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

2014-09-12朱丽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失眠症耳穴肝炎

徐 征 朱丽群

(桐庐中医院内科,浙江 桐庐 311500)

失眠症是指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的睡眠质量或时间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多见的睡眠障碍类疾患,不仅可使记忆力、应变能力等降低,还可致焦虑和抑郁发生,更可加重或诱发躯体其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失眠已成为神经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肝炎患者由于内毒素的增加、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心理精神刺激因素而导致失眠症发生率较高。刘春梓等〔1〕调查显示62.9%的慢性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明显高于常模的45.6%。我国是慢性肝炎高发区,慢性肝炎伴失眠症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急需我们采取有效地措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探讨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90例。病例纳入标准:(1)慢性肝炎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制定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2)失眠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失眠诊断标准〔3〕;(3)慢性肝炎和失眠症病程均超过6个月;(4)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标准:危急重症患者;合并失代偿性肝病及肝硬化、肝癌、酒精性肝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精神障碍者;耳部有新的或未愈合的伤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6岁,平均(41.3±2.0)岁;慢性肝炎病程5个月~7年,平均(4.0±1.2)年;失眠症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1±1.6)年;睡眠时间0~5 h,平均(3.1±1.6)h。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9~66岁,平均(41.2±1.5)岁;慢性肝炎病程5个月~6年,平均(4.2±1.1)年;失眠症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0±1.5)年;睡眠时间0~5 h,平均(3.2±1.4)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指导及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心理调节、睡眠环境及放松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穴位埋豆。主穴:耳神门、交感点。配穴:心、肝、肾、脾、胃点以及耳背后失眠穴、双手内侧的内关。先用75%乙醇局部消毒耳廓,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选定的穴位上,并用手指按压,5次/d,每次3~5 min,手法由轻到重,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若能使耳廓发红、发热则效果更佳。贴敷1次持续3 d,两耳轮换进行,4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两组患者睡眠情况〔4〕,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因子,每因子0~3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5〕,量表包括20个项目,按1~4级评分,将所得总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疗效评价〔6〕(1)痊愈:睡眠时间转为正常,夜间睡眠时间大于6 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2)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6 h,睡眠深沉;(3)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小于3 h,症状减轻;(4)无效:睡眠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以痊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3 讨 论

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肝脏对激素的灭火能力降低,高水平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加之肝炎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负担较重,致使慢性肝炎患者这个群体失眠症比例非常高〔7〕。

目前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治疗虽倡导心理、认知、行为和药物疗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但因医疗资源有限,此法难以实施,故临床上仍多以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其中,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最为广泛,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毒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佳,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反跳、依赖性〔8〕,尤其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不全,不良反应会更加严重。有研究显示常服催眠药的老年人死亡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人50%〔9〕。因此,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失眠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耳穴埋豆是指使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属于祖国医学“微针灸系统” 范畴。中医认为失眠属“不寐”范畴,多为思虑过度,情志失调,体虚劳倦,或久病失养,胃中不和等病因所致,与心、肝、肾、脾等脏腑有关〔10〕。而耳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听觉器官,它与脏腑关系密切,《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在经脉循行中,六阳经均循行分布到耳中、耳周围。耳穴埋豆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使经脉循行,达到运行气血,调理阴阳脏腑,从而治疗失眠〔11〕。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症是睡眠中枢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破坏的结果〔12〕,而耳的神经分布丰富,通过对耳的神经有规律的刺激,可以调节兴奋与抑制状态,使其达到平衡,从而治疗失眠。程诗炜等〔13〕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肾衰竭失眠,2 个疗程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量明显提高。赵玉娟〔14〕使用电针配合耳穴埋豆治疗失眠也取得类似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埋豆对改善慢性肝炎患者失眠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人体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作为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与陈小青等〔15〕报道一致。

慢性肝炎伴失眠症病机复杂,迄今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并未进行分型探讨。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在统一分型标准基础上,增加病例数,纳入更多的检测指标,如免疫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从而对慢性肝炎伴失眠症的中医症候分布及其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辨证论治慢性肝炎伴失眠症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4 参考文献

1刘春梓,张黎明.慢性肝病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9):2297-8.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324-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

4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见: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

5杨智莉.孕妇分娩前心理护理100例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708-9.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7.

7车向阳,马 红.耳穴贴压对肝病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2;34(4):313-4.

8高 霖,陈少枚.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5):1083-4.

9Stevenson CR,Forouhi NG,Roglic G,etal.Diabetes and tuber-eulosis:the impact of the diabetes epidemic on tuberculosis incidence〔J〕.BMC Public Health,2007;26(7):234-42.

10黎发根,李绍旦,杨明会.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症研究进展及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2;5(7):543-6.

11郭二霞.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不寐92例〔J〕.光明中医,2010;25(7):1192-3.

12钟海平,张光霁.失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307-8.

13程诗炜,何东娟,陈淳婷.耳穴埋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76-7.

14赵玉娟.电针配合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89-90.

15陈小青,项贤美.耳穴埋豆治疗内科疾患兼失眠55 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38-9.

猜你喜欢

失眠症耳穴肝炎
《世界肝炎日》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