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口服液治疗高黏稠血症108例
2014-09-10袁湘萍
袁湘萍
(荆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高黏稠血症多与纤维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变性能力,血小板聚集有关[1],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人体内血液黏稠度增高时,可使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携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使红细胞代偿性增生[2]。在物质代谢紊乱时,血浆中脂质成分增高及纤维蛋白升高,表面负荷减少,血液各成分聚集粘附机会增加[3],进一步加重血液粘稠的程度,造成对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可引发晨起头晕、心悸胸闷、颈项强硬不适、肢体麻木、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若血液过度黏稠,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而引发一系列缺血性急症,危害人体健康。现在医学对高血黏症的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往往延误治疗。而中医通过益气活血化淤的方剂治疗,无毒副作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笔者总结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内科门诊经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确诊为高黏稠血症患者108例,应用本院自制中药益气化瘀口服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按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病例108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8例。年龄在36~78岁,平均年龄57岁。检查结果显示轻度高黏稠血症者40例,中度高黏稠血症者58例,重度高黏稠血症者10例。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标准 空腹抽血化验血液流变学,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标准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14项指标。被测指数有3~6项超过正常值为轻度高粘稠血症,7~10项超过正常值为中度高粘稠血症,11~14项超过正常值为重度高粘稠血症。
1.2.2 排除标准 对多种药物过敏,无法判定疗效者。
1.3 治疗方法
108例患者均口服我院自制中药益气化瘀口服液,1次服10ml,1d服药3次。并嘱患者清淡饮食,生活规律,多饮水,服药1个月后复查血液流变学。
1.4 观察内容与方法
1.4.1 症状观察 以患者主诉为依据,比较用药前后主要症状的病例数。
1.4.2 实验室观察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结果。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用药前后患者主要症状的病例数有明显减少。
表1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人数 例
2.2 实验室结果观察
40例轻度高血黏患者经1个月治疗,结果恢复正常;58例中度高血黏患者中,50例结果恢复正常,8例结果转变为轻度;10例重度高血黏患者中,有2例结果恢复正常,5例结果转为中度,3例结果转为轻度。以实验室结果为依据,108例中,治愈92例(85%),好转16例(15%),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血液黏稠度的形成及变化受到饮食、运动、机体代谢状况、环境及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就个体而言,影响血液黏稠度的重要因素为:第一是血红细胞因素,如红细胞数量、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第二是血浆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第三是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人体在内外环境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可导致血流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中医对高黏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气滞血瘀的临床症状辩证为血瘀症,其病机在于血液运行受阻淤积,气血不畅,淤血阻窍致脉络滞涩,脏腑及大脑失养,治则当益气化瘀。
益气化瘀口服液为我院经典验方,其主要成分为黄芪、桃红、红花、地黄、当归等多味中药,经合理配方,用科学方法煎制而成。方中黄芪主要药理作用是促进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提高血浆和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有保肝、改善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功能;桃仁苦甘平,善泄血分之瘀滞和气血凝滞;红花辛散温通,既善活血通经,又可祛瘀止痛,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甘温质润,功善补血养血,当归煎剂和醇提液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本药为棕黄色液体,味微苦涩,既往多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后遗症和冠心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好的益气化瘀功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其用于高黏稠血症的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特别对于轻、中度的患者,早期用药可以很好改善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且药物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艳,孙丽,宁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高血压因素的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5(3):105.
[2] 王莹,朱泉,虞成华.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89-96.
[3] 赵建红,黎士生.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8):2797-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