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评估
2014-09-12尹作文刘军辉赵永灵
尹作文 喻 军 王 永 刘 立 刘军辉 赵永灵
胃癌是我国消化道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目前,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是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国外已经有关于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胃肠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势的报道[1],但是国内关于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分析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远端胃癌诊断,TNMⅠ~Ⅲ期;②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手术禁忌证;③收住院后行胃癌根治术。共纳入90例患者,研究期间无失访、脱落、死亡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49~64岁、平均(55.8±8.3)岁;TNMⅠ期13例、Ⅱ期19例、Ⅲ期1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50~67岁、平均(56.2±6.9)岁;TNMⅠ期12例、Ⅱ期20例、Ⅲ期13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做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并从横结肠中部开始切开大网膜,向左侧分离至脾脏、向右分离至结肠肝区、向头侧分离至胃大弯;妥善分离并结扎胃网膜右动脉,清扫第6组淋巴结;分离小网膜,清扫第5、8、12组淋巴结;游离十二指肠,将胃向上翻,结扎胃左动脉清扫第7、9、11组淋巴结。游离胃体后切下并行胃肠吻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采用5孔法建立气腹,血管结扎、淋巴结清扫及肠段游离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游离胃体后,做上腹部正中切口约5 cm,将胃切除并取出。
1.3 观察指标
1.3.1 术中相关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与病灶的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
1.3.2 CRP、CEA、CA72-4比较 采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14天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1 h,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清液置于冰箱待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清CRP正常值0~5 mg/L);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正常参考范围:CEA<5.2 ng/ml,CA72-4<7 U/ml)。
1.3.3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总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与病灶的距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CEA、CA72-4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中CRP、CEA、CA72-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CRP、CEA、CE72-4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CRP、CEA、CA72-4表达水平比较
注:*为与治疗前比较,P<0.05;#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呈现出发病率升高、5年生存率低、转移和复发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2]。胃癌的发生与家族遗传、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有关。但是由于胃癌的早期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这就给胃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极大的难度[3]。当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大多数患者需要通过胃癌根治术来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癌仍以手术切除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则是近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方式。Ohgami等[4]在1994年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早期胃癌切除术,随后逐步发展至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腹腔镜手术能够在探头直视下进行操作,能够更好地对胃周围的血管和组织进行分离,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优势[5]。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开展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的推广和进步,该治疗方式已逐步得到普及。虽然腹腔镜下手术的耗时相对较长,但是具有微创的优势,对于胃癌的手术治疗仍旧具有积极价值[6]。目前,关于国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对比仍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分析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探究腹腔镜手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Sato等[7]对332例接受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此,我们也对2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缘与病灶的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8-9],均能体现腹腔镜治疗在减少出血量、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方面的优势。
研究表明,患者血清中CRP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血清中炎症因子及组织损伤有关,胃癌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组织损伤程度及损伤范围均远高于良性病变患者[10]。CA72-4是1种黏蛋白类癌胚胎抗原,密切相关于胃癌肿瘤分期及术后生存期[11]。本文研究表明,2组治疗后CRP、CEA、CA72-4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预见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预后效果更加明显。
[1] Bo T,Peiwu Y,Feng Q,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vs.open total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ong-term outcomes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a case-control study〔J〕.J Gastrointest Surg,2013,17(7):1202-1208.
[2] 帅磊渊,刘福亮,李益飞,等.远端胃癌腹腔镜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近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4):432-434.
[3] 郑 奇,龙 剑,邱 卓,等.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3):324-325.
[4] Ohgami M,Kumai K,Otani Y,et al.Lapar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the stomach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usingalesion 2 lifting method〔J〕.Dig Surg,1994,11(1):64-67.
[5] Hur H,Jeon HM,Kim W.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adenectomy for T2b advanced gastric cancers:three years’ experience〔J〕.J Surg Oncol,2008,98(7):515-519
[6] 孙少川,周 鑫,郑春宁,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5):342-345.
[7] Sato H,Shimada M,Kurita N,et al.Comparison of long-ter-m prognosis of laparoscopy-assisted gastrectomy and conventional open gastrectom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2 lymph node dissection〔J〕.Surg Endosc,2012,26(8):2240-2246.
[8] 徐 建,刘忠诚,赵琪琴,等.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相关解剖学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4):318-321.
[9] Jiang L,Yang KH,Guan QL,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gastrectomy versus open gastrectomy for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an update meta-analysis based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Surg Endosc,2013,27(7):2466-2480.
[10] 喻文强,黄赞松,周喜汉,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1):848-849.
[11] 方东风,汪德明.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3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