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散文的文体特点

2014-09-11王高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文体特点散文

摘要:在中国文学的沃野中,散文是一方斑斓的花圃。古老的华夏沃土养育了它,人类社会的风霜雨露滋润着它,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又催发着它。它蔚为大观,光彩夺目,展现着翩翩英姿,吐放着缕缕芳香。

关键词:散文;文体;特点

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71-03

在中国文学的沃野中,散文是一方斑斓的花圃。古老的华夏沃土养育了它,人类社会的风霜雨露滋润着它,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又催发着它。它蔚为大观,光彩夺目,展现着翩翩英姿,吐放着缕缕芳香。散文都有哪些文体特点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一、散文的语言美

有人说,散文是不分行的诗。

这是指散文要有诗一样的文采——诗的构思、诗的手法,特别是诗歌一样的语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散文里,语言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散文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靠人物和情节取胜。所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散文家,没有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好的散文的语言,是像诗歌那样的,经过认真的选择、锤炼和加工的语言,是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它有时是朴素的。是一种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朴素;是那种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纯朴;是那种从人民口头来的活鲜鲜的质朴。它像旷野里的山菊。

它有时是华丽的。是那种根植于深厚土壤而又脱颖而出的华丽,虽炫目,也淳厚,但不虚浮,像杏花村的醇酒,像洛阳王城公园的牡丹。

它有时是单纯的,是从复杂中探求出来的净纯。

它有时又是平淡的,是从绚烂而返璞归真的平淡。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文章中用词极为普通,但极为准确、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泻”下的月光,“浮”起的青雾,“笼”着的青纱,“漏”下的灯光……动词使用极为准确传神;幽僻的路,苍茫的月下,渺茫的歌声,袅娜地开着的荷花,稀疏的倩影,和谐的旋律……形容词的使用极为准确形象;荷叶像“亭亭舞女的裙”,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星星”,灯光像“渴睡人的眼”……比喻的使用又极为新颖贴切。作者正是用了这样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把笔下的荷塘月色写得很美,从而表现了他特定的思想——“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痴心的向往”,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给了读者很强的感染力。从上例里,我们也看出了朱自清典雅、细腻、严谨的作品风格。

莫泊桑说:无论你要写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他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最准确的一句和一个动词、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我们阅读和欣赏散文,就是要学习散文的语言。去发掘、采撷、吸取大家们的语言精华,来丰富提高我们的素养。好的美的,不光欣赏,也要记诵,就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

二、散文的情感美

人们爱读散文,常常是因为散文有激动人心的情感美。它像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用形象思维来反映生活的。形象思维就带有强烈的感情特点。是艺术形象的主体和核心,是人物形象和生活形象,写人、写生活,就必须写情。于是,人们说“无情不成书”。优秀的散文作家往往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礼赞,对丑恶的憎恨和诅咒,直接地、曲折地、明露地或含蓄地倾诉给读者。行文中他们往往“缘情布境”,以一种感情为中心,把通过想象和联想汇集起来的材料加以贯穿,使感情借以抒发。即使是对山川日月、花鸟虫兽这些无情物的描绘,也往往都是经过了作者感情的过滤,使一切景语皆成情语。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于是,散文也就有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或直接抒情等多种写情法。

这些感情,有时细腻,像涓涓小溪;有时粗犷,像奔腾江流;有时含蓄,像轻松愉快的小夜曲;有时明快,像晶莹透亮的露水珠。

于是,散文的情感也就有了色彩;细腻美、粗犷美、朦胧美、明丽美……

这些情感和所写的景物、人物、画面、世态、风俗密切融合,散文就有了意境美。

我们再翻一下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

文章主要描绘小丘的景物,是写景散文。文章又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表达了他的思想、抱负、志向,又能说是抒情散文。

景物是无情的,如果只是客观摹写,当然不会感人;

人的感情是抽象的,一味空洞发泄,也不会感人。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寓以景物描写中,就使景物传神,神有所附,既写出了景物美,又表现了情感美。在文中,一切景语都成了情语。

如,作者发现了小丘、买下小丘、又整理了小丘后,使“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这时,“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这不仅是景,简直是把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加在了山、云、溪、鸟兽鱼的身上,描绘的是一幅热烈的舞蹈场面,既写出了美丽的画面,又表现了自己用劳动创造了美以后的欢乐愉快的心情。

作者接着写道:“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静态的自然环境都有了思想、有了形象,它们都来和作者交谈,已经和作者融为一体。这种情与景的高度融合,使散文有了优美的意境。这也可能是《永州八记》之所以脍炙人口的一个原因。

我们阅读散文,就要去感受这种情感美,去拨动心灵上共鸣的琴弦,和作者一起低吟浅唱,嬉笑怒骂,在优美的意境和健康的情感中获得陶醉和享受。

三、散文的哲理美

人们爱散文,还因为它有深刻的思想美。特别是那些寓情于事、寓理于景的名作,所写的一花一木、一皿一器,哪怕是一幅断笺、一片碎瓷,也无不揭示着邃密的哲理,体现着深刻的社会意义。endprint

散文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是以形象感人的,忌讳公式化概念化,但不等于不要“理”;散文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是以情动人的,反对干巴巴空洞洞,但不等于排斥“理”。相反,正因为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完美地去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不能像戏剧那样激烈地去展现矛盾冲突,不能像诗歌那样淋漓地去抒写感情,所以,理的因素就更强烈、更突出。散文往往是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写一些人物,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用材料,去想象联想,去安排线索,去布置结构。

这里,主题—哲理—思想,是散文创作的基础。“无理不成文”。散文里的形象,是“理性和直觉,思想和感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形象“(高尔基语)。有了理,文章才有了灵魂,有了生命。任何忽视文章思想性的作品,艺术上再高再巧,也不会有多长的生命力。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现象。齐梁以后一直到唐初,三百余年形式主义的文风盛行,骈文独霸文坛。它追求声韵对偶的和谐齐整和词藻的典丽,艺术上不能说不高不美,但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镣铐。到了唐代,古文运动一起,强调“文道”的统一,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这股浮艳的文风就一溃千里,几乎没有给我们留有多少有价值的传世作品。

可见,散文的哲理性——深刻的思想内容有多么重要。

优秀的作家是深得其中三味的,他们往往把他们的生活、斗争中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通过散文的形式告诉生活的热爱者。

当然,这里的理不是简单的议论。散文的哲理,往往借助于形象,引动读者的想象。即使是直接的议论,也是水到渠成,有睿智的诗情和雄辩的力量,使人心阔目明。读者通过它能望得更远,唤起更多的深思和遐想。

这样,富有哲理的好散文,就成了航道上的标灯,航船上的风帆,或者是暗夜中的星辰。

如方纪散文《挥手之间》,它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正是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挥手指引下,我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也必将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更大的胜利。这个深刻的哲理鼓舞、激励着中国人民,也使这篇散文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我们阅读和欣赏散文,就是要去理解它的哲理美,去和作者一起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作者简介:王高峰(1977-),男,山西省高平市人,山西省高平市技工学校副校长,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体特点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