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不同序列及方位成像在40例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2014-09-11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深圳 518001
MRI不同序列及方位成像在40例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曾敏光马钦华董汉彬勾素华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深圳 518001
目的探究并分析MRI不同序列、方位成像在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踝关节损伤40名患者,采用MRI扫描,在正常体位下采用柔性线圈和头线圈,同时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的序列检查。结果柔性线圈发生移动伪影的发生率(35.00%)明显大于头线圈发生移动伪影的发生率(1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优势,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方位、多参数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
MRI检查;踝关节损伤;诊断;应用效果
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疾病,中青年发病率较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和活动障碍[1]。随着MRI(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成像的出现和它非常卓越的软组织显示能力,其检查足和踝关节损伤在过去十几年的临床检查中快速扩展,具有唯一评价踝关节的骨骼、韧带、肌腱和肌肉损伤的价值[2]。从2011年至2013年筛选出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结合全方位体位,完整和全面地显示肌腱、韧带附着点、走行方向等详细信息,同时探究并分析MRI不同技术对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外伤患者40名,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5~56岁,平均(32.10±1.20)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损伤、水肿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柔性线圈组和头线圈组。柔性线圈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1.45±1.10);头线圈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3.15±1.3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扫描方法:MRI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Sonat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分别采用柔性线圈和头线圈,中心通常定位于内踝水平,足部呈放松状态,一般跖屈10°~20°和外旋10°~30°。采取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全方位扫描。其中横轴位较为重要,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如患者肌腱和韧带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实施冠状位或矢状位扫描时选择平行于距骨顶的位置进行定位,采用从上往下扫描的方式,矢状位垂直于内、外踝的连线,采用从右往左的扫描方式。冠状位平行于内、外踝连线从后往前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MRI影像移动伪影发生的例数和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线圈的移动伪影发生例数和发生率有差异,柔性线圈发生移动伪影的发生率(35.00%)明显大于头线圈发生移动伪影的发生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线圈的移动伪影发生例数比较
注:与柔性线圈相比,*P<0.05。
3 讨论
踝关节MRI成像中三个解剖平面:横轴位、矢状面及冠状位,是常规的MRI扫描平面,显示韧带的解剖及其损伤程度具有优势。矢状位能很好地显示距骨、胫骨后肌腱、跟距关节、跟腱、后及中距下关节、距舟关节、距胫关节,并能够显示这些关节软骨以及关节腔,对显示跟腱的病变也有很大的帮助[3]。冠状面能清楚地显示出腓距关节、距胫关节、距跟关节以及外踝的结构,特别是胫骨、腓骨与距骨之间的关节面,同时可显示它们之间的韧带。当MRI扫描平面平行于韧带走行方向时扫描效果最佳;跟腓韧带在足跖屈40~50°,轴向成像时最好观察;胫腓前韧带与水平面约成45°倾斜角。临床上踝关节的病变范围一般都很小,常呈点状、线状表现,所以在层数、层厚和层间距的选择时必须合理应用技术参数。本组采用了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等多方位扫描,完整、全面地显示了踝关节诸骨及韧带[4]。
MRI多方位、多参数成像中, 常规序列包括T1WI、3D-FS-SPGR、PDWI、T2WI。 3D-FS-SPGR序列能很好地显示患者的出血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的伤情作全面判断,且对组织水肿情况也能更好地判断。踝关节病变波及的范围常较小,表现为圆点状和线状,因此必须合理应用技术参数,此次实验应用了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多方位及层厚/层间为3/0.3mm扫描方式,对患者的骨关节、软骨以及各韧带和软组织等损伤能够很好的显示,对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意义[5]。矢状位能很好地显示距骨、胫骨后肌腱、距跟关节、跟腱、后及中距下关节、距舟关节、距胫关节,同时能够很好地显示关节软骨、关节腔和病变的位置。冠状面能显示患者的腓距关节、距胫关节、距跟关节以及外踝的结构,尤其是胫骨、腓骨与距骨之间的关节面以及它们之间的韧带关系[6]。对于磁共振扫描参数的优化组合来说,运用正确的扫描方法和恰当的线圈,才能很好的诊断出踝关节的损伤情况,其组成诸骨及其关节面和关节腔,在横轴位图像、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上可完整显示,对疾病的诊断和定位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谢筱晞,曹桢斌,徐莉萍,等.3.0T磁共振成像评价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5):113-116.
[2]龙维,葛兵,樊平,等.低场强MRI在诊断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中的价值[J].贵州医药,2012,36(11):1012-1015.
[3]徐志根,黄强.低场MRI在隐匿性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92-93.
[4]曹林德,彭俊玲.低场MRI不同序列对踝关节隐性骨折35例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683-1684.
[5]包磊,姚伟武.前踝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评价[J].上海医学影像,2010,19(2):146-148,155.
[6]司道广,时振杰.隐匿性膝关节损伤低场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2):1144.
R684.7
A
1007-8517(2014)14-0040-01
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