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2014-09-05张晓东
张晓东
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用于胃溃疡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张晓东
目的 评价用于治疗胃溃疡时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胃溃疡患者104例, 随机分为甲组(用兰索拉唑治疗)52例和乙组(用泮托拉唑治疗)52例, 用药1个月后, 比较两组疗效、成本、不良反应、成本-疗效等相关研究指标。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均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兰索拉唑治疗组成本-效果指标为3.42, 泮托拉唑治疗组成本-效果指标为2.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治疗上, 在同一疗效水平上, 泮托拉唑要比兰索拉唑更经济适用, 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值得推广应用。
胃溃疡;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药物经济学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其病因有多种,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使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 胃黏膜受损[1]。有研究提出治疗时主要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2], 药物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等[3]。随着胃溃疡发病率的增高, 患者对找到一种疗效高且经济的药物的期望也越高。为选出哪种药物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做了此次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3~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104例, 男60例, 女44例;年龄31~63岁, 平均年龄(42.1±3.2)岁;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各52例:甲组:男29例, 女23例, 年龄32~63岁;乙组:男31例, 女21例, 年龄31~60岁。甲乙两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考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以胃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幽门螺杆菌(HP)检查为阳性;患者在此之前4周内未服用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 近期无消化道手术史及无其他严重疾病, 对治疗药物不过敏者。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胃镜检查结果为疗效评价依据:显效为溃疡和炎症全部消失;有效为存有炎症及溃疡面积缩小> 50%, ;无效为炎症及溃疡没有改善。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治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做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为HP根除。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 检查有感染者用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国药准字:H23020932, 规格:0.25 g×20粒)抗菌治疗, 1 g/次, 2 次/d。甲组: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035,规格:30 mg×14粒)口服, 30 mg/次, 1次/d。乙组: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032, 规格:40 mg×7粒)40 mg/次, 1次/d。治疗1个月后进行评价。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部分有口干、头痛失眠、腹泻、食欲不振、便秘胀气症状出现, 但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均可耐受, 无患者退出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处理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甲组与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90.4%, 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根除率比较 两组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2.3 药物经济学评价 药物经济学成本包括药费、检查费、住院费等[4], 分为直接、间接和隐性3种。直接费有药费、检查费等;隐性费及间接费有食宿及时间费等。 比较患者的检查费、住院费、食宿费等基本一致, 因此在研究中只计算治疗药品费。成本-效果比(C/E)就是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即有效治疗1例患者所花费的成本, C/E=(成本/总有效率)。本次治疗所用研究药品价格以2013年1月为准:兰索拉唑肠溶胶囊(30 mg×14粒)158元,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7粒)50元。两组 C/E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2.4 敏感度分析 由于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经济学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因此, 需要做敏感度分析:将药品价格上调15%, 设其他费用不变。C/E结果与表3相似, 由此说明了由药品价格波动对药物经济学分析产生的影响较小, 评价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分析结果详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n(%)]
表3 两组成本-效果比较(n, %)
表4 两组敏感度分析(n, %)
3 讨论
胃溃疡的形成是因为某些因素损坏了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 或保护机制中的某个环节受到损害时, 胃黏膜可能被自身分泌的蛋白酶及胃酸侵蚀而形成溃疡。损坏因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及胃酸的异常过多分泌。其中HP是最主要因素, HP的根除可明显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最终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胃蛋白酶活性有较强的依酸性, pH>4时便失活。因此胃酸对本病形成的直接因素, 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 在胃溃疡的治疗上应主要考虑消除病因和保护胃黏膜, 促进胃黏膜愈合。临床主要用H+-K+-ATP酶抑制药即质子泵抑制剂, 使胃酸分泌终末环节的酶不可逆性失活。作用机制为高度选择特异性抑制K+-ATP酶、H+, 使胃内的H+减少和消除HP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此类药物能够更强更持久的抑酸, 促进胃溃疡的更快愈合。且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好, 是根除HP的基础常用药, 疗效确切, 缓解疼痛快, 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药品种类的增多, 用药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多, 人们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会选择更经济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目的在于使药品得到合理应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方法为成本-效果分析,其力求找到一种既高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案[6]。因此作者做了此次研究。
兰索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本品的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 抑酸作用强、抑制幽门螺杆菌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 能更好更快地促使溃疡愈合且属于国家医保报销药品。泮托拉唑在强酸环境中能迅速活化, 其能从多个方面抑制胃酸分泌, 抑酸能力强大, 且在临床上联合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小。为比较两药哪种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故进行了此次药物经济学价值研究。从研究分析中发现:甲组与乙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90.4%。对两组的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的成本-效果比为2.21%, 较兰索拉唑低,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胃溃疡的治疗上泮托拉唑较兰索拉唑会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1] 李文举, 马丽.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联合胃达喜治疗胃溃疡临床对比研究.中国保健营养, 2012, 8(15):269.
[2] 周喜元.两种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2(5):108.
[3] 杨艳.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6):198.
2014-04-22]
251500 山东省临邑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