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整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2014-09-09宫章鹏
宫章鹏
摘 要:信息技术进入校园,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语文教师如何巧妙整合信息技术,紧扣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从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丰富学习情境;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感悟能力;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巧妙整合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1 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丰富学习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将教材上不易呈现的教学情境生动地再现给学生。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由于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而身处和平年代的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的局限性,无法深入到文本的意境中,与文本语言产生共鸣。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呢?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二战期间,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接下来,我出示与文本有关的课题画面“生死攸关”,然后结合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的情感被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所感染,纷纷去阅读课文。同时,本文人物心理描绘的品读也是一个重点,它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文中的对话和蜡烛越来越短能让读者感受到“危机时刻”和“生死攸关”。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危急情境”,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去对话、朗读,然后师生一起结合情境品味语言,于是,文本所传递的情感和展现人物勇敢、机智的一面在学生脑中渐渐地清晰了起来。
2 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感悟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它凝聚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和谋篇本局,蕴含着作者或爱或恨、或喜或悲的情感。但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有些文本比较抽象,光靠字面的理解可能会比较难,这时,巧妙地引入信息技术,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一文,文本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释放着人间的“大爱”。基于这个文本,如何紧扣语言,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上课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配乐朗诵,将文本语言用朗诵的形式触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随着配乐朗诵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是文本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提升感悟能力,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我让学生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我”的不理解。当学生找出这句话后,我用课件将这句话投影出来,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和“我”内心的想法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而在学习“父亲捐献角膜”段落时,当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感悟之后,我特意用多媒体展示“眼睛”和“盲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3 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这个能力也包括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个能力关系到学生是否具备再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共享于网络之上,如果学生能结合课内文本的学习去获取,就能产生阅读的兴趣,极大拓宽视野,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一文节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书,《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如何以本文为契机点引导学生课后去阅读《西游记》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是《西游记》里最重要的人物,我要从文中挖掘出精彩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文本是如何描写“石猴出世”、“寻找源头”、“发现水帘洞”和“拥戴为王”的,通过语言品味去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进而掌握故事情节;同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结合多媒体展示美猴王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对孙悟空的形象产生兴趣。当课文学习完之后,我借助互联网展示《西游记》的精彩片段,使学生产生要阅读《西游记》的欲望,我再趁机引导学生如何从互联网去拓展阅读。可以说,学好语文并是不简单地从课本上获取就够了,真正的语文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去获取,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总之,语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整合信息技术,用开放的心态整合信息技术,只有紧扣学科特点,巧妙整合,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