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2014-09-09李栋
李栋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和主题,这是我国迎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世纪的教育战略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宗旨迫切要求学校正确树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思想,迫切要求学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立足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负担过重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产生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根源却是应试教育。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1.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就是以升学率为目标,以考试成绩为准绳的应试教育。要想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真正转轨,必须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必须改革考试制度
应试教育的核心是以分数决定一切,这必然导致老师和学生只应付考试课程,导致學生偏课、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考核。考核办法可以是多方面笔试、口试、面试、考查、考评等办法的结合,不能以一次成绩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3.必须建立素质教育评估体系
应试教育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准绳;素质教育则要求对学校的评价看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评价看是否对学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评价看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应该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灵活而新颖,这样才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各个环节及教学内容的组成,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认知上的难度。
最后,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气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愉快教育法”的指导下,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二、立足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对固有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必须处理好以下方面。
1.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敏锐地、精细地观察,这是发明创造的基点。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方式、方法和顺序观察,并教给学生记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的方法。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教师应在课堂上把自己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应主动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主动适应教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观念。
3.处理好鼓励先进与转化后进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面对几个善于考试的学生或尖子生。对于所谓的学习上的后进生,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厚爱”。课堂教学应实施分层教学,特别注意照顾和转化后进生。
三、谨防“素质教育”旗帜下加重学生负担
1.素质教育不是全面教育
目前小学课程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社会、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活动和手工制作等,种类繁多,作业随之增多,学生书包自然不轻。我认为,小学阶段对于那些非基础性内容,不一定作为课程学习,如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可以举办讲座,而美术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培养,总之,开设的课程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又能把基础学科落到实处。
2.素质教育不是课外活动教育
有些学校搞的所谓的课外素质教育,无非是把各种课外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体育锻炼、唱歌跳舞、卫生劳动等都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活动层出不穷,学生累得精疲力竭,这也是变相加重学生的负担。
3.“素质教育”口号下仍实行“应试教育”
论起“应试教育”,各学校校长和老师都感到深恶痛绝,但口头一套,实际上又是一套。每到期末,领导把考试命为“抽考”,表面上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分数排名,事实上在背后排得清清楚楚,教师的奖励也明明白白,在这种实际的“应试教育”下,学生背得天昏地暗,老师教得不分昼夜,负担根本没有减轻。
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在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是中小学,而且是全社会都应思考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需要全社会长期地努力和探索,转变观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努力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