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利巴韦口病小儿

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儿科,贵州 湄潭 564100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8例临床疗效观察

姚永华

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儿科,贵州 湄潭 564100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三天后观察退热和消除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0.0%,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咽部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能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手足口病;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利巴韦林;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1]。小儿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的溃疡、皮疹、疱疹,并伴有发热症状,其中,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会受到发热及各种症状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药物及时有效的控制发热、改善各种症状。我院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在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 48例手足口病患儿,年龄6个月至5岁,其中男30例,女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初期。治疗组中男性患儿18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9±1.7)岁;女性患儿10例,年龄8个月至5岁,平均(3.2±2.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1例,年龄7个月至5岁,平均(3.1±2.3)岁;女性患儿9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1±1.9)岁。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儿从性别、年龄、病情等各方面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型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并有咳嗽、流涎、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手,足,臀部出现皮疹,疱疹,周围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1岁以内,1次2.5 g;1~ 3岁,1次5g;3~6岁,1次7.5g,1天3次;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天1次,继发感染者予口服抗生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三天为一个疗程,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一天内体温恢复,皮疹消退,精神食欲佳;有效:用药1~2天内体温恢复,皮疹消退,精神食欲稍差;无效:用药3天之后,症状体患儿相同的常规治疗,定时观察患儿体温、咳嗽,咽喉肿痛等临床症状[3]。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2 结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下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4],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季最为常见。一般本病有3~5天的潜伏期,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病例症状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身体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等;但也有不发热者,少数病例发展迅速,甚至导致患儿死亡。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是“温病”范畴中的一种,为外感时邪疫毒、湿热内蕴肺脏、心脏、脾脏所致。儿童手足口病系儿科常见病,多为外感热邪,或因风寒化热,阴虚生内热或积滞生热等引起,现代医学证实90%的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所致。

目前,暂无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方剂中的主要成分有: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方中葛根、柴胡升阳解肌、退热透疹,具有消炎,抗菌和抗流感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黄芩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浮萍用于发汗、祛风、清热;蝉蜕驱风热、宣肺、透疹。临床上除了一般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多数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一个疗程后体温恢复正常、疤疹干燥结痂并无渗液而对照组一个疗程后体温无明显改变、疤疹较前可略有减少。说明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较之利巴韦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李升炉,聂正湘,彭忠平.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 675-67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8.

[3]金飞燕,郑彬,黄正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0):62-63.

[4]聂青和.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8) : 639-640.

[5]钟东岳,张福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疤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 (4):542-543.

R725.1

A

1007-8517(2014)09-0040-01

2014.02.14)

猜你喜欢

利巴韦口病小儿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