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开腹术后中药熨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2014-09-04胡海军刘春燕李佳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胡海军 刘春燕 李佳平

妇科开腹术后中药熨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胡海军 刘春燕 李佳平

目的 探讨妇科开腹手术后使用中药熨敷腹部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行妇科开腹术后患者, 按随机原则分为两个组, 其中观察组 80 例患者术后使用中药熨敷腹部, 对照组 80 例患者术后仅行常规处理。两组在平均年龄、手术病种、平均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为(15.56±3.98)h, 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平均分别为(29.37±5.13)h和(49.21±6.98)h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开腹手术后应用中药熨腹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更快恢复, 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妇科开腹术;肠胃功能恢复;腹部熨敷

妇科开腹手术后, 由于手术操作扰动肠管、术后禁食水、麻醉药物作用等因素, 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胃肠功能恢复缓慢, 继而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影响患者康复。因此, 如何促进妇科开腹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及麻痹性肠梗阻成为妇科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 中医中药在开腹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1]。作者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妇科开腹术后患者160例应用中药腹部熨敷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妇科住院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60例, 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个组, 其中观察组80例患者术后使用中药熨敷腹部, 对照组80例患者术后仅行常规处理。观察组80例患者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39.61岁, 包括宫颈浸润癌21例,卵巢癌19例, 子宫内膜癌13例, 子宫肌瘤13例, 卵巢巧克力囊肿5例, 卵巢良性肿瘤4例, 黄体破裂3例, 异位妊娠2例, 手术时间1~3.1 h, 平均手术时间1.8 h。对照组80例患者年龄16~73岁, 平均年龄38.90岁, 包括宫颈浸润癌20例,卵巢癌21例, 子宫内膜癌15例, 子宫肌瘤11例, 卵巢巧克力囊肿4例, 卵巢良性肿瘤4例, 黄体破裂2例, 异位妊娠3例, 手术时间0.9~3.4 h, 平均手术时间2.1 h。两组手术均在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 手术顺利, 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手术病种、平均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本研究。

1.2 排除标准 术前内科已明确患有慢性胃肠功能不调者、术中涉及胃肠切开吻合术以及结肠造瘘管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内容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1.3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般治疗:术后6 h开始床上翻身, 每2小时1次, 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小时活动1次, 每次5~15 min, 第2天协助下床活动, 嘱进少量流质。

1.3.1 观察组治疗 本组患者术后8~10 h给予中药熨敷,药方如下:厚朴、青皮、小茴香、枳壳、莱菔子、木香, 各30 g, 1剂/d, 加盐500 g炒后装入自制小布袋内, 扎紧袋口,待温度适宜时置于患者腹部熨敷, 每次熨敷15~20 min, 每日熨敷3~4次。熨敷方法:每次炒后, 以不烫伤皮肤为标准进行熨敷, 从右下腹沿腹周结肠运行方向进行单向摩腹或滚动熨敷, 力度适当, 切勿熨及切口。袋内中药可反复炒热使用。一般1~2剂可见效。肛门排气排便后即可停用。

1.3.2 对照组治疗 本组患者常规应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般治疗, 等待肛门自然排气排便。

1.4 判定疗效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指标比较,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x-±s, h)

3 讨论

同其他外科开腹手术一样, 经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2]。妇科开腹手术后, 由于手术操作扰动肠管、术后禁食水、麻醉药物、切口疼痛等诸多因素致使胃肠蠕动受抑制, 不同程度地存在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因此术后不少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少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影响术后康复。

促进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 西医多采用诸如胃肠减压、应用胃肠动力药物、促排便塞肛制剂等方法对症, 效果欠佳,应用受限, 大多只能被动等待其自然恢复, 难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肠源性感染的目的[3]。而中医药疗法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预防肠粘连的发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妇科开腹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采用中医中药主要方法有中药汤剂、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4], 甚至有人使用术后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5]。

作者医院采用6味中药, 即厚朴、青皮、小茴香、枳壳、莱菔子、木香。中药熨敷实为中医外治之法[6], 常见为熨敷脐部和熨敷腹部两种。妇科开腹手术切口多为脐下正中切口或正中绕脐切口, 为避免影响切口愈合, 故妇科术后多选用熨敷腹部。厚朴促进胃肠蠕动, 枳壳消积导滞, 木香行气, 青皮、小茴香性温, 具有温肾暖肝, 莱菔子和胃理气[7],共奏行气消胀, 宽中除满之功效[8]。在热力作用下将药物渗透入腹, 通过药物的刺激, 以激发经络之气, 调整脏腑阴阳平衡, 促进肠管蠕动。腹部熨敷可加快腹部血液循环, 既可促进药力渗入, 同时又可刺激肠管, 促进功能恢复。指导患者家属单向摩腹或滚动熨敷, 适当使用压力, 与结肠运行方向一致, 机械上促进肠管运动及肠内容物包括气体朝直肠方向运行。药理与物理作用叠加, 促进肠功能尽早恢复。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为(15.56±3.98)h, 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平均分别为(29.37±5.13)h和(49.21±6.98)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药熨腹在妇科开腹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优势, 缩短了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值得妇科临床应用推广。

[1] 周晴晴, 曹立幸, 陈志强, 等.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6): 858-860.

[2]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6-28.

[3] 李双霞, 张凤琴, 李娜, 等.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西部中医药 , 2013(8):127-129.

[4] 邹暸南, 陈志强, 曹立幸, 等.中医外治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7):899-901.

[5] 万曦娣, 魏晚霞.经腹宫颈癌根治术后咀嚼口香糖对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实用癌症杂志, 2013, 28(6):770-770, 774.

[6] 陈颐, 朱敏, 黄健玲, 等.中医外治法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2, 33(13):2016-2018.

[7] 魏千程, 燕忠生, 孟庆常, 等.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术后腹胀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10):1691.

[8] 邢秀月, 王丽娜, 李晓丽, 等.妇科肿瘤术后应用厚朴排气合剂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13(4):79-80.

2014-06-18]

611330 四川省大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胡海军刘春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李佳平)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肚子总是“咕噜噜”叫是怎么回事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