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4-12-01张新红
张新红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指定的以患者为中心, 从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1],是一种既能降低单病种住院日和医疗费用, 又达到预期效果的治疗标准化模式。其目的是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2]。因此, CNP越来越受到关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而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容易、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在国内外应用日渐增多[3]。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冠心病介入手术中,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44例, 介入途径均采用桡动脉途径。其中男91例, 女53例, 年龄45~66岁, 平均年龄(54.2±3.6)岁。入选标准:首次行冠脉介入治疗, 其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无心肌梗死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有出血倾向者及介入禁忌证。将144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2例。两组在疾病构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介入术后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围手术期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自入院起就进入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纵轴, 以护理流程为横轴, 参照这一方法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按照设计的PCI临床护理路径表, 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其时间包括入院当天、介入术前1 d、介入手术当天、介入手术1~3 d和出院时。其内容包括护理评估、术前宣教、术前检查、术前用药, 心理护理, 介入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术后观察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生命体征的观察, 心律、心率的观察, 必要时吸氧, 心电监护, 饮食指导, 生活护理, 活动指导, 抗凝药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不良反应, 观察伤口情况, 出院指导, 加强健康行为和健康信念的指导, 增加遵医依从性。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调脂等二级预防及治疗, 定期随访。从入院到出院实施有计划、连续、有效、动态的护理, 每天选择合适时间给患者进行评估和教育, 评价对指导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满意情况, 记录有无偏差,对表中未落实的情况及时查找原因。护士长每天查房随时检查治疗进展、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健康宣教情况, 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出院前评价护理路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及时登记变化情况, 分析变化, 采取措施, 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改进。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n, ±s, %)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n, ±s, %)
注:两组比较 , 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并发症 住院时间 满意度桡动脉痉挛 心律失常 局部血肿观察组 72 3 1 2 7.1±0.8 98对照组 72 11 8 9 9.4±1.7 93
3 讨论
3.1 CNP的实施可减轻PCI患者的经济负担, CNP在PCI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 近20多年来, 在国内外得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它能通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并控制日益高涨的住院费用, 提供兼顾效益-成本的高质量治疗护理[4]。本研究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平均少2.3 d,实施CNP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成本, 原因是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管理的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 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日常工作干预和监控作用, 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不合理用药, 减少无效住院时间, 增进患者的自护能力, 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3.2 CNP的实施可以规范护理行为, 可以减少和预防PCI患者术后并发后症的发生, PCI虽然是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金标准, 即使是成功的PCI手术也不能立即完全纠正心肌缺血的发生, 再加上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也加重心肌缺血, 从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临床护理路径尽可能消除了各种不良因素, 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避免和减少介入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围手术期护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并使临床护理规范化、程序化, 使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服务,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而且保证了医疗心和慎独精神护理措施在即定的时间内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护士是种很好的工作方式。
3.3 CNP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CNP将患者满意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标准,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最高。因此, 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今天, CNP实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使护士有充足的时间贴近临床, 贴近患者, 贴近社会, 促进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4 CNP的实施有利于培养临床护理专家, 护理队伍目前在医院当中仍然是弱势群体, 改善护士的固有地位, 需要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生产力就是为患者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就是较好的考虑到了临床与现实需要的衔接、转换, 同时给护理专业留下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发展临床护理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最好方法之一[5]。因此, 它能提升护理学科的专业价值, 提高专科护理技术和质量。
4 小结
CNP的开展是顺应医疗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CNP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 正在被广大的护理管理者逐渐接受和应用并有望推广到更加广泛的领域, 将CNP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PCI患者中是对CNP的拓展和创新, 它有效解决了PCI患者对术后治疗护理知识的需求, 增加了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减少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 减轻了经济负担, 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 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1]田萍, 李星梅, 杨金芬,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护理研究, 2011, 25(12):3355-3357.
[2]蔡建蓉, 容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4):82-89.
[3]付乃宽.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疗效观察.天津医疗, 2004, 32(12):768.
[4]戴红霞, 成冀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3):208-211.
[5]张晓明.临床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护士进修杂志,2002, 17(6):431-432.