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教学中的分组合作探究

2014-09-11孙丽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体育教学

孙丽萍

摘要: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自主学练、合作探究能力的组织形式之一。教师在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时,必须注意:学生异质分组;分层次提出合作的探究的教学任务;教师的因需诱导、启发;注重评价标准和评价层次的多样性与创新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目的真正落到实处,以体现体育教学实施考核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01-0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每一名教师必须打破原有机械灌注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好作为学生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角色的作用,同时更要积极发展学生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应注意哪能几个方面呢?

一、异质分组是合作探究的关键问题

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是体育教学分组教学常用的两种组织形式。而异质分组教学比起同质分组更能体现学生发展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所以在体育实践中异质分组也是体育教师贯彻全面发展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效益常用的组织形式之一。异质分组是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它的优点是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使学生合作探究的思路更加清晰;其次对学困生有很好的促动作用,使他们发现自己优点增强自信,同时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优秀的学生则能有榜样的优越感,使他们更加自信,并促动他们不断挑战极限。合作探究是异质分组教学的体现形式,更是进行异质分组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所以异质分组分得实际合理可以为合作探究的学习起好促进作用,为此,体育教师在进行异质分组合作探究时应注意: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分组。②了解学生的基础特长、差异、尽量做到搭配合理、强弱均等(最好每个小组有一名体育骨干)。③教学中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异质分组,也就是要针对教学中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要求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效

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探究时要注意:(1)选择内容,控制时间。首先并不是所有课的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的。有的很简单的内容或者复习内容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很快能够掌握的就没有必要。而当内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时也不宜采用。只有当学习内容比较复杂,学生不能通过个体学习马上掌握,而学习的方法又存在多样性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就能够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样合作探究才有意义。其次时间的控制也很重要,不能因为问题没有解决就无限制地进行下去,而要让学生知道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才是有效的。(2)教师及时恰当的激励与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催化剂。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恰当的鼓励能激发不善于合作的学生参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并使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比如:“火箭组分工最明确,速度快质量高,值得大家学习。”“飞鹰组张飞同学今天表现非常棒,能组织大家按秩序练习,管理能力可见一斑。”等等。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亲切,学习的成果得到肯定,也给学生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三、提出合作探究的任务要分层次

体育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旧教学机制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时练习气氛、能力往往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原因在于:(1)学生的合作能力水平不够,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没形成。(2)在探究学习任务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学生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影响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一方面在布置教师与小组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小组与个体,组与组之间的多向合作探究的任务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另一方面,更要针对学生合作探究的实际能力,分层次向各小组提出合作探究的任务。例如:在进行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教学时,可首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任务:掷实心球时的正确的用力顺序是怎样?上、下肢的主要动作要领是什么?待学生通过各种尝试、探究练习、合作讨论、交流体会、教师诱导,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认知后,然后提出第二个任务:出手角度大概为多少度时,球掷得最远?最后提出第三个任务:如何做到“超越器械”的动作掷球。这样由简到难,采用分层递进提出教学任务的方法。能逐渐诱导、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知识、技术、技能能力。相反,如果一下子向学生提出三个任务的话,在实践中,学生有时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不便于个体间、小组间的合作探究。一定程度上,也会浪费一些教学时间。

四、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因需诱导、启发

“授之以鱼,只供一日之食”,“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诱导者和促进者。那么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练习中应如何发挥诱导、启发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该是因需诱导、因需启发,也就是说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会产生不同的需求,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进行点拨、诱导。如在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时,针对前面提到的第二个教学任务,我会采用不同距离双手胸部前投篮(篮球)的练习,让学生在增加投篮距离的练习中体会理解上、下肢协调用力的重要性,以及出手角度的大小对投篮的影响。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作探究应注重评价标准和评价层次的多样

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的评价既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驱动器”。也是教师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它能保证学习者从初始状态下不断向目标状态转移。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又要求老师在评价时区别对待,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以简单的评价(如过程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表现,淡化学生间纯分数的比较;评价形式多元化,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对于学生不足之处,可以鼓励并进行方法指导;把评价转化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望,以便学生进而转化为一种行动;注重学生发展进程中的纵向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帮助其成功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六、合作探究必须与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极为民主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生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队技术教学时,通过合作探究练习,在掌握该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诱导学生思考:用双手投掷实心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的投掷方式?学生经过思考,尝试练习,能提出不同的双手抛实心球:双手前(后)实心球时,双手旋转式投掷实心球等。学生这些的创新练习,如不在技术的科学性、合作性上角度上考虑的话,都应该值得称赞。因为这是学生会动脑、观察、尝试练习,建立雏型技术的实践能力得到发展的一个起点,这也是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合作探究习惯的养成与探究,创新能力的提高正是创新教育的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义秀,臧传军.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M].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

[2]徐亚军.浅谈体育课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DB/OL].百度文库.2012-09-22.

[3]徐永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J].中小学教育,2013,(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体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2016体育年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