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反讽手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09饶玲芳

考试周刊 2014年57期

饶玲芳

摘 要: 反讽是西方文论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艺术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许多反讽名篇。有效运用反讽手法,对于塑造作品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反讽的概念及其作用,探讨反讽手法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反讽手法 中学作文教学 言语反讽 结构反讽

一、反讽手法的概念

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端,往往就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在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时并不总是用直接的宣泄方式,而是运用反讽手法较为克制地表达,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反讽的基本特征是字面意义和深沉意义的不一致。

反讽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在中外小说、诗歌等各类题材中都有广泛运用。同时,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存在许多中外反讽名篇,如契诃夫的《变色龙》、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而诗歌则有闻一多的《死水》和北岛的《回答》,等等。

二、反讽手法的作用

反讽手法作为一种写作技法,可以起到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效果。许多作家在写作时都十分注重运用反讽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如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较巧妙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为了充分表现奥楚蔑洛夫的谄媚、专横、见风使舵的丑恶面貌,情节一再发生逆转,波澜起伏,收到了较好的戏剧效果。

据了解,中学阶段,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不重视对学生写作技法的教授,学生在写作时由于各种写作技法的缺乏,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结构平铺直叙,语言平淡如水,主题苍白无力。学生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反讽手法的特征、作用及相关运用,则将对其作文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三、反讽手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学生基本已经能够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掌握较少。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法,让学生达到课标所要求的“力求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有能力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作文写作技法,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对于反讽手法的学习,可以从语言、结构和主题三个方面展开。

(一)掌握言语反讽,打造反諷性语言。

作为语言的艺术,反讽最突出表现在语言上,它是指说话人话语的隐含意义和他的表面陈述大相径庭。优秀的写作者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具有反讽意味的语言文字有些体现出幽默、机智,富有趣味性的特征,有些则辛辣尖锐,引人思考。诗歌中的反讽首先是一种言语技巧,如北岛的经典作品《回答》“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两句运用了反讽的艺术手法,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语言上的反讽使诗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现在的有些中学生在写作时,适当运用一些反讽性的语言进行叙述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有趣。如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习作:

《喜迎某某中学断水限电》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某某中学电视台校园频道记者李某某。我现在在校园CBD——孔目湖广场为您作现场报道。大家通过镜头可以看到我的身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这里正在举办某某中学“歌唱母校,喜迎停电”大型文艺汇演……

从这篇文章的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其运用了反讽的语言,调侃讽刺学校的经常性断水断电现象。语言幽默风趣,以正说反,运用新闻中常见的正面的歌颂式话语来讽刺学校管理的不完善。

(二)学习结构反讽,巧妙安排结构。

反讽,随着其发展流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修辞学的界限,不仅局限于言语上的反讽,作品的反讽意义也常由作品的叙事结构完成。结构反讽,又称情境反讽,是作品结构内部的情节因素的悖立和互反,它注重把那些具有对立性质的事物在作品中予以并置,从而形成鲜明的对照。

结构反讽在文学作品中很普遍,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构反讽中,事件情节的发展往往与读者预想的结果不一致,给人出乎意料之感,能让读者在惊讶感叹之余,进一步思考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许多作家都非常善于运用结构反讽突出作品的主题,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小说名作《麦琪的礼物》就是采取这样一种反讽性结构来叙述的。小说描写的是美国底层的一对贫穷的夫妻在圣诞节前夜给彼此赠送礼物的故事。由于经济上的拮据,无力购买礼物,他们都选择了放弃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来换取对方需要的东西。最后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他们也收获了珍贵的爱。小说主题即我们都要学会爱,懂得付出。这样的主题很普遍,圣诞节送礼物的事件也很简单,但是正是由于欧亨利对于结构的巧妙构思,才使得这篇小说变得妙趣横生,主题更加明确。

教师在教授学生处理故事情节的安排时,可以介绍一些中外名篇中结构反讽运用得非常出色的例子,给学生启发,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运用所学的关于结构反讽的知识,对于情节结构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安排,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就能避免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三)运用反讽手法,表现文章主题。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同一事件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主题的表现上都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使作品具有更深厚的内涵。如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题都具有多种解读。《红楼梦》既可解读为作者意在惋惜和悼念宝黛爱情,又可以解读为对于腐朽衰败的封建大家族的揭露。《三国演义》的主题历来都有多种说法:“正统说。”“拥刘反曹。”“歌颂英雄。”等。主题的丰富和多义解读也是这些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让主题更加丰富充满韵味呢?运用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对主题进行处理,能够使得主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写作者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不要表达得过分直接,要给作者留下一定的意义空白,留下一些不确定的信息。由于作品给予的不是确定性的启示,因此,读者对主题的把握可以趋向多种可能性,特别是一些意蕴层次丰富的作品更是如此。

总之,反讽的艺术手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其运用十分广泛,各版语文教材中都选取了许多反讽名篇。从微观上讲,反讽作为一种写作技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课文中的反讽手法进行适当讲解、迁移,以读促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讽这一写作技法的概念、作用及其相关运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佘向军.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03(8).

[3]赵明福.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J].学知报,2004(4).

[4]贾越.反讽艺术的美学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1997(6).

[5]郭为民.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J].新课程,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