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尖子生培养的探索和思考
2014-09-04吴铭锋
吴铭锋
初中语文尖子生培养的探索和思考
吴铭锋
晋江市养正中学
培养出本学科的尖子生应该是每位老师孜孜以求努力的目标,也是每个学校所极为看中的。该文就如何培养初中语文尖子生的话题,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索,从语文老师的定位,激发学生的斗志,日常教学的渗透,师生之间的对话和培养方法的有序推进等方面,介绍了尖子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初中 语文教学 尖子生培养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带过不少尖子生,常是诚惶诚恐,兢兢业业,唯恐耽误了尖子生的发展,扼杀了语文天才,一路走来,其中有收获,有反省,下面谈几点粗浅体会。
1 找准定位,用心守望
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尖子生培养的过程中,初中语文老师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的语文老师总以“知识权威”自居,发号施令,要求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时时刻刻担心着学生“造反”,这就注定了,你只能是“母老虎”一类的角色,对学生而言副作用也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就僵化了。
有的语文老师爱生如子,循循善诱,刻意辅导,惟恐漏掉了哪个知识点,也许你能捞到一个“尽心尽责”这样一个荣誉称号,但“保姆”形象也就深入人心了,殊不知,语文不是数学,一加一在语文看来,可能不等于一,补了知识,丢了方法,授之以“鱼”而丢了“渔”。
当然,也有不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冠冕堂皇地说,语文尖子生不是辅导出来的,于是置之不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在语文尖子生培养的领域里,一以贯之的角色扮演是行不通的,作为语文老师,你必须时而是“知识权威”,时而是“朋友与知己”,时而是“活动组织者”,时而是“关系协调人”。不管你以何种形象出现,你只是在边上静静地守望着,适时点拨,巧妙支持,暗中相助,有点“羽扇冠巾,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的气势,如此运筹帷幄,何等优雅,这才是语文老师在尖子生辅导过程中应有的准确定位。
2 激发斗志,事半功倍
在尖子生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而且,非智力因素先行,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不断暗示,激发雄心
初中生处于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阶段,往往比较孩子气和情绪化,挖掘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一开始接手班级时,我们就必须就确定尖子生的名单,然后找尖子生谈话,不断给尖子生暗示,把自己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达给学生,这样,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发展了。
2.2 适时指导,磨练意志
初中生思想尚未成熟,有些性格上的缺点往往会阻止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尖子生,因而必须适时加以用心指导。比如今年我接手的这个班里有一尖子生,反应快,做题速度和老师有得拼,但性格比较张狂,经常是大意失荆州,会犯一些把解释看成拼音,答题不全面等比较低级的错误。我就有意想挫一挫他的锐气,先是有意识地“冷落”他(两个月左右),在他几次拿不下高分,非常郁闷之时,主动找到了他,这时他特别“感激”,特别需要帮助,我帮他清算了试卷的失分情况:记忆不准确2分,答题不规范3分,审题不清2分,书写质量差2分,然后告诉他“聪明不能当饭吃”,当他比较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后,再给他提要求,下次考试,比这一次多考两分就行了,就从那四个方面去要回来。此后,明显感觉到他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都踏实了许多。
3 吃好“正餐”,才是王道
这里的“正餐”,是指常规课堂和课后作业。学生在常规课堂和作业所投入的时间是最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尖子生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无需另外组织,加以辅导,那才是尖子生培养的上层境界!于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3.1 限时完成,夯实基础
尖子生也需要知识积淀,于是我常常对尖子生讲,什么叫尖子生,就是别人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消化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你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而且比别人完成得更好,有了这样一种激励,一般我带的尖子生的基础都比较扎实。
3.2 一个任务,适当提升
我还给自己订下一个任务,每一堂课必须给尖子生一道拓展提升题。这一道拓展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完成,或说,或辨,或唱,或演。比如课堂上分析孙悟空进水帘洞的动作“瞑目”、“蹲身”、“纵身一跃”、“径跳”、“睁眼抬头观看”时,我就抛出问题,谁能再现孙悟空的动作,并发表一下表演感言,印象深刻的是,当时黄X X(这是我事先确认的尖子生培养对象之一)非常有创意地把班级垃圾角的门打开,介绍道,“这就是水帘洞”,令同学捧腹大笑、大呼精彩,他的表演感言也头头是道,“孙悟空本是一只猴子,我就尽量做出猴样儿来,孙悟空是一只身手敏捷的猴子,我要把动作做得灵活一些,孙悟空是一只胆量超群的猴子,我要表现得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这样的提升,既增强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带任何尖子生培养的痕迹,却又把尖子生培养落到了实处。
3.3 作业分层,人尽其才
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给尖子生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梯度。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课前让同学们熟悉故事情节,我让所有同学完成课后的习题,即找出情节线,“找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再给出一道选作题,“假设好汉鲁达拳打镇关西之后去投奔梁山泊,请你代写一份陈述自己要求到梁山泊落草的原因的申请书。”这一活动的实质是要求学生熟悉情节、概括情节,但它在语言运用(文言或白话)、语言风格的确定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话,尖子生就有发挥的余地了。
初中阶段学科多,考查要求是各科都达A,全面发展,尖子生如果能够在常规课堂和作业中高效地完成语文提升,而不用挤占其他学科学习时间,那么尖子生的学习就更加游刃有余,也能拥有更多的课外拓展阅读时间了,这就是现代商业中讲究的“双赢”、“多赢”了。
4 师生对话,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对话已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而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初中语文尖子生培养的关键之处,在对话之后,明白学生需要什么,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1 打破僵化思维,放空自己
其实大部分老师都懂得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一落实到教学实践,就成说一套做一套了。比如阅读的思考方向,答题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作文审题、选材、结构、写法等应该是开放的,可是到了老师这里就放不开,就会有统一的要求,求稳成了一切。因此,教师要放空自己,不要固守成规,要敢于接受新思维,眼界要开阔,这样培养出的尖子生才是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
4.2 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自由对话
许多老师经常怨学生是一个个闷葫芦,不说话,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比如说,我们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给出一些固定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不爱说了,这就是寒蝉效应了。我在尖子生培养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谈,只做适时的点拨,但操作下来觉得还是对他们束缚太多,没有真正放手,还是做得不够。所以我们应该秉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想说,爱说,敢说,善说,千万不能一言堂。
4.3 给学生想要的东西,因材施教
尖子生培养不是吃大锅饭,绝不能像我们平时上课那样,“同学好,今天我们讲……”,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讲,而是必须先做调查分析,明白这个群体的学生个体到底有什么需要。有的阅读量少,对看书不感兴趣,可以推荐一些书目、电影、电视节目,然后找些空余时间与之交流相关话题,培养兴趣;有的作文素材贫乏,我们可以给他一些素材;有的答题技巧差,我们可以指导答题方法;有的属于作文缺少深度,就重点突破,通过训练,讲评让他提高,让他有成就感,师生信任也会加强。总而言之,务必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而不能瞎指导。
5 全盘考虑,有序推进
尖子生的培养是一项大工程,从尖子生的发现、培养到巩固、提高,周期是很长的,所以从你接手一个班级,就必须开始有步骤地实施。首先,在发现阶段,必须发现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尖子生,也必须发现那些锋芒未露的准尖子生,这才不至于埋没了人才;其次,计划必须详细周密,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需要什么配套练习等;第三,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有验收,而不能让辅导流于形式。
总之,所谓语文尖子生培养就是一线语文老师带着一群语文资质比较好的学生孜孜不倦地努力,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花一些无用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肯定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分析,对于这个话题的探究也将继续延伸,不断深入。
[1] 余映潮. 余映潮讲语文[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 李贺武. 优秀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