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思维的正确运用
2014-09-10朱仲南
朱仲南
质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意。小至买一把菜,两斤肉,中至一块手表,大至购车与购房,如果货不对板,质量出了问题,事情马上就复杂化了。小至吵个面红耳赤,中至买卖双方像斗鸡斗蟋蟀一样互啄互咬,大至打官司,斗个天翻地覆,双方耗时间,耗精力,耗钱财,直至人仰马翻。所以,经验丰富的市场管理者,经营有方的企业主,一定是在检验货物质量上下足了功夫的,一定截留不及格产品,淘汰次货、劣货,把放心产品售出去,赢得口碑。这样的人与这样的企业,才能很有面子地行走江河湖海,在社会立足,做到利己不伤人。
在质检岗位干得久了,也会产生一种质检思维,他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问题,寻找不足;直接用“标准化”的态度去衡量事物,用一种模式、一个样板去套检其它的物品,挖掘一些不合格、不对板的理由;或者借用“比较”思维,从历史的沿革到国内国外比较,把简单的事推向复杂化,已成一些人的常态习惯。
质检思维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严谨的一面,用来检查产品好处无穷,肉要放心肉,不要注水肉;车要正牌货,不要山寨品;油要正规油,不要地沟油。这需要质检方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品格高尚。
但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正常人,一个开明的人,你恐怕不应把质检思维无限推广,这种形式主义是不能随意普及至人生方方面面之中的。如南方人喜清淡,喜米饭,你就不能排斥喜好味浓的,喝辣的,爱面食的人,并视之为异类;也不能因为你喜欢独处,喜欢思考,喜欢安静,就看不惯好动、热闹、好玩的人,把这些性情视为缺点。总之,不要把对待物品的思维模式去套进一个人活的灵魂中,以及多变、多面的情感中。这种自我为中心的“质人”模式,是简单粗暴的幼稚行为,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把别人搞得很烦。
我们的一些所谓人生导师,一些所谓教育理念,不知哪里出了故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质检思维”的人,他们怀疑一切,他们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最后走向愚己愚众。他们如果去了市场、工厂、企业的质检科工作倒是入对行了,做对事了,但他们偏偏不在质检科,不在质检部门,而分散在各个领域,各个界别,这种生搬硬套的质检思维对上人、对上事,马上搞得矛盾百出,令人感到十分荒唐。
他们一下子“哄”地一起去攻击李娜,说李娜不会打网球,说李娜脾气性格不好,說李娜年纪大了不适宜参加比赛。这些连网球计分都不会计,连“二发”都不会开的人,却去评论网球,用“高大全”的标准挑剔李娜,真令人心寒。他们“哄”的一声去攻击什么李家公子,粗言秽语,真接骂及那位当事人的母亲、父亲,极为粗暴和庸俗,若有世界骂人语言比赛,肯定拿“金奖”,真令人恐惧。他们 “哄”地一下子攻击这,攻击那,用他们自己的模式、习惯、习俗去套在别人头上,稍不如意就大骂,如小丑登台,泼妇骂街,泼皮耍赖。他们一下骂周立波,一下骂赵本山,一下骂许多观众喜欢的小崔,一下又骂什么“猿”,显得无聊低劣,青面燎牙,令人反感。
质检上的挑剔,标准化的设立、比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产物,是严谨的,是正常化的,是为了取信于民的。但心态不正常的乱挑剔,乱设立的“个人化”标准,胡乱的比较,则使社会生活、人的待人接物产生混乱,产生不和谐,产生不协调。这则是变态的,是低素质的表现。
所以,我们既希望各行各业的质检人员把好关,把不及格、以劣充好的产品赶出市场,同时希望一些感情用事的人,一些自己没什么本事,却反感别人有成绩的人,一些躲在床底下向别人放冷箭的人,一些语言粗俗提意见的人,少一些故意的挑剔,少一些攻击人的无理取闹,少做一些怀小人之心,露泼妇嘴脸的事,要遵循社会标准,还社会和正常人、正经人尊严与清朗。
我们永远需要安全质检,需要不懈怠的质检,这才可形成一个公正的环境,使人们放心地生活,不受欺骗,不受愚弄。但我们不能把质检的思维放大,转向挑剔,转向自我为标准、为中心,要人尽其才,人心所向。逐步设立社会标准,不要搞得人言可畏,人人自危,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如果相互挑剔,相互猜忌,形成一股不正之风,形成了怨气、霸气、匪气,那后果将会如何?大家清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