].http://www.s1979.com/a/2013

0424/2485484924.shtml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④陈红梅,《网络表达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近十年来国外网络传播研究述略》[J].《新闻记者》,2004(9)

⑤张志安,《微博舆情及运营沟通策略》[R].复旦大学演讲,2011

⑥范明姬,《试论新媒体在重大灾害事件中的角色与作用——对比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信息传播》[J].《开封大学学报》,2013(2)

⑦张薇,《网友关注雅安地震 新媒体平台表现抢眼》[N].《光明日报》,2013-04-20

⑧李鲲、张祎、梁赛玉,《虚拟空间开辟中国抗震救灾“第二战场”》[EB/OL].http://jjckb.xinhuanet.com/2013-04/

24/content_441498.htm.

⑨陈力丹、张勇锋,《2011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的12个新鲜话题》[J].《当代传播》,2012(1)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新媒体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汉字视觉艺术呈现及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