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年大学生状况以专题模式搞好“概论课”教学
2014-09-04吴学凡蒋国栋
吴学凡,蒋国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知识覆盖面非常宽泛的课程,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多方面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是各个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中必须开设的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这一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用怎样的思想引导、指引他们,不仅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乎青年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因此,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概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是各高校着力探索的课题,其中针对各校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青年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状况
为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 “概论课” 的学习状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该课教师采取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研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 200份,收到有效问卷1 000份,经过SPSS数据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得出青年大学生关于“概论课”的学习状况。
(一)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了解状况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了解情况是,了解占4.0%,比较了解占58.0%,不太了解占34.5%,不了解占3.5%。对于该调研结果,我们又作了进一步追问,得出了解和比较了解该问题的原因的实际数据为:其他课程学过占11.4%,中学学过的占81.4%,自己感兴趣而学过的占7.2%。在了解和比较了解该理论方面,毛泽东思想占36.0%,邓小平理论占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20.1%,科学发展观占27.3%。数据表明,96.5%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有所了解,他们了解的主要路径是中学学过,比较了解的部分首先是毛泽东思想,其次是科学发展观。
(二)青年大学生在学该课程前阅读相关经典文献状况
由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阅读相关经典文献情况是:读过的占38.5%,没有读过的占61.5%。读过国家领导人文献的情况是:毛泽东占79.0%,邓小平占16.3%,江泽民占1.2%,胡锦涛占3.5%。阅读过经典文献的大学生读经典文献的原因情况是:其他课程要求的占30.1%,专业要求的占39.8%,别人推荐的占6%,自己感兴趣的占24.1%。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读过原著,而在读过的原著中,毛泽东著作居多,其次是邓小平著作,而处于距离学生最近时代的江泽民、胡锦涛的著作大学生则阅读较少。此外,大学生读原著的原因主要是专业要求和自己感兴趣。
图2 阅读经典文章状况(%)
(三)青年大学生平时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状况
图3显示,大学生平时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状况是:很关注占18.3%,比较关注占57.9%,不太关注占22.8%,不关注占1.0%。
表1 不关注和不太关注现实问题的原因
表1反映了大学生平时不关注和不太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原因是:和个人发展没有关系的占14.0%,没有兴趣的占57.9%,没有时间和精力的占22.8%,没有意义的占5.3%。比较关注该问题的原因是: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的占52.3%,和自己专业有关系的占15.4%,有兴趣的占18.1%,和个人发展有关系的占14.1%。在选择很关注和比较关注选项的大学生中,关注比较多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占18.8%,政治问题占34.9%,文化问题占6%,社会问题占40.3%。数据表明,大学生较为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方面,关注现实问题的原因是对国家的责任感。
(四)青年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偏好状况
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偏好情况如下:
1.大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情况
不阅读的占7.0%,有选择地阅读的占58.5%,全部阅读的占5.5%,只在考试前阅读的占29.0%(见表2)。
表2 大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情况
2.大学生希望教师讲授教材内容状况
讲授教材全部内容的占2.0%,讲授教材中重点内容的占67.0%,少讲教材内容或不讲教材内容的占18.5%,只讲大学生感兴趣内容的占12.5%(见表3)。
表3 大学生希望教师讲授教材内容状况
3.大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内容的侧重点
大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内容的侧重点:更深入地讲授理论的占6.5%,更多地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占78.0%,更多地列举实例的占11.0%,更多地阐释党的大政方针的占4.5%(见表4)。
表4 希望教师在教学中的侧重点
4.大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状况
课堂讨论的占34.5%,阅读文献的占7.5%,情景教学的占25.0%,观看录像的占33.0%(见表5)。
表5 喜欢的教学环节状况
5.大学生喜欢教学课件状况
只清楚地列出教学内容概要的占12.5%,有比较多的图片和视频的占19.5%,根据教学内容有适当的图片和视频的占50.5%,讲授的内容都在课件上的占17.5%(见表6)。
表6 大学生喜欢教学课件状况
6.学生希望这门课的授课教师人数
自始至终由一个教师讲授的占11.5%,不同专题由不同教师讲授的占63.0%,无所谓的占23.5%(见表7)。
表7 希望这门课的授课教师人数
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教材主要是选择重点内容或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阅读,有近1/3的大学生在考试前阅读教材。大多数大学生希望教师讲授教材重点内容,而不希望讲授全部内容。大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侧重点在于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要求举实例多一些。对于教学环节,大学生更多要求进行课堂讨论和播放视频。对于专题课教学,大学生则希望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专题。
二、根据大学生状况,选择专题课教学模式
根据青年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偏好状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了解状况、在学该课程前阅读相关经典文献状况、平时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状况等问题的实证调研数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概论课”教师有必要选择专题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所谓专题课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授课内容、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及学习阶段、教育者对授课内容和学生的把握程度而进行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据此,首先,“概论课”的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庞杂,需要具备百科全书式知识的教师才能从头至尾地把该课讲下来。其次,大学生在初高中都接触过或学过该课知识,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该课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则认为,既然是以前接触过的知识,没必要浪费时间烫剩饭,因此大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足。再次,“概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现实中出现的大学生感到困惑的新现象,高校教师要运用该课理论去阐释。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不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是难给学生满意答复的。第四,现在党的方针政策接二连三出台,令大学生应接不暇,而且学生对党的文献涉猎也较少,因此很难把书本理论贯通起来。最后,当代大学生主体性意识较强,如果教师授课方法陈旧,忽视新媒体的运用,大学生对教师“用脚投票”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鉴于此,教师对“概论课”选择专题模式教学具有必然性。
三、专题课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
(一)确定选题
选好专题是上好课的首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对教师所选专题的认同程度,而且关系到教师对专题的驾驭程度,最终达到大学生对专题的真爱程度。为此,专题课课题组设计了选题原则。其一,选题源于书本。本教材由中央审定,具有政策宣传和知识学习的功能,因此选题不能游离于书本,要体现书本的重点内容。其二,选题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又要与书本有所不同。“概论课”教材理论性较强,单纯按书本上的理论讲授未免枯燥,而且教材内容与不断变动的鲜活的社会实践相比总有其滞后性,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教材和社会实践发展的特征[1],选取与书本有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讲授给大学生。比如,教师每学期选择15~16个选题,其中课本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台海问题等重点专题为保留专题,余下的为最新的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诸如金融危机、地区局势、海疆之争、国外政治(大选)、“两会”热点、中央全会、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十二五”规划、公平正义等问题。其三,选题为授课人熟悉的领域。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驾驭所授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真知灼见。
(二)组织授课
首先,组织大学生了解一周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目的是让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用所学理论认识现实,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2]采取的形式一是让大学生自己收集素材发布给大家。二是授课教师向大学生发布相关信息,还可就其中的问题引导大学生讨论。其次,讲授专题课内容。教师可选择适当的视频和鲜活的事例阐释理论问题,启发大学生思维,完成授课内容。最后,引导大学生讨论。就本课内容,设计问题,以组为单位,在组内展开讨论,然后每组推出代表综合本组观点,展示给全体同学,最终由教师对各组观点进行比较总结。[3]
(三)指导大学生阅读文献
理论的效用在于指导实践。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参与实践必须要有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于经典文献和党的文件中,而大学生又对文献缺乏阅读,因此有必要指导大学生多了解文献尤其是当前党的政策性文件。[4]在课堂上,教师针对每节课所授内容指导大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要求大学生对照文献领会授课内容,写出心得体会。
(四)通过互联网传递教学信息
互联网是当今教学中传播信息最便捷、最经济的工具。基于建立和维护专业网站成本太高和条件不成熟等因素,教师通过电子信箱与大学生沟通。[5]在专题课教学改革初始阶段,为服务于大学生,便于师生信息沟通,公共邮箱就成为教师将课件、思考题、阅读材料、复习参考题等公共信息传递给大学生的平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将在建立公共邮箱的实践基础上设立“概论课”专题课教学网站,将有关课程说明、通知、讲义资料、作业管理、疑难解答、自测练习、成绩管理等内容挂到网上。此外,教师还要把自己的邮箱告知大学生,让大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对理论问题的看法及疑难问题通过邮箱传递给教师,便于教师与大学生沟通。
总之,在“概论课”授课方法的选择上,授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专题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概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1] 秦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本途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6,(8):36-41.
[2] 陈占安.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9):4-9.
[3] 吴学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3,(3):52-54.
[4] 吴学凡,蒋甫玉.试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素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视阈[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6):33-34.
[5] 马小侠.加强德育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