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2014-09-05张善华付风魁周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钡餐贲门癌胃底

张善华 付风魁 周海

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张善华 付风魁 周海

目的 为了在影像学上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故对其在螺旋CT和钡餐造影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方法 将42例术间病理确定为胃底贲门癌, 并术前都接受了螺旋CT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CT报告作为CT组, 钡餐检查结果作为钡餐组, 两者综合作为CT+钡餐组。将三组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 CT的检出率为92.86%, 钡餐的检出率73.81%, CT+钡餐检出率100.00%。结论 CT+钡餐能大大提高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螺旋CT;钡餐造影;胃底贲门癌;影像学诊断

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 癌症已不再是绝症。现代医学对癌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研究、药物研发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即使是恶性肿瘤, 只要能在早期发现, 预后和生存率都比上世纪乐观许多。目前, 在诊治癌症方面, 早期准确诊断, 能够及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胃底贲门癌是消化道癌症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且病死率极高。原因是其发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胃底和贲门位于肋弓内, 腹部触诊时不易扪及, 多在中晚期时发现[2]。提高胃底贲门癌诊断率, 对提高其生存率很重要。钡餐是临床上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传统检查方法, 螺旋CT, 尤其是多层螺旋CT(MSCTD)近年广泛应用于胃底贲门癌的诊断。本文对这两种影像学技术关于胃底贲门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它们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1~10月42例经本院手术活检证实为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43.2±13.9)岁, 均在入院后接受上消化道钡餐和螺旋CT检查, 报告为胃底贲门癌, 接受胃癌根治术,病理检查确诊。症状及体征:纳差31例, 呕血8例, 黑便21例, 贫血32例, 腹水9例;早期10例, 中期13例, 晚期19例。

1.2 入选标准 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底贲门癌患者。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①上腹部CT扫描:嘱患者禁食6 h, 检查前饮800~1000 ml水, 患者取仰卧位, 行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②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嘱患者禁食6 h, 行气钡双重造影, 取仰卧、直立、俯卧多种体位,在透视下可多角度观察病变, 采用70 kV, 80 mAs点片。

1.3.2 所用设备 ①日本东芝16C层螺CT机Aquilion-16。②岛津-500 mA胃肠造影机。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患者中, 其螺旋CT报告阳性39例, 检出率为92.86%,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报告阳性31例, 检出率为73.81%,而两种检查相结合, 报告为阳性42例, 检出率100.00%。CT+钡餐相结合, 双管齐下, 对胃底贲门癌的检出能大大提高。检出率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检出率比较(n, %)

3 讨论

目前钡餐造影、内镜检查、CT、MRI等技术, 都能为诊断胃底贲门癌提供影像依据。临床上最传统的检查是上消化道钡餐造影[3]。因为其能够清晰反应出病灶的轮廓, 面积及肿块对组织黏膜的侵犯程度。当病变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造影剂中断, 出现龛影。胃底贲门癌多发展为胃底出现不规则肿块, 贲门狭窄, 胃体及食管下端僵硬[4]。而钡餐造影对消化道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有较高的阳性报告率,并且患者行钡餐检查无需繁琐准备, 简单易行, 经济实用,故作为诊断胃底贲门癌的常规检查。不过, 由于贲门区和胃底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胃底贲门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对于胃底贲门癌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是避免不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诊和漏诊。本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表明了钡餐检查的局限性, 钡餐组的阳性率仅为73.81%。这个数据, 在现代医学对癌症检出率的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胃底贲门癌这类的恶性肿瘤。螺旋CT的优点则是, 能够清楚显示肿瘤生长情况和浸润, 转移方向[4]。对于胃壁增厚的晚期病例, CT的检出率远高于钡餐。胃底贲门癌的发病特点是早期基本无任何临床症状, 多在中晚期时查出, 这也可能是导致CT对胃底贲门癌的检出率高于钡餐检出率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 CT组的阳性率92.86%, 虽然高于钡餐组, 但仍表明CT检查对于胃底贲门癌的诊断还是存在某些局限性。而CT+钡餐组, 阳性率为100.00%, 可以说明钡餐和CT在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上各有所长。CT检查对胃底贲门癌晚期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能够清楚显示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程度, 对其的分期和术前评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钡餐检查能清晰反应出病灶的轮廓、面积及肿块对组织黏膜的侵犯等, 在没有出现明显体征的早期, 可以做出诊断, 弥补CT检查的不足。

综上所述, 胃底贲门癌病变部位特殊, 病情复杂, 且早期无明显症状, 诊断困难。影像学上采取CT+钡餐取长补短的检查方案, 可以提高其的确诊率, 减少误诊、漏诊。及时为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提高生存率。

[1] 周晓军, 杨兆恒.数字胃肠下行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征象分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8, 5(1):25-27.

[2]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26.[3] 梁启宏, 陈辉.胃底责门癌的X线钡餐造影诊断.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 12(3):165-167.

[4] 孔庆珍 , 王锡国.早期胃癌的常规钡餐检查方法及征象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0 , 7(3):124-125.

2014-05-09]

256610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钡餐贲门癌胃底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身体质量指数与贲门癌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X线钡餐造影在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研究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