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作业”走向“作文”,文心雕琢是关键

2014-09-04张其智吴江伟

考试周刊 2014年56期
关键词:作业

张其智 吴江伟

摘 要: 作文是一种基于内心需要的表达,而在当前农村小学很多师生尤其后进生的心目中,作文只是他们语文学习中的一项“作业”,毫无表达与创作欲望。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中的问题,教师必须着手对孩子进行文心雕琢,使孩子转变作文观念,将作文视为内心的表达需要,从而促进农村小学作文习惯养成教育进程。

关键词: 作文养成教育 现状透视 文心雕琢

自从本学期确立了“简快作文实验”课题研究后,我对学生作文养成教育现状更关注。在关注中,发现了很多制约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进程的问题,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现状透视

作文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功课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作文理应是一种基于内心需要的表达,而在当前农村小学很多师生尤其后进生的心目中,作文只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一项“作业”,毫无表达与创作欲望。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究其根源,无外乎以下几种因素。

1.不切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方式。

这些年,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推进,许多作文教学法“自立门派”,层出不穷。这些教学法大都是实验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经过长时间实践摸索、总结提升而得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这些优秀的作文教学法,很多农村教师由于受外因内因的制约,疏于研究自己学生作文习惯养成现状和策略,因此渐渐分成了两类:一类教师强调这些优秀教学法的“个别性”,对它们充耳不闻;另一类教师则一味夸大这些作文教学法的“普适性”,认为它们“放之四海皆准”。这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做法,不仅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作文观念,反而直接导致更多同学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

2.不够热情的作文教学评估。

学校对作文教学评估的淡漠,促成教师“把‘作文只当‘作业”的合理化认定。周围很多老师大都是先把作文要求简单讲一讲,然后让学生口头说一说作文的构思,接下来就发作文本开始作文,很少关注学生真正写了些什么东西。学校对教师作文批改等业务的检查,很少关注学生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另外,在试卷测试中,阅卷人员走马观花,对于学生作文是原创还是抄袭无暇辨真伪。这使得很多老师宁愿让孩子背现成的能拿高分的优秀作文,也不愿给孩子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空间。

3.程式化的学生作文评价。

长久以来,“眉批、段批、总批”的作文评价方式促进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但是,也使得很多老师为了“批”而“批”,不是为了“指导交流”而批。

4.天壤之别的父母文化差异。

尽管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生活质量差别不大,但是,父母的文化差别是横亘在他们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在我周围,很多孩子的父母甚至小学都没毕业,而很多县城的家长爱读书、爱写作,能倾力为孩子营造文化氛围。

5.让人又爱又恨的方言现象。

在作文中,如果总是习惯用方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文表达与交流的功能,对小学生学好规范的汉语是很不利的。为此,有些老师试着让孩子们在校园内讲普通话,以此纠正方言,但收效甚微。毕竟农村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充斥着方言,他们周围的人都说方言而不是普通话,影响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孩子很难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二、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的对策思考

如何引领学生转变这一观念,真正将“作文”视为内心表达的需要?我觉得,文心雕琢是关键。何谓“文心雕琢”?就是强调教师不单注重作文技巧的教学,更要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主动关注自己的内心,才会从“作文技巧”的追求走向“内心表达”的需要,从而引领学生从“作业”走向“作文”。

1.丰富活动,敏化心灵。

尽管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往往显得粗糙,但是,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教师应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内在想法、看法,注意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

语文名师管建刚曾说:“无意印在心灵上的那些事件、那些情感,才会真正哺育写作。”孩子的世界每天都上演着丰富的内容,教师要给孩子创造“表达印在自己心灵上的事件和情感”的平台,以此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力,从而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实践中,我鼓励孩子写小组流动日志,每天由组内商量选定一些日常接触事物作为话题,用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写自己的看法或想法,然后小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传看。长久下去,学生自然敏化心灵,增强写作欲望。

作文需要源源不断的素材,李振村老师在《语文教育的根本在哪里》中写道:“掌握一两种写作技巧是不难的,难的是让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和自信,像玩游戏一样玩语言文字。”我们应想尽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心灵体会,用双手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写、勤于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活动中的孩子心智丰富,表达欲望强烈。所以,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及时创设不同话题情境,让学生即兴写作。如有一次,我校请到了著名励志教育专家赵一博为学生进行专题演讲。我以这个活动为契机,在演讲开始前,以“对演讲的期待”为话题引导交流写作;演讲结束后,以“对演讲过程的感受”为话题引导交流写作。由于学生亲历了活动,在第一时间内,很多感受都是鲜活的,因此很多语言文字的表达十分鲜活、真实。

2.趣传技巧,表达心灵。

虽然文心雕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课内课程和学校教育,但是,不能否认作文课堂教学对孩子内心的影响。课堂上的很多举动本身就是孩子的作文素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绝不能只注重技巧的传递,而不关注孩子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如就“简快作文实验”课题来说,在课堂实践中,所有关于简快作文的技巧和理论,我都是通过妙趣活动向同学们传递的。比如在培养四年级孩子“变换句式首尾呼应”的作文技巧时,我分别请坐在最前排和最后排的两个孩子站起来,然后让前面的孩子喊后面孩子的名字。“一呼一应”,孩子一下子形象地感受到了“前后呼应”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习作内容理解“变换句式首尾呼应”。这样的妙趣活动常常投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加深他们对作文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同样,对于“纠正作文中方言现象”的指导,我们如何在修正这些方言病句的同时,不伤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要结合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一些常见方言创编故事或者小品等进行表演,使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典型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差别,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作文技巧的传递,一定要追求“润物无声”的自然之境。无论欣赏哪一流派的作文教学方法,都要考虑到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取适合本地、本班孩子的作文教育方式,切不可盲目照搬。毕竟我们最终培养的不单是学生行文造句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运用技巧表达心灵的良好习惯。

3.满足期待,延展心灵。

当学生充满激情地创作作文时,教师一定要予以欣赏和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作业”式评价,而是心与心的交流,以此满足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期待。

首先,在常态的作文评价中满足孩子的期待。在用笔批改时,要采用“对话式”交流评价。比如当孩子作文中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时,不要简单圈出来要求改错,而要针对这个错别字或者不通顺的句子,创设某种情境与孩子交流。在实践中,当学生把“树梢”的“梢”误写为“捎”,我这样评价:“你‘稍不留神把树‘梢写错了。麻烦你再读一遍时‘捎带着把它改过来吧!”这样的小小举动虽然平凡无奇,但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使得孩子在作文的世界里与老师有了丝丝缕缕的内心联系,从而每次作文后都充满期待。另外,在常态作业评价中,除了“师生对话式”评价方式,我还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修改能力的培养。结合作文课题实验,我先让孩子掌握“简快作文三段论简评”法,然后培养孩子学会用三段论简评优秀习作,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鉴赏能力。一定阶段后,再让孩子运用此方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构段、语言运用、错别字”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修改。如此循序渐进的训练,既使孩子们掌握了方法,又满足了学生对自我习作的评价需求,从而更好地在教师评价中找到共鸣。

其次,满足优等生作文创作后的期待。优等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欲望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强烈,虽然这部分学生的作品并不一定完美,但孩子们并不满足在班内、校内展示交流,他们更渴望自己的文章能发表在报纸等刊物上。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们一定要尽量提供展示平台和空间,如创立校刊校报或者班级作文集,让绝大多数孩子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要尽量主动组织联系投稿,帮助孩子们与编辑部建立良好、持久的联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灵满足。

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更要让自己的“童心”融进学生的习作中,戴上“放大镜”以“欣赏的眼光”找优点:有的书写很工整,有的偶尔会用上几个很恰当的词,有的虽然写不具体,但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这些习作都要给予及时表扬,发现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给予更多孩子展示自我心灵文字的空间。

4.读写结合,丰富心灵。

读是吸收、积累;写是倾吐、表达。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阅读数量和质量都急需提高,读无疑能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如果在读的过程中不体会,不审视内心,读再多的东西也是枉然。只有引导边读边发现自己的内在感受,并记录下来,才可以丰富心灵、文采飞扬。

在让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他们练写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如摘录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文中妙笔等,有利于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写读文后的感受,评价其人物、事件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引导孩子们博览群书,丰富内心世界,习作时便能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另外,亲子阅读是丰富孩子内心的很好举措。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制约,不能拿起笔和孩子共读共写。那么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并由孩子执笔记录下爸爸妈妈的感受,然后及时在班上交流,以此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

总之,我认为要想改变农村小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作文习惯,尽快转变他们视“作文”仅为“作业”的麻木状态,就要重视对孩子们的文心雕琢,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我内心的能力,为其提供交流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时空。文心雕琢必定能令学生对作文保持长久的创作兴趣,养成“真情为先、真言为要”的作文观,从而加快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2]陈中杰主编.智慧课堂.

[3]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

[4]翟暾主编.简快作文.

猜你喜欢

作业
作业,我终于打败你了!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作业人”
作业联盟
我愿作业少一点
快来写作业
一次特殊的作业
谁没交作业
修改“作业”
跟一群抄作业的讲垂直进步?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