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2014-09-12李学远田政球程文林
李学远 田政球 程文林 杜 芬
(黄石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黄石 435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常因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机械功能异常而合并有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CHF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如何早期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的CHF高危患者值得临床关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血液分析仪检测指标中常用的一项指标,近来研究显示与CHF患者预后相关〔2〕,RDW是否与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相关目前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RDW与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诊断CHF的患者115例,其中男73例,女42例,年龄28~87〔平均(62.3±11.1)〕岁。病因分类:高血压心脏病33例,扩张型心肌病24例,冠心病47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类:Ⅱ级30例,Ⅲ级53例,Ⅳ级32例,其中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者47例。入选标准:均经超声心动图、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查明确诊断心力衰竭,且病程≥6个月。恶性心律失常的入选标准: 住院期间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包括非持续性)、心室扑动/颤动。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血液系统疾病、近期(3个月)失血性贫血或大手术者、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基础治疗用药情况〔血管紧张素受体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βRB)〕、血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 XE-2100)行血常规检查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及RDW,用免疫定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南京普朗医疗器械公司,FIA8000)检测NT-proBNP,并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心功能分级按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统计。将入选患者按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47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68例),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
2 结 果
2.1血常规、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Hb、RBC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而恶性心律失常组RDW与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1);NYHA心功能分级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比较,恶性心律失常组Ⅱ级患者比例较低,而Ⅳ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均<0.01),而Ⅲ级患者比例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RDW联合NT-proBNP对于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以心律失常组RDW及NT-proBNP平均水平为限,两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例数见表3。对CHF患者RDW≥15.3%且NT-proBNP≥3 250 pg/L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敏感度为47%,特异度为90%,阳性预测值76%,阴性预测值71%,阳性似然比为4.5,阴性似然比为0.6。
表2 血常规、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比较
表3 不同RDW及NT-proBNP水平心律失常例数比较(n)
3 讨 论
研究证实动态心电图监护显示CHF患者中超过80%有频繁和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并且有40%~60%存在非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3,4〕。本研究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CHF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占41%,与文献报道一致。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复杂,各种基础心脏疾病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肥大、纤维化改变,引起心肌细胞电学不均一性,同时受交感神经激活、各种体液内分泌因子等影响,最终可因心肌自律性异常、折返或触发机制产生各种恶性心律失常〔5~7〕。本研究证实了随着患者心功能恶化,恶性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加。
目前研究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心室晚电位等无创指标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可用于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评估,但这些指标的评估价值均未得到临床公认故应用有限〔8〕。RDW 是血液自动分析仪中的一项指标,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自CHARM试验显示RDW与CHF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后〔9〕,研究进一步证实了RDW在CHF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10〕。而NT-proBNP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11〕。但RDW和NT-proBNP能否用于预测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显示,与非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的CHF患者比较,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RDW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二者间存在相关性。
RDW及NT-proBNP是目前临床常用指标,较各种有创或无创电生理指标能更快速便捷的检测。本研究显示其与CHF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存在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高危CHF患者的预测指标之一。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目前恶性心律失常概念尚不统一将影响临床判断;样本量少及观测时间较短影响CHF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单次研究还不足以确定RDW及NT-proBNP的最佳截点;RDW及NT-proBNP与CHF患者发作恶性心律失常之间是因果关系或是其他机制影响尚不能明确等,这些问题还有待大样本量、长期随访及更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Zipes DP,Camm AJ,Borggrefe M,etal.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J Am Coll Cardiol,2006;48(5):e247.
2王 燕,张 洋,丛祥凤,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老年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62-5.
3Tocrlink JR,Jalaluddin M,Anderson S,etal.Ambulatory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o not specifically predict all increased risk of sudden death〔J〕.Circulation,2000;101(1):40.
4Piepoli MF,Capucei A.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the genesis of arrhythmia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implication for risk stratification〔J〕.Minerva Cardiol,2007;55(3):325.
5韩延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9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911-2.
6Hodgson-Zingman DM,Karst ML,Zingman LV,etal.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frameshift mutation in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J〕.N Engl J Med,2008;359(2):158-65.
7Lacoviello M,Fodeo C,Guida P,etal.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dynamicity provides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formation toward major arrhythm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 Am Coll Cardiol,2007;50(3):225.
8陈明龙.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12(2):59-62.
9Feiker GM,Allenl A,Pocock SJ,etal.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s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rt failure :data from the CHARMP program and the duke databank〔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40-7.
10杨斌武,张 钲,王 龙,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568-9.
11钟文娟,陈 慧,吴小盈.监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