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09-12陈红光
陈红光 卢 杰 付 鑫
(沈阳市沈洲医院心二科, 辽宁 沈阳 110035)
冠心病(CHD)是一种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其危险因素的准确评估对于CHD的预测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多项研究〔1~3〕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胆红素(TBL)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CRP浓度的高低可反映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4〕,TBL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TBL降低是CH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5〕。本研究将老年CHD患者按病变程度分组,测定其血清中hs-CRP和TBL浓度, 探讨其在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CHD的诊治、病变程度监测及其预后评估提供临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治疗确诊为CHD的老年(≥65岁)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73.9±6.8)岁。又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分为三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例。病例均符合WHO的CHD诊断标准,排除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史及肝、脾肿大,肝功能均正常。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65岁)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2±5.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史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均于早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检测仪器为美国贝克曼特种蛋白仪IMMAGE800,正常参考值为0~3 mg/L。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BL。
2 结 果
老年CHD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B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类型CHD患者hs-CRP、TBL水平差异显著(P<0.01)。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TBL浓度明显降低, hs-CRP 浓度明显升高。见表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hs-CRP水平与TBL呈负相关(r=-0.539,P<0.01)。
表1 对照组与不同级别CHD患者血清hs-CRP、TBL水平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降低的TBL和升高的hs-CRP是老年CH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且TBL、hs-CRP可反映CHD的不稳定程度,随着TBL水平的降低和(或) hs-CRP水平的升高,CHD患者的危险性增加;血清TBL与CHD之间呈负相关,hs-CRP与CHD之间呈正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血清TBL是机体内源性抗氧化系统成员之一,是体内的一种生理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为延缓阻断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保护作用, 因此血清中TBL浓度降低与CHD的危险性增加相关〔6〕。Schwerther等〔7〕首先提出低血清TBL血症可能是CHD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作用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当,其中血清总TBL(TBIL)浓度下降50%,CHD的危险性增加47%,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反馈性增加血红素氧化酶(HO)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及抗免疫与抗炎症反应〔8〕。
hs-CRP是反映低水平组织炎症急性期的物质,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在血浆中浓度快速升高,目前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密切的炎症标志物之一〔9〕,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局部炎性反应的结果,全身炎症可以增加CHD的发生。目前,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性反应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11〕结果相一致。不仅如此,有研究〔12〕还显示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活动度及预后相关,还可作为病变范围的量化指标〔13〕。
本研究提示,监测hs-CRP和血清TBL水平可以作为CHD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在诊断CHD时临床尚不能确定其与CHD发病相关的浓度参考值。
4 参考文献
1Schwerther HA,Jackson WG,Tolan G,etal.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1994;40(1):18-23.
2Ghem C, Sarmento-Leite RE, de Quadros AS,etal.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 establish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Heart J, 2010;51(2):86-91.
3蔡淑红.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0;31(7):938-9.
4Haverkate F,Thompon SG,Pyke SD,etal.Produ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coronary event in stable and unstable angina〔J〕.Lancet, 1997;349(9050):349-6.
5钟志娟,许坚锋,陈红涛,等.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44-5.
6黄艳芬,左万里.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4;15(5):13-4.
7Schwertner HA, Jackson WG, Tolan G.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1994;40(1):18-23.
8王瑞涛,孟松艳,杨 奕,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J〕.现代医学,2011;39(1):32-5.
9张秀霜.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红素检测的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83-5.
10Wu MH, Wang JH, Lai CP,etal.Association of hs-CRP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J〕.Int J Cardiol, 2004;97(2):47-9.
11于常英,卢冬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清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45):45-6.
12刘 娟,任 洁,陈丽琴.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现代医学,2009;37(1):14-5.
13Ishikawa J, Tamura Y, Hoshide S,etal.Low-grade inflamma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clinical stroke events in addition to silent cerebral infarcts in Japanese older hyperte-nsives: the Jichi Medical School ABPM Study, wave 1〔J〕.Stroke,2007;38(3):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