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是写吧(创作谈)

2014-09-12陈武

山花 2014年8期
关键词:旧作牌楼短篇小说

陈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小说写作失去了兴致,失去了应有的激情,甚至产生了恐惧,不想写,不愿写。有时候呢,又跃跃欲试,劝自己,写吧写吧,不写又干什么呢?想想,确实没有什么可干的。读读中外小说倒是个好办法,读的结果就是一会儿觉得这些小说不过如此,一会儿又气馁得很,觉得这才是小说啊,自己写的都是什么啊,狗屎。这种焦虑、纠结的状态一晃就是七八年。七八年里写的小说,十之八九都存放在电脑里,发不发无所谓,进而写不写也无所谓了。去年夏天,参加一家杂志社的笔会,听到那么多作家们谈创作谈体会,我也发表了一通极端的谬论,口味自然重了些,引起一些好心朋友的劝诫,话里流露的意思无非是,你的发言容易引起误解,不写就闭嘴,什么不说最好,还拿谁谁打比方。也有朋友从侧面提醒我,写吧,说不定会有新感觉。

我没有写,但新感觉倒是有一些,这就是,我找出十几篇沉睡在电脑里的中短篇小说,发现《花牌楼》、《换》、《女盗》等篇还不错,居然被这些旧作所感动,萌生了“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的感叹。所谓“自恋”、所谓“敝帚自珍”,不过如此吧。于是我知道了,写作者既要有忧患意识,自我感觉又要好。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的锦囊里并没有多少宝,但上述感觉还是给了我不少勇气。

记得十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一个长篇小说,责任编辑专门写了一篇短文,透露的意思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蛋糕那么多,什么“先锋派”、“新写实”、“新状态”等,捧出了不少名家,唯独没有一块蛋糕是分给你的。意思不是为我抱不平,而是说我的写作“身影模糊”,

“没有特点”,“不好归纳”,让评论家“无话题可说”。他的话非常切中要害,是对我的写作和写作姿态最精准的评价。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突围,怎么变。思考的结果就是如上所说,越写越少了。

既然创作的热情被重新唤醒,那就开始吧,《花牌楼》、《换》等小说交替出现在我的电脑屏幕上。在修改这批小说时,一些新的素材也随之跳跃而来。我想,写好写不好是一个问题,写不写又是另一个问题,还是写吧。《闸口》、《吴小丽一周琐碎的日常生活》等中短篇小说接连炮制了出来,也包括这篇《支前》。说实话,《支前》算不上一篇新作,但却是我“旧作”里最有意义的一篇,我在写“人”本身,试图用真实的“人”来表达对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的一点“意见”,即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人”总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享受自己权利的本能。这样的表达当然也是模糊的。但谁又能说模糊不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呢?

猜你喜欢

旧作牌楼短篇小说
怎样写短篇小说
临江仙
百年心迹证丹砂 斗雪寒梅耐岁华——读祖父甘棠诗词旧作有感
搭纸牌楼
搭纸牌楼
常书鸿的原名及其两篇旧作
《花乱开》
老北京的牌楼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