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环境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
2014-09-09李彦清
李彦清
所谓大班额,指班级人数超过法定人数和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2002年6月,教育部明确规定“56~65”为大班额,“66以上”为超大班额。《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中最有影响力的调查篇章《我国中学超大班额现象的调查》显示: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城镇最多,且超过50%;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逐步增多。在大班额环境教学中,普遍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成了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分小组互助学习,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因此,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就作为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大班额环境教学中受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笔者结合几年的听课学习,总结了一些目前制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随意组合”型。
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分小组互助学习。但教师在分小组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如把前后两桌4人分为一组,把前后左右四桌8人分为一组,把就近几桌分为一组,把两列学生分为一组,把两行学生分为一组,组内人数有的多达16人。有的组优等生多,有的组后进生多,有的组人数多,有的组人数少,有的组男生多,有的组女生多。总之,所分小组组间不均衡,组内失衡,随意性强。
2.“速战”型。
学生合作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某一问题不到两三分钟便匆匆收场,汇报学习成果。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多数学生因时间不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自由市场”型。
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自由市场”。教师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后,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嘈杂无序,但教师不参与、组织和干扰,有的教师忙于干跟学生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有的在一旁等待,有的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转悠几圈等。
4.“暗示”型。
教师暗示合作学习成果。教师为了顺利获得所谓的合作学习成果,利用巡视的机会,将自己希望的结果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以便学生汇报出正确的结果。从表面上看,学生积极动手、充分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实质上却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法。这实质上变相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交流的权利,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发挥不出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5.“盲目”型。
合作学习内容没有精心设计,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内容很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的合作学习内容具有模糊性,不知要合作学习什么,只是为合作而合作,有的合作学习只是组内学生面对面地各自读书或说笑,没有合作学习的实质内容。
6.“优生表演”型。
合作学习成了优秀学生的独角表演戏。课堂讨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运用的合作学习形式,但这种合作形式在操作上往往会变成优秀学生的独角表演戏。汇报时一些优秀生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同时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中后学生则失去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只能被动地听“天书”,导致合作学习达不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效果,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的表演舞台。
7.“合而无果”型。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合作过程,无合作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又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教师便急忙进入新环节,前面的合作学习只有过程而无结果,实质上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症下药,探寻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体现团队精神,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全体学生个性良好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针对目前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种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探寻更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1.科学分组,明确任务。
大班额由于学生众多,加上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组织教学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班内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根据多年尝试证明:小组成员的组成要依据学生个性差异、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兴趣爱好、性别等合理搭配,小组人数6人为宜,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各2人,男女生各一半,这样的小组学习效果最佳。小组成员要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小组角色要互相轮换,以增强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小组成员中要推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全组各方面的学习工作,如检查作业、组织讨论、汇报情况等。
2.保证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
合作学习必须保证完成某一内容需要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一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二要发表个人意见,三要进行交流讨论,四要整合反馈。各阶段要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时间的不充裕、时间分配的不合理、运用不充分会直接制约小组合作的深入开展,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低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操作,要指导学生合理、充分运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要克服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主宰课堂教学所有时间的弊病。
3.教师积极参与、引导、组织,让合作讨论做到活而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活而不乱、杂而有序。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合作學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责任务和明确的合作程序,凸显主体作用。如果教师不组织、引导、参与,学生想讨论什么就讨论什么,想怎样讨论就怎样讨论,学生讨论到那里,教师就跟到那里,这样的合作讨论学习就成了“自由市场”,合作学习必然低效。
4.要把握住引导、点拨与暗示的界限。
在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引导、点拨与暗示的界限,适时适度引导、点拨。引导是对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点拨是对思维障碍的打通,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百思不得其解時点拨;而暗示是给学生偷偷提供答案,是对学生合作讨论的阻拦、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实际是传统“填鸭式”灌输教学法。在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提醒或暗示,要让学生在较充分的时间里按自己的理解水平和兴趣独立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任意拓展,思想任意放飞,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所以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要防止把引导、点拨变成暗示。
5.合作学习内容要明确,有合作价值。
合作学习要确定具体学习内容,并且选取的内容要有合作的必要。合作学习内容明确,也就是要明确合作讨论什么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就是说合作讨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为调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使学习富有成效,要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合作讨论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又要有广度和难度。如新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大家都想解决但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合作,合作要有必要和价值,否则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6.人人参与,体现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成员人人参与,个个体现团队精神。一是合作学习应表现为全员参与,要有组长的主持,成员的具体分工,人人有活干,没有旁观者。二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均等机会。人人参与要突出性格内向、不善发言的学生和后进生,对于他们,教师要有意创造出想、说、做的均等机会,经常陪他们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大胆讨论、质疑、交流,并开展辩论,消除胆怯心理,使他们有勇气主动参与合作,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团队的需要,是团队精神的体现。三是切记避免少数优等生垄断所有展示机会,合作学习中,优等生不是主角,后进生不是陪客,他们角色平等,拥有均等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人人参与、机会均等,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学生才能全体发展,教学才能高效,学生素质才能提高。
7.合作学习既要重过程体验,又要重成果展示。
合作学习在重过程体验的同时,一定要展示、总结、反馈学习成果。一是小组内人人展示学习成果,特别突出后进生的展示,二是组内汇总学习成果,组间展示学习成果,三是教师要整合、反馈学习成果。
总之,要在大班额环境中进行有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至关重要,得当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要花时间下苦工;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